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坤鹏论:如何学习哲学?(上)

 坤鹏论 2020-11-18

这个世界最能够给我们真实的,只有我们自己。

——坤鹏论

一、对于大多数人,重点是感情哲学和实践哲学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为非主修哲学的人提供了一个哲学分类:

“哲学分为从幸福得到灵感的感情哲学、从知识得到灵感的理论哲学、从行动得到灵感的实践哲学。”

感情哲学是关于幸福的哲学,回答“人生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或“人生该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些问题。

理论哲学正如字义所述,是重视知识,具备一套自己的体系,是一种关于理论的哲学,凡是具有伟大体系的哲学大多属于此类。

实践哲学则认为将知识用于实践生活非常重要,是重视行动的哲学。

也就是说,对于实践哲学来说,知识只是用于帮助实践成功的工具之一。

坤鹏论认为,凡投身在理论哲学的哲学家,不是有着哲学的天赋,就是有着伟大抱负——想去改变更多人的思想。

因此,对于像你我这样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重点不在于知识,而是生活,所以最该将目光放在感情哲学和实践哲学上。

我们总说,要想彻底改变,必须先换脑。

换脑是什么意思?

换脑就是替换信念。

信念=相信的观念(想法);

信念,是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改变必须要付诸行动。

而人只有在认为是确定性的时候,才会坚定地行动。

信念,就是认为是确定性。

那么,信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可以是眼见,可以是耳听,但是,坤鹏论以前曾不断论证过,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更会为虚。

这个世界最能够给我们真实的,只有我们自己。

正如奥古斯丁所说:“别想着向外求索;返回你自身。真理栖息于灵魂之中。”

而哲学就是教给我们在灵魂中寻找真实,教给我们怎样去思考、澄清和论证我们所相信的东西。

从而帮助我们自己寻找到人生的整套答案——人生观或世界观。

在它的指引下,替换信念,重新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然后无比坚定地走在人生之路上。

如果你希望能够明明白白地度过此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更实用的呢!

二、哲学如毒品

学习哲学前,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哲学如毒品,一旦沾染便终身难戒。

我们不用学习生物物理学就会走路;

我们不用学习工程学就会搭帐篷;

我们不用学习经济学就能找到投资理财;

同样,我们也不用学习哲学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哲学并不是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和许多学科一样,一辈子不懂也没关系。

说得更重些,哲学对于社会生活没有任何作用,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

但是,它具有极强的魅惑力。

就像毒品,一旦被吸引,便无法摆脱,即使可能因它而活得挺沉重。

尽管身中其毒的人很少,可是,如果让他们远离哲学,他们会遗憾终生。

有个词叫,痛并快乐着,用来形容痴迷哲学之人,相当合适。

比如:有人曾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了七十二遍,还觉没有参透其中真意,于是继续读第七十三遍。

所有做哲学的人都能从哲学中领悟到一种乐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种乐趣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即便是虚幻如形而上学也令人着迷。

因为,相对于肉欲和金钱,人们似乎更热爱智慧,更爱真理。

或者说,在这个概率世界中,人们最为执着的是确定性,为了它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还有什么比智慧更能够帮人获得确定性的呢!

所以,从古至今,我们的灵魂,始终烙印着对智慧的至高崇拜。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苦痛之旅。

而我们活着的一种信念便是:我们能在剖析自身灵魂的过程中,发掘支撑我们继续生活的动力。

这恰如尼采所说:“对我们而言,生活是将我们的人格与经历淬炼成钢的熔炉。”

哲学如毒,一辈子也戒不掉。

这也揭示出了——哲学的实质是探求真理,不是拥有真理。

尽管哲学常常陷入教条主义,也就是沦为用定理来表述的、最终的、完整的、可传授的知识。

但是,它本质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也意味着哲学无止境。

所以,它的问题比它的答案更具实质性,而且每个答案又会引来新的问题。

就像雅斯贝尔斯所说:“自觉地锤炼哲学,是永远无法臻于完善的、随时随刻都要重温的、始终要当作当下一项完整事物来完成的使命。”

哲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众说纷纭。

但是,它对于你到底是什么,这要靠你自己去探索。

天下事,都是如此,所以,天下最强大的道理是:“试试!”

