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陷胸汤合栀子豉汤治疗头痛验案

 炎黄经典 2018-09-08

小陷胸汤合栀子豉汤治疗头痛验案
成XX,女,46岁,于2017-8-7日就诊
偏头痛伴有头晕半年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偏头痛伴有头晕,头痛呈跳动性,左侧颜面麻木,晨起明显,纳差,反酸,烧心,腹胀,肠鸣,眠差易醒,白天困倦,心烦,口苦,口干,鼻干,两目干涩,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唇暗,大便先干后溏,舌暗,苔腻微黄,有裂纹,脉沉细短。

升降失司,痰热内扰

拟辛开苦降,清热化痰

选小陷胸汤合栀子豉汤加味

黄连8g 全瓜蒌30g 法半夏15g 豆豉30g

生栀子10g 白蒺藜10g 焦山楂15g    
焦神曲15g

焦麦芽15g焦槟榔15g 生鸡内金15g 煅瓦楞60g

炙甘草10g

7付,水煎服

 

二诊:2017-8-14日

药后头痛基本未作,胃胀减轻,困倦缓解,仍有口苦,口干,鼻干,两目干涩,烧心,肠鸣,乏力,舌暗,苔腻微黄,有裂纹,脉沉细短不畅,于上方去焦槟榔,法半夏增加至30g,加菖蒲30g、远志10g、藿香15g、佩兰15g、生黄芪15g、莪术12g,14付水煎服

 

三诊:2017-8-28日

药后头痛及困倦症状消失,偶有头晕,月经改善,胃胀缓解。刻下仍有反酸,口干苦、两目干涩、鼻干,便溏,二日一行,先硬后溏,舌暗,苔薄白有裂纹,脉沉细短弦。于上方中去掉豆豉、栀子、广藿香、佩兰、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增加石菖蒲15g,合茜草10g、乌贼骨30g、大贝母15g、黄柏8g、砂仁10g

 

四诊:2017-9-18日

药后头晕、烧心、反酸、腹痛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增多且准时(刻下为经期第四天),无痛经,血块消失,刻下耳鸣、口干苦、两目干涩及鼻干大便次数增多,偏稀,脉沉细弦,舌暗淡,苔薄腻,予小柴胡汤合异功散善后。

柴胡15g      
法半夏15g      
党参10g      
炙甘草10g      
黄芩15g生姜15g      
大枣15g      
茯苓15g      
炒白术10g    
陈皮15g

 

【按语】: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聚合于首。凡外感或内伤诸疾,导致胃失和降,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扰清空,皆可阻遏清阳而致头痛。该患除头痛、头晕主症外,复有纳差、反酸、烧心、口苦等胃浊不降而痰热内阻之证,又有腹胀、肠鸣、大便先干后溏、困倦等脾清不升,痰浊内生之证,可知本病之主要矛盾在于脾胃,主要病机为痰热互结心下。小陷胸汤见《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虽为小结胸病而设,条文下虽无“头痛”之说,但“谨守病机”是取效的关键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治病必求于本”,故方以小陷胸汤辛开苦降,清热化痰,佐以焦四仙、生鸡内金、煅瓦楞以健脾开胃、消食化痰、制酸止痛;同时,该患有眠差易醒,困倦,口干,鼻干,两目干涩等上焦热郁,肝经风热之证,故复以栀子豉汤以清宣上焦之郁热、白蒺藜以清肝经之风热。诸药合用,使脾胃升降得复,痰热得清,郁热得宣,则头痛得止。

                                                                                                     (华祥医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