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字塔原理》笔记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9-07

《金字塔原理》笔记​ 1.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2.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3.对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4.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使受众对表达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通过不断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5.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6.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7.一般的文章都是一维的(one-dimensional):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在纸面上基本呈现出纵向向下的结构。但是这种文字的纵向延伸却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思想是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的。根据这一事实,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他思想发生着纵向及横向的联系。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8.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

9.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介绍背景(S, Situation)、指出冲突(C, Complication)、引发疑问(Q, Question)、给出答案(A, Answer)。

10.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11.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

12.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因为,上一个层次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13.原有的概括性思想,是根据一个适当的思想组,合理概括出来的。

14.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15.序言的作用是对问题定性,金字塔则用来说明,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步骤”或“理由”(有时是演绎推理的结果)。

16.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 + 困扰/困惑)]

●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17.解决方案通常从改变现有结构和流程,即分析切入点/序幕这里入手。

18.需要确定4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这4个要素分别是:

● 切入点/序幕(Starting Point/Opening Scene)

● 困扰/困惑(Disturbing Event)

●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Undesired Result)

● 目标,期望结果(R2, Desired Result)

19.格式必须符合你论述层次

20.做到条理清晰需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决定要说明的思想或要证明的论点,然后用文字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