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小钧32米巨幅狂草《望海潮》创作纪实,狂草之道,天知道!

 大好河山万里长 2018-09-07

梁小钧巨幅狂草创作纪实

《望海潮》,6米×32米

狂草之道

天知道



今年年初,梁小钧出版了《天知道——梁小钧草书精品选》。他自己这样介绍这本作品集:“第一次简单粗暴、纯粹率性、一本正经、如履薄冰地出版一本全是草书的作品集,算是对多年草书情怀的一份交待吧。里面作品基本都是‘抡斧头’式的,尺寸基本都在八尺整张至两丈,风格蒸、炖、焖、炸、煎、溜、爆、烤基本俱全。”


2018年8月25日,梁小钧在马鞍山惊鸿美术馆

创作6米×32米巨幅狂草



五十岁前务求险绝

草书,尤其是狂草多少是有些神秘的,如同“天知道”这个主题一样。梁小钧说:“‘天知道’这个词是中性的,可以好也可以坏,很博大、很神秘,让我很有冲动和激情去做更多的尝试。”


李白 关山月


梁小钧对草书的偏好,是在本科毕业的两年后。“在读本科的时候,并没有确定一个主攻的方向,五体书都写。那时是一个很被动的学习过程,每种课程维持三四周就过去了。直到2007年,我开始有了一些个人的独立思考,渐渐发现了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狂草。”在他看来,草书相比其他书体,所要求的技术难度更高更丰富。但最重要的,是可以把自己的性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喜欢草书的激情、速度和挑战性,快速书写的时候不断地解决问题,这种收获和释放,在其他书体中是感受不到的。”


无法向人说 将心与汝安


梁小钧的狂草有些不一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本科毕业以来,他从唐代以上的草书经典入手,写得最多的是张芝、二王、孙过庭、张旭。古代经典大都是小尺幅的作品,梁小钧则喜欢放大了写。“一开始,一张四尺宣纸写三行,后来笔势越写越开,就变成写两行。写大字能把人的格局、气象、笔势拓展开来。古代的狂草虽然字不大,但气势、气象很大。”后来,梁小钧由于教学需要,也开始吸收明清行草中的养分。“唐以前的草书,总体上更加简洁、纯粹,明清则多了一点安排的成分。我个人觉得,在艺术上加法和减法都要做。这两年见了不少王铎、傅山的真迹,我就在尝试做一些比他们更加复杂、更加缠绕的加法作品。要趁着年轻,把加法做到极致,务追险绝。”


李白  独坐敬亭山


所谓险绝,一方面是不能固定于一种风格:一方面是把书写中的各种对比,比如粗细、枯湿、中侧锋、空间开合聚散等做到极致一些。他不想这个时候固定一种风格,这样太简单,容易重复。只有不断吸取营养,积累丰富的经验,对所有的元素手段都烂熟于胸,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50岁之前,我想尽量做各种尝试,以免技法与风格的固化。有人说我做得太过了,但我心里有数,知道自己每一个阶段在做什么。”梁小钧说。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艺术创作没有公式

打开梁小钧的作品集,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正如他所说“蒸、炖、焖、炸、煎、溜、爆、烤基本俱全”,有的纯粹用中锋,偏向怀素;有的中侧锋并用,粗细对比强烈,偏向张旭;有的带有碑刻的厚重,有的又接近帖学的灵动秀逸……“我不想我的作品集,让别人翻了五页以后就不想再继续往下看,因为如果后面都是重复一样的面貌,自然不想再多看了。创作时,失败的作品很多,从中挑选出比较满意的收进作品集。之后就是自己反省,每一本作品集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张九龄 望月怀远


作为艺术家的梁小钧是感性、任性的,但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教师的他,还有严谨、客观的一面。2008年至今,梁小钧上了十年书法课,自己觉得:“我身上好像可以分成两个模式,一个是个人创作,一个是教学。一走到教室门口,就像摁下某个开关,我马上就切换到了‘教学模式’。这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喜好,主观性的东西尽量克制,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对待经典。”


贾岛 寻隐者不遇


专业院校的教学以临摹为主,梁小钧一般并不要求学生必须写到某个“形”一摸一样的像,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道理。“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的都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共性规律。比如讲线条质量、粗细对比、单字造型、线形变化等等,这些要素是所有碑帖都具有的共性,只是各自表现的程度不一样,可以理性客观地去分析。”比如教魏碑时,他会拿出十种代表性的,从古拙质朴的《爨宝子》、《爨龙颜》,到雄强奇崛的《张猛龙》、《石门铭》,再到典雅平和的《张黑女墓志》等,根据上述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把我总结的书法十几个方面的共性让大家了解,至于个性怎么发挥,是学生自己以后的问题”。课堂上,梁小钧从来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强调个性问题。“我作为一座桥梁,带学生去理解经典中的道理,再去练习,同时也学会欣赏。有了积累,有了标准,才能让个性合理发挥,才能正确地欣赏古今书家的作品。你连张旭是谁都不知道,怎么去看草书?”


巨幅狂草创作现场


然而,掌握了这些共性和技巧,在梁小钧看来,只达到了“70分”。“这些基础的东西做到很熟练,才能算入门。但艺术创作很多时候是靠一瞬间的处理、反应,这一瞬间的反应,很难用语言表达,只能学生自己领悟,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验。”学生经常问梁小钧,一件作品的构成,有没有某种“公式”?他的回答是:一次创作,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像走上了高速路,顺势生发,接下来怎么走,就要根据路况来定,随时做出调整,保持平衡协调,体现出丰富的变化,基本没有公式可言……

看来,没有公式可言的创作,只有“天知道”。




巨幅狂草创作现场


作者简介:梁小钧,别署无外楼。出生于广西北流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硕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师。2008年被评选为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被评选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二十家。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全国草书名家学术提名展等数十次全国性展览并有获奖。曾举办五次个人书法艺术展,出版各类作品集十二册。2008年至今,共策划主持九届【烈日狂草】全国草书集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