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读|为何谎话说过千遍就是真理,人们为什么会想当然?

 eimo1961 2018-09-07

 

为何即使证据确凿,许多人仍坚持个人的信念或理解?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试图分辨是非或学习新事物时,反馈(而非确凿证据)会强化人们的确定性(不分正确与否)。即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或理由。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何即使证据确凿,许多人仍坚持自己的信念或理解?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试图分辨是非或学习新事物时,反馈(而非确凿证据)会强化人们的确定性。就好像说“谎话说过千遍就是真理。”

发展心理学家发现,与逻辑推理和科学数据相比,人们对观点、任务或互动中积极或消极的反馈更能强化他们的信念和理解。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路易斯·马蒂指出:当人们自认为对某件事非常了解时,即使有些地方是他们的知识盲区,也无法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探索这个话题,更无法得知自己已达到什么程度。

影响确定性的因素


认知动力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作用,当然也包括社交媒体,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或宁可相信谣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塞莱斯特·基德教授指出:当你用一个异想天开的理论进行几次正确的预测时,很可能会陷入这种信念,相反,对收集更多客观数据则不再感兴趣了。

这项研究也对学习过程中影响人们确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与者最大的自信源于他们最近的几次表现,而非长期累积的数据信息。

确定性应建立在随时间积累的基础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亚马逊的平台在线招募了500多名成年人,让他们观察电脑屏幕上不同颜色形状的组合。随后按要求确定哪种颜色的形状符合“Daxxy”标准(Daxxy是研究人员专门为实验而设计的一种虚拟物体)。

在无任何关于Daxxy特征提示的情况下,当浏览完24种不同颜色形状后,参与者必须盲目地猜测哪些组合构成了Daxxy,并会收到关于猜测对错与否的反馈。每轮猜测完毕,他们都会报告自己是否确定答案。

结果显示,参与者几乎都是根据最后四、五次是否猜中了Daxxy的特征来确定答案,而非参考整个猜测过程中收集的所有信息。

马蒂博士在这项研究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前19次都猜错了,仅最后5次猜对了,参与者将会非常自信。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没有集中注意力。整个试验中,他们仅仅是在学习什么是Daxxy,但并没有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证明确定性。

马蒂博士认为:人对事物或信息的确定性应建立在随时间积累的观察和反馈基础上。

如果想揭开真相,不依靠积累所有的客观数据,仅凭最近几次反馈(信息)就主观臆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点儿想当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