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今日,凌晨30分,迎来了白露节气,此后,露凝而白,农作物即将成熟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自白露,将真正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一定要做好养生事宜,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安度秋冬!
白露时节,有“吃白”的习俗,此时,采集十样,或者三样,“带白字”的食物,将其和乌鸡或者鸭子,放在一起炖煮,可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不妨多吃下面这三种白吧! 白萝卜 白萝卜,绝对是白露时节,吃白的好选择。 它味甘、辛,性凉,入肝、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同时,白萝卜,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于秋冬健康。 因其色白,与秋季和肺脏相应,故非常适宜在此时食用。 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纳欠佳,可用生白萝卜捣汁饮用。 恶心呕吐,泛吐酸水,慢性痢疾等,可将白萝卜切碎用蜜煎,细细嚼咽。 便秘者可以煮食白萝卜。 茭白 茭白,也是白露时节的不错食物之一。 茭白,又名茭笋、菰笋,是我国的特产蔬菜,每年白露时节,茭白正是当令菜品。 在《食疗本草》中记载茭白“利五脏邪气,酒糟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加盐醋煮食之”。 《本草纲目》认为,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的功能。 白露时节,食用茭白尤为适宜,可清热通便,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健壮肌体的作用。 白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白露时节,吃莲藕最养生。 莲藕,可熟食,也可生食,两者性质并不相同。 熟藕,甘温,有滋阴养血的作用。 生藕,则有凉血散淤之功效,可榨汁生饮。 所以,白露时节,吃点白莲藕,滋补身体更健康哦。 今日白露,喝“白露茶”,提神润燥 白露时节,有喝“白露茶”的习惯。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 随着人们对于茶道养生的追求,除了传统意义的茶饮,草药代茶饮,也十分受到欢迎。 在白露时节,喝点白露茶,草药代茶饮,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喝青茶,除燥、生津 白露以后,最适合饮青茶。 青茶,介于绿茶(性凉)和红茶(性温)之间的一个品种,属不寒不热的温性茶类。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 此时,喝点青茶,可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十分有利于秋季健康。 青茶又名乌龙茶,香气浓醇而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边缘,呈红褐色,中间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 喝蒲公英根红茶,去火消炎、去燥排毒 白露过后,天气变得干燥,此时,“秋燥”非常容易引起上火发炎的情况,此时,用蒲公英根泡茶饮,可去火去燥,消炎解毒。 蒲公英根,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经过红茶发酵工艺,做成蒲公英根红茶,不仅味道口感更佳,亦可大大降低了其寒性,更适合秋冬饮用。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有广谱杀菌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去火、消炎,用其泡水喝,对于对抗秋燥,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蒲公英对于胃热,胃脘痛,也有不错的效果,对于天气转凉,出现的胃部不适,也有很好的帮助。 秋燥引起的上火发炎、嗓子疼,口腔溃疡、肝火旺,胃热,脾气暴躁等,都可以用蒲公英根泡水来改善,有不错的效果。 喝玉参茶,养阴生津,滋润皮肤 玉参,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味甘多汁,质柔而润,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白露时节,用其泡水喝水,可清热润肺,养阴熄风,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 此外,玉参含有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所以,白露时节,泡点玉参茶饮,不仅可以养阴生津,亦可对抗皮肤干燥等不适。
1、防肺燥,易喝粥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耗人津液,危害健康,因此,白露需防燥伤人。 燥邪易伤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 如银耳粥、百合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等,皆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粥与脾胃相得益彰,有助于健脾养胃,可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 ![]() 2、防腹寒,宜添衣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之后,要注意防寒,不小心着凉。 此时防寒,要适当添衣。 穿衣方面,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以免脾胃受寒,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 此外,昼夜温差大,早晚要适时增减衣物,对于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应适时加衣。 3、防感冒,宜泡脚 白露开始,气候转凉,此时,很容易出现风寒感冒、手脚冰凉、肢体怕冷等。 所以,白露时节,一定要注意防感冒,除了,要适当增减衣服以外,还可以泡泡脚。 晚上用温水泡脚,水没过脚踝,泡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泡脚时,可以揉揉耳朵和腰眼,有助于肾脏健康,助力体内生发阳气,提高免疫力。 泡脚后,亦可按揉脚底涌泉穴,可以帮助通肾经,有益健康。 4、防胃病,常按揉 白露时节,正值夏秋交替之际,此时,很容易犯老胃病,所以,一定要注意防胃病。 白露时节,容易使气虚、气郁的人群,脾胃运化失司,造成枢机不利,胃部出现胀满感等不适症状。 此季节,胃部不适主要有早饱(早上起来不饿),嗳气(打嗝),反酸,脘内嘈杂,纳呆,胀满或者痞满等症状。 日常不妨多按揉三大穴位,来调理。 ![]() 按揉足三里,促消化 位置: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作用: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 按揉中脘穴,温胃理气 位置:肚脐向上4寸 作用: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 按揉章门穴,除胃痛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 作用: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