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万历皇帝那么多年不上朝,朝堂没出现权臣?

 齐家平国 2018-09-07

其实不用等到万历的时候,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不太可能出现权臣篡位了。

虽然唐朝出现了各种问题,包括藩镇、女祸、宦官等等,尤其是武则天称帝和安史之乱。但需要注意的是,安史之乱只是造反,而不是权臣篡位。真正篡位的就是武则天一个人,而武则天之所以能篡位,是因为她一度代行皇权,只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台前了而已,并不是权臣篡位。

所谓权臣篡位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西汉晚期的王莽,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之于曹魏,晋朝就更多了,尤其是桓温,最后真正篡取了东晋皇权的刘裕,这些都是权臣。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本身只是外臣,是外朝官,但却能够将皇权控制于自己的掌握之中,最后实现皇权转移。

但从唐朝开始,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了。比如安史之乱前的安禄山,虽然权力很大,但是他只能算是强藩,并不算权臣。李林甫、杨国忠在朝廷也可以算是一手遮天,但要说他们能够控制皇帝,那还差得很远,更不可能篡位。实际上,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权力都是唐玄宗给他们的,只是唐玄宗玩政治平衡的棋子而已。

当然,唐朝最后也被权臣朱温所灭,但这时候的唐朝早已不复当年。和中前期相比,这时候唐朝的政治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打乱了,就是安史之乱后形成的中央与藩镇的平衡局面,也因为黄巢起义而被打破了,朝廷所能真正掌控的区域已经所剩无几,皇帝受到近在肘腋的强势藩镇的威胁,不得不主动请求更远一些的藩镇朱温来救驾,而到了朱温的地盘之后,皇帝就已经成了傀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看看成为权臣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就是,第一,能够掌握朝廷的所有权力,让皇帝变成可有可无的傀儡;第二,皇帝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反抗权臣逼迫的实力,尤其是军队,而且主要是宫廷禁卫军;第三,要掌握足够数量忠于自己的军队,以保证对其它反对势力的威慑和镇压能力。

而最后一个具备这种权力的权臣,实际上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杨坚是以辅政大臣的身份逐步掌控了北周的政治、财政和军事权力的,并最后完成了皇权转移。但在隋朝建立之后,就已经开始特别注重防范出现这种权臣,将权力分散开来,尤其是注重行政和军事分权,这也就是唐朝为什么实行群相制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个特定大臣手中,保证每个权力都能够受到其它权力的牵制和平衡。

到宋朝以后,这种行政、财政、人事和军事权力的分割在制度上也成熟起来,文官政治已经非常成熟和发达,但即便是负责军事的枢密院,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令,也是无法调动军队的。军队、将领、军令都分属不同的系统,权力高度分散,只有皇帝能够把这些权力集中起来运用,其他任何人都做不到。

明朝又进一步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废除了宰相,而采用名义上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的内阁制,在内廷又利用太监掌握下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这些机构来牵制外朝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将权力分散开来,避免过分集中于个别机构部门和职位,而唯一能够合法得将这些权力集中起来的,也就只有凌驾于这些部门和职位之上的皇帝了。

所以,明朝虽然出现过张居正这种一度权侔人主的权臣,但他的权力是建立在皇帝年幼,而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又比较支持张居正,当时执掌内廷的大太监冯保也支持张居正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张居正是不可能进行那些改革的,因为他个人完全没有这个权限去触动这些制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嘉靖、万历都不怎么上朝,但却始终能够掌控朝廷的原因。因为他们这是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理政,对重大人事任命、军事行动等重要权力,他们从来没有放手过,始终紧抓不放。这也就是为什么严嵩权倾内外,百官大臣争相攀附的情况下,嘉靖打倒他却并没有废太大力气的原因。还有权势熏天的魏忠贤,崇祯皇帝推倒他,也只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