只有亲身的不断尝试,你才会真正得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哲学到底是什么。

所以,哲学还和人生阅历密切强相关,不喜欢哲学,很多时候也和人生实践不够有着关系。

孔子的“四十不惑”就是对此最精炼的总结。

三、痛苦、焦虑、无助……是学习哲学的最好时机

在《谁是我们的心灵罗盘?》中,坤鹏论讲过,与传统哲学奋力追求理性不同,存在主义哲学家没有否认人的焦虑、抑郁、痛苦、负罪感,反而认为这些情绪背后体现了人的自我认知。

从逻辑上讲,有正必有反。

知反,必然已经知其正为何物。

也就是,既然人能够感受到坏的一面,那么,他自然也就已经很清楚地明白好是什么样的。

人之所以不安,那是自我挣扎的表现,是向好的一面的跃跃欲试。

否则,根本就不会出现类似情绪。

所以,应对它们的关键在于,不能沦为这些情绪的俘虏,而是以它们为契机,去追求和实现新的超越。

坤鹏论认为,所有人类的负面情绪、情感,根源都在于稀缺。

人类行动的最大原因在于,总是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怎么好,人们总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往往都是自己最缺的那个。

比如:缺钱的想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身体有病的想让自己越来越健康……

俗称,越缺乏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

有两种缺乏最能引发人们改变的念头:一种是现在急缺,一种是焦虑未来可能缺。

其实,换个说法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现在缺乏或认为未来会缺乏某样东西,从而使我们焦虑痛苦无助……

而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集中于此,希望能够改变现在或是未来可能的缺乏。

越是缺乏,人们会越焦虑,专注力也会越集中,希望改变的意愿越强烈。

当缺乏达到稀缺的程度,它的威力就不是一般大了,甚至能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定律——稀缺定律。

这个定律讲的是一件东西越稀缺,价值就越高。

也就是老话说的,物以稀为贵。

而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所以,焦虑、痛苦其实就是人们在专注,在竭尽全力地想,但就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陷入了死循环。

如果想明白了,也就脱离死循环的轨迹,大彻大悟了。

正如蝉蜕壳变、破茧成蝶、凤凰涅槃,它们无不需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才能重获新生,走出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焦虑和痛苦有好处的原因。

这里面的道理就如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但是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将其捅破。

那么,这个时候去看哲学的书,特别是专门找自己正在痛苦、焦虑的哲学主题看,一定事半功倍。

因此,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思考特定的问题,特别是你现在最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直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

学习和很多事情一样,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而是因为学习而喜欢。

先干起来再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Just Do It”更是捷径的捷径吗!

四、人类一思考,便是哲学

有人说,人类一出现,哲学便一起诞生了。

因为思考、爱智慧是人类的本能。

所以,人人皆是哲学家。

所以,哲学思考没有门槛,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有能力进行。

所以,只需要有进行哲学主题研究的意愿就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

只是,很少有人会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其中的要点。

我们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的。

因此,经验是最好的哲学老师。

但是,我们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经历过的事情,质疑、批判、拷问我们的人生哲学。

了解自己的哲学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解决和处理许多问题。

哲学,最没有一定之规,你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与志同道合的同伴探讨,甚至只有你自己冥思苦想也没问题。

不管在家里、在咖啡馆,甚至是在卫生间,你都可以进行哲学思考。

从事哲学并不需要以前的经验,也不需要专门的训练,需要的只是开放和孜孜以求的精神。

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智慧就藏在生活的点滴里。

不管是工作、娱乐,还是做家务,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值得你注意的智慧。

就像《红楼梦》中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所揭示的,万事万物都有学问,要格物致知,有字的书要读,没字的书也要读,人要致力于学,书里书外地苦读,这个事情不死不休。

所以,哲学,绝对不是让人埋头苦读,而应该从生活和人生经历中发现疑问并努力寻找答案。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