分享

孩子独立的最大阻碍,其实是父母

 细雨青衫 2018-09-06

图片来源:unsplash



1.


日本的奈良公园栖息着上千头的梅花鹿,到过奈良公园的人,几乎都对这一大群鹿留下了深刻印象。


游客成群结队,带来丰盛的事物。

野鹿吃太撑,根本动不得,只能趴在食物堆里。


这样的鹿群,好幸福。


然而——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鹿,心里充满忧桑,一点不快乐。山里的野鹿,长到50公斤是正常的。但奈良鹿,却只能长到30公斤。它们根本就没吃饱过,长期营养不良。


怎么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呢?

其实,奈良的鹿,不是食物不足。

——而是主食不足。


鹿要吃草,补充体内的植物性纤维,以及矿物质。但游客们喂食的鹿仙贝,虽然美味可口,但就是没有鹿最需要的营养成份。缺乏足够的营养,鹿就长不大。



2.


朱雨辰,一名演员。

前段时间,他和他母亲上了微博热搜。


70岁的妈妈,还在全心全意地照顾39岁的单身儿子,给他收拾屋子,帮他做饭,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甚至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汤。


图片来源: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 


朱雨辰的妈妈每天都会给他榨果汁,一天两瓶,必须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带回家,证明他喝完了;

不让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她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她不仅会看朱雨辰发的微博,全面监控孩子的一言一行,还会大段大段地抄在本子上;

儿子不发微博,就会催促,甚至威胁,“你要不写,我就抄你博客去!” 

……


有人说:“看了节目之后深深觉得,他的妈妈是凭实力让他单身的啊!” 

因为那密不透风的控制和让人窒息的爱。 


这种爱,也让朱雨辰倍感压力,他甚至对妈妈说:“你这样会把我搞死!”

但每次都失败告终。他妈妈都不认为自己在控制孩子,她只知道她太爱儿子了。


有这样一位不放手的母亲,人到中年的朱雨辰都没有迎来独立的机会。

试想,你替孩子活人生,那孩子呢?他活什么?



 3.


在中国文化中,妈妈往往过度重视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而忽视了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看不到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立愿望和努力。


大部分人甚至会觉得孩子是在3岁后或者上学后,进入有意吸收阶段时,才会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意志时和独立意志。


但,其实并不是。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一个生命诞生起,他们就有一股追求独立的最原始动力,来支持着自己与父母的互动,和对世界的探索。也许刚开始受限于动作、认知等能力,他们不太容易表现出来。可是当这个生命一旦意识到自己强大的力量后,最早的对抗就开始了:“不”“不要”“这是我的”。他们向所有人宣告:让我自己来!


他们并不是故意和你作对,他们只是受与生俱来自我建构能量的驱使,想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这就是孩子的独立意志



4.


孩子的独立行为是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他们是在遵循自然法则行事。


通过自己的工作行为,来寻求身体和思想上的独立,他们并不关心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想通过自己去学习知识,去吸收周围世界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独立这一目的。


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中有一段话: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不扼杀孩子的独立意志?



5.


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其中有一个理论「独立成长理论」


一是,想独立成长,必须生理独立。———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是,想独立成长,必须能够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


蒙台梭利


这种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不论是在北美和西欧的发达国家,还是在非洲和印度的偏远地区, 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发现很多在家中实践蒙氏教育的父母。


这种教育法也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很多领军人物。

比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 德鲁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佐斯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 · 盖茨等。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家实践蒙氏教育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因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直观观察,由于生活节奏过快,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比如只停留在游戏活动的层面,只强调形式、浮于表面地实践蒙氏教育,而没有领会蒙氏教育的精髓,没有深入地进行家庭观察并精心设计家庭环境。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观察,打造让孩子独立做自己的蒙氏成长环境?如何打造优质的家庭环境?



5.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一书中,首对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妈尹亚楠和吴永和,为你呈现一套拿来即用的在家蒙氏方案,作者结合在德、法等4个不同国家幼儿园、小学担任主班教师的经验,以及3年亲身带娃经历,紧紧抓住蒙氏教育两大精髓,手把手带你养出梦寐以求的蒙氏宝宝。


(1)尊重孩子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密码,随着月龄的增加,差异性会越来越大。有的婴幼儿大动作发展明显较快,而语言发展则稍显滞后,有的则相反。他们或许在某一个阶段进步明显,又在下一个阶段发展缓慢,因此爸爸妈妈们不需要过分紧张、焦虑,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科学观察,加之环境辅助,帮助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去发展。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什么也不要做,静待花开,因为错误的安排和过度的干预都是对成长的阻碍。


在法国,大部分的妈妈除了在孩子6岁将入学前班前,会突然开始神经质地集体关注孩子的法语书写和阅读能力外,她们大多数时候都能轻松面对孩子心智发育得过早、过晚、过快、过慢以及长得过高、过矮、过胖、过瘦等问题。在孩子稍显落后的情况下,她们觉得根本无所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啊,他有他的节奏。


没错,她们的确很喜欢用“节奏”这个词来应付我们眼中的育儿焦虑。如果再继续深入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她们是真正从心底尊重孩子的妈妈,从不比较,凡事习惯征求孩子的意见。法国人的社交界限很清晰,在家庭内部也是如此。蒙氏教育主张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在法国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是一种社会育儿共识。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