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来自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启示

 乐和行者 2018-09-07

                  


摘  要

       成立于1976年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通过率先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创造了近30家旨在减轻贫困的企业。本文追溯了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在制定社会商业模式方面的发展过程,类似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概括出了这些商业模式所需要的新的价值主张,价值体系与利润方程式。本文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经验中总结出五点启示:其中三点与传统商业模式创新类似:挑战传统思维,寻找互补的合作伙伴,进行不断的实验;另两点涉及具体的社会商业模式,即涉及以社会收益为导向的股东,明确提前明确社会效益目标。本文认为在这种利益相关者替代股东作为价值最大化核心的新的商业模式的帮助下,资本主义能够解决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一、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CSR),对社会企业的运作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兴趣,但是在缺乏合适的商业模式情况下,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商业企业的核心与社会目标的实现存在冲突。然而,研究表明,如果在战略上进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确实能够在社会和经济上得到回报,因此本文着眼于新型商业模式的建立,结合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实际运营,给出了观点。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研究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与多家跨国企业(挪威电信公司Telenor,威立雅水务以及达能)的合作实验,从中总结出新型商业模式的相关经验。本文的目标是描绘启示,为希望创造社会企业的企业提供详细的指导。本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这些案例,而是按照作者研究社会商业模式建设的主要目的的顺序来进行分析。由于社会企业理念借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概念,社会企业的决策实施可以借鉴传统的商业理论概念。本文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商业模式概念,特别是探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文献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建立社会企业的有效框架。目前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三大战略举措:挑战传统智慧;建立适当的伙伴关系;并进行实验。但在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案例中,建立社会企业还需要两个额外的要求:需要涉及以社会为导向的股东,并明确说明预期的社会收益。因此,总的来说,可以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经验中学到这五点启示。

      本文的结构遵循的研究路线:首先,本文提出社会商业模式的概念,并强调建立社会企业类似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然后,本文描述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经验得到的五点启示。最终帮助我们开发一个特定的社会商业模式框架,旨在帮助管理者设法建立企业来实现社会目标。



三、研究结论


      1.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概念目前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似乎在如何创造社会企业方面提供了指导。对学术文献中的商业模式组成部分的深入分析表明,在大量的定义中,通常有三个要素可以区分: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或服务,以便将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其客户的组织形式,和收入模式其包括了以下三点:

      l 价值主张:企业的客户是谁,企业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l 价值体系:企业如何把企业的价值主张交给客户,这不仅涉及到公司自身的价值链,而且还涉及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价值网络。

     l 利润公式:即上述二者在财务方面的转换,包括如何从通过价值主张产生的收入中获得价值,以及如何在价值体系中使用资金。

                图19-1 商业模式要素


       2.五点启示

       启示一:挑战传统的智慧

      大多数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都强调了这种创新的激进主义,这种创新被定义为创造新的策略来调整行业竞争性游戏规则的能力。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创立为传统智慧如何面临挑战提供了一个有见地的例证,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商业模式挑战了几个标准银行业务的假设:包括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不能提供贷款的信念,以及“创业”在穷人中是难得的品质。

       启示二:寻找互补的伙伴

      建立社会商业模式的第二步是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利用特定专业知识和资源。同样,商业模式创新文献也包含了业内其他参与者以及其他行业参与者的需求。在理论层面上,对于竞争模式来说,合作模式将大部分重点放在合作上,这使得组织可以获得本来需要单独发展或购买的新资源。合作协议的主要优势在于合作伙伴利用的资源和知识的汇集,这可能反过来导致为网络中的公司开发更广泛的资源组合。Telenor的例子说明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社会商业模式的重要一步,其优势很明显: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在建立无线电话网络方面没有经验,而Telenor没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经验。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这种伙伴关系可以是高生产力和低风险的,因为它们发生在不直接竞争的行为者之间,而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鼓励建立伙伴关系---只要有可能,就雇用有经验的公司。

       启示三:进行持续的实验

      战略实验是商业模式创新文献中的另一个建议,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获取。实际上,实现这种创新要求企业被迫想象并学习新的方法,并会质疑自身传统做生意方式。然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性意味着简单的市场研究或客户调查是低效率的,而且难以保证实用性。因此,战略实验为实现企业所需的学习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对于解决方案不确定的问题或关键信息来源存疑时,战略实验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启动一系列小实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学习速度,从而有可能最有效地确定成功的战略。

       启示四:增加社会效益导向型股东的权利

      社会企业在完善商业模式框架时,不仅包括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还包括理解和接受企业社会使命的股东。在构建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时,价值主张和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创新联系来构建,而保证与增强股东中接受与认可社会效益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

       启示五:明确指出社会利润目标

      在伙伴关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伙伴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在Telenor例子中,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想法是将Grameen Phone转换成一个完全的社会企业,让穷人获得公司大部分股份,以使他们从企业利润增长中受益,但是Telenor拒绝出售其股份。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Grameen Danone(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与达能的合作项目)的任务在项目开始时就已经详细制定了。当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企业时,其商业模式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利润转移到社会效益的产出。 只有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股东参与到项目中才有可能,但这使得商业模式的设计更加困难,因为它不仅要关注财务利润,还要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润。 因此,虽然传统的商业模式创新蕴涵着财务利润,但社会商业模式需要明确界定其目标。


四、研究贡献



      通过比较商业模式创新文献和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经验,本文展示了建立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五点启示。我们相信这些发现不仅关系到跨国公司希望参与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而且也可以推广到所有寻求创造社会企业的企业家。

      本文的研究结果已经从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案例中体现,并且在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当前实践的具体背景下出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推广到理论上:在Grameen集团内外,需要对更多的社会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框架将成为研究新案例的工具,最终成为对理论的一个明确的贡献。



文献来源


Yunus, M., Moingeon, B., & Lehmann-Ortega, L. (2010). Building social business models: lessons from the Grameen experience. Long range planning, 43(2-3), 308-325.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