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206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蓝天白云1979 2018-09-08

解读王阳明传习录206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

问:“‘逝者如斯”①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词语解释:

①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问:“(孔子说的)‘逝者如斯’是在形容自己的心性活泼泼的吗?”

阳明先生说:“是的。必须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才能做到活泼泼的,才能和那些江河里的水一样。如果有了一刻的间断,就和天地(之道)不相似了。这是学问的极致之处,圣人也只是如此。

解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论语》中的名句,但是后人对这句的解释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如有人解释为“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还有人解释为“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南怀瑾先生对这句的解释,引用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坤的卦辞)”也就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可以用《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理解。

以上三种解释,和阳明先生的意思最为接近的是南环瑾先生所解。两者的共同之处有以下两点,首先都强调了连贯性,阳明先生用了“时时”二字,南怀瑾先生引文中有“不息”二字。其次都强调了要致力于往“正能量”的方向用功,阳明先生说了“致良知”,南怀瑾先生引用了“日日新”。

在第224节,刚刚提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这一节就开始“语上”了,因为阳明说了“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不间断做致知功夫就是“学问极至”处,我们这般不费力地讲出来,好像也平淡无奇,但是最要命的就是“不间断”这三个字,也就是阳明先生说的“时时”和南先生说的“不息”,大家只有实地下过功夫,才会发现,保持功夫连贯不断是何等艰难,所以这里是看似容易成却艰!没有亲身到达这种境界,其中的况味也难以口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