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鸣虫:蝈蝈、蟋蟀、油葫芦画法示范

 C音MM 2018-09-07

世人喜虫,赏其形态者少,乐其鸣声者多。形神之美,往往不为人察;声音之妙,屡屡悦耳娱情。此缘于世人懒惰:草虫形色,不细心体察则不能见;然动股鸣声,传之愈远,不加留意,自可灌入耳内。世人喜不劳可得,而厌劳而难得,此其缘故也。故虫中之能鸣者,尤其为人所喜。本节介绍蝈蝈、蟋蟀、油葫芦三种鸣虫。

1.蝈蝈

蝈蝈头大体肥,能鸣擅斗,最喜丽日通风,秾荫叶蔽,其清脆之音,似可解暑,若彻夜长鸣,最有夏趣。

蝈蝈的画法↓↓↓


不同动态的蝈蝈写生↓↓↓


蝈蝈的画法步骤:

1.用汁绿画出蝈蝈的肩背。↓↓↓


2.用汁绿调淡赭石画出蝈蝈的头部和六肢,干笔圈画出翅膀。↓↓↓


3.用淡汁绿画出蝈蝈全身,注意表现其动态。↓↓↓


4.用石绿敷染蝈蝈全身,淡赭石敷染翅膀。↓↓↓


5.用浓草绿勾勒出蝈蝈全身的结构,浓墨点睛,白粉提染身体的突出部位,圆劲的细线画出触角。↓↓↓

2.蟋蟀

蟋蟀又名促织,诗云:“盼得匹成输税早,宜人安枕不言功。”“促织输税”并无此事,“宜人安枕”确有其功。夏旦、秋夜,屋角窗下,促织声声,此中幽趣,非富贵殿堂中所能享受。

蟋蟀的画法↓↓↓


蟋蟀的画法步骤:

1.用重墨勾出蟋蟀的头部和复眼。↓↓↓


2.用重墨勾画出蟋蟀的肩背、前四肢和翅膀。↓↓↓


3.用重墨勾出蟋蟀全身,注意线条的虚实、提按变化。↓↓↓


4.用中墨分染蟋蟀的头身,表现其固有的色彩变化。↓↓↓


5.蟋蟀背后托白粉,以表现其壳肢的特点,正面突出之处提染淡白粉,用圆劲的墨线画出触角,体现其神采。↓↓↓


3.油葫芦

油葫芦形似蟋蟀,体略肥大,因其鸣声而得名“油葫芦”。北京本地油葫芦,体小声切,静夜闻之,有悠然之趣;山东等地之种,体虽硕大,鸣声却不婉转,直而乏韵。画虫者,须深谙其性,方能涉笔成趣。

油葫芦的形态与蟋蟀很相近,画法基本相同,注意表现其圆肥的体态。↓↓↓

PS:步骤范图较小,凑合着看吧,抱歉抱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