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学期抢先学】文言文预习真题演练丨No.16《为学》

 长沙7喜 2018-09-07

笑笑老师


部编版新教材中,文言古诗词比例增加51.7%,如何在语文考试中稳抓文言文分数?加入新学期文言诗词预习训练,真题每天练,考试不丢分!





考点                                词类活用
考频★★★☆☆


考核

标准

“之”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做实词时,一般是做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做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代物。做虚词时有如下几种用法:做结构助词,译为“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在表示时间词的后面,舒缓音节;用在方位词前,可以译为“以”,如“郊田之外”、“四海之内”。选文中“之”的用法比较灵活,我们要仔细辨析。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较好地突出了立志的重要性。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①本文选自清朝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鄙:边远荒僻的地区。


③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④顾:难道。



一、选出与“人之立志”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 

B.吾欲之南海 

C.西蜀之去南海 

D.僧之富者不能至 


二、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告诉) 

B.子何恃而往(倚仗,凭借) 

C.吾一瓶一钵足矣(值得)

D.富者有惭色(神色)


三、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从选文内容来看,作者主要是用典型事例突出树立远大的志向对于为学的重要性。 

B.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富和尚虽有梦想却不付出行动反衬贫和尚克服困难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 

C.从语言表达上看,“子何恃而往”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所表现的语气却是不一样的,第一句表现问话人的疑惑,第二句则表现富和尚对穷和尚的不屑。 

D.从词语运用来看,选文用词简练、准确,赋有表现力。一个“顾”字,加强反问语气,表现了作者对穷和尚的鄙视,态度十分鲜明。


四、你的梦想是什么?结合你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家题目都答出来了吗?请根据下方的全文翻译及知识梳理好好学习吧!答案会在最后公布哦!



在四川的偏远的地方(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要前往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碗就可以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雇船前去,还是不能。你凭靠什么前往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前往的事情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位于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有的和尚不能前往,贫穷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立志,难道比不上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吗?



知识

要点

知识内容呈现

文学

常识

彭端淑(1699~ 1779).字乐裔.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楼县人)。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重点

虚词

①其一贫:其.其中。

②语于富者:于.对。

③何如:怎么样?这里是商量的语气。

一词

多义

①之:蜀之鄙(结构助词.的)/春欲之南海(动词。到)/西蜀之去南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古今

异义

蜀之鄙:鄙.边远的地方.边境。今义:卑鄙.品质低下。②买舟:买.雇。今义:购买,
③越明年:越.到、及。今义:越过。明年,第二年。今义:下一年。

特殊

句式

寅语前置:子何恃而往.即“子恃何而往”。--你凭借什么前往呢?
②省略句:以告高者.即“以(之)告富者”。→把(前往的事情)告诉高和尚。


一、C 


二、C 


三、D


四、参考全文翻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