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骨超声,能看肌肉、肌腱、软骨,有时比CT、核磁有优势!

 好大水 2018-09-08

估计很多经常去医院看病的朋友都懂了一些“门道儿”。

提起看肌肉、韧带、半月板这些部位,很多人都知道需要拍CT、核磁,但您可能不知道,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最近引进的一项新型检查技术——肌骨超声,现在B超也能看肌肉和韧带了。

比如肌腱撕裂、肌肉拉伤、软骨磨损,肌骨超声可能观察的更有优势,具体有什么优势,我们详细和大家聊聊。

B超

全称叫做:B型超声,就像普通的声音一样,超声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所以在屏幕上根据不同的回声形态,可以判断出人体的不同结构,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在之前,B超更多的是应用在检查肝、胆、胰、脾、肾、心脏、血管,随着技术的革新,一种叫做“肌骨超声”的新型诊断方式打开了更准确诊断肌肉和骨骼相关疾病的“新天地”。

安全、无辐射

安全、无辐射,是超声检查最具优势的特点。这一点我们从B超作为孕产检查常用手段就可以看出,B超是对人体最没有伤害的一种检查方式。正因为其安全无辐射,可以短期内重复检查,随时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

可以“动”的检查方式

这个“动”字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动,是指这个检查机器相比CT、核磁来说要小巧灵活。如果是不方便活动的患者,医生可以推着B超机器就来到患者床旁进行检查,极大的方便了患者。

第二个动,是指检查患者损伤部位的“动”。一般我们做CT、核磁,都是要求患者躺着不能动的,这个是在做人体静态的检查,但是很多损伤在动态下和静态下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或者在人静止的状态下看不明显,而动态下显示的更清楚。比如检查肩关节的韧带损伤,我们就可以在一边活动肩关节的情况下,用肌骨超声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观察损伤部位在上抬、外旋、内旋等不同动作时的动态的损伤状态。在这一点上,和CT、核磁比起来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

比如,在肌腱部位注射药物,以前进针的深度、注射的部位,基本靠医生的经验在操作,可以说是“盲打”,有了肌骨超声,下次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操作,就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操作,治疗的精准性会大大增加。

对细微结构看得更清楚

肌骨超声对软组织里面比较细微结构,看得比CT和MRI要清楚。

肌骨超声诊断范围:

肌肉、外周神经及软组织

  1. 肌肉损伤(直接或间接损伤造成的水肿及各类型血肿)

  2. 肌肉炎症(感染和非感染性肌炎、炎性肿物、水肿等)

  3. 弥漫性肌肉病变

  4. 肿瘤及瘤样病变

  5. 横纹肌溶解症

  6. 肌腱、韧带、筋膜病变

  7. 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卡压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

  8. 外周神经来源的软组织肿物

  9. 其他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肿瘤

肩部

  1. 肩袖病变:肩袖撕裂(完全、部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2. 非肩袖病变:

  • 创伤:肌肉损伤、肌腱撕裂、盂唇损伤、骨折、肩锁关节分离等

  • 软组织肿物:脂肪瘤、腱鞘囊肿等

  • 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晶体诱导的关节病变、滑囊炎、腱鞘炎等

  • 其他: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肘部

  1. 创伤:滑囊炎、肌肉韧带撕裂、肌腱病、骨化性肌炎

  2. 软组织肿块的囊实性鉴别

  3. 关节病变:关节积液、滑囊炎、滑膜炎、关节内游离体

腕部

  1. 肌腱:损伤及撕裂、肌腱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腱鞘炎

  2. 神经:正中神经病变(腕管综合症)、尺神经病变、神经周围水肿

  3. 肌肉:损伤及撕裂、挫伤

  4. 软组织:腱鞘囊肿、血肿、水肿、脓肿

髋部

  1.  肌腱损伤、肌肉挫裂伤、转子滑囊炎;

  2. 关节积液、滑囊炎、PVNS、滑膜骨软骨瘤病;

  3. 肿瘤及瘤样病变:实性肿物、滑膜/腱鞘囊肿、血肿、脓肿;

  4. 神经卡压综合征、关节游离体。

膝部

  1. 肌腱的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股四肌腱、髌腱)、急慢性肌腱病(髌腱腱周炎、髌腱末端病等)

  2. 膝关节周围肌肉损伤(股四头肌撕裂、小腿三头肌撕裂)

  3. 侧副韧带损伤、退行性变、钙化等

  4. 关节及周围滑囊积液或增生

  5. 腘窝囊肿

踝部

  1. 肌腱病变

  2. 韧带病变

  3. 关节积液

  4. 关节内游离体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已开展肌骨超声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