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莫高窟  作者: 寅公

 江山携手 2018-09-08
      

             走进莫高窟

             ——情归西部之十九

                                     作者: 寅公 
 
走进莫高窟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汽车穿行在风沙迷漫的公路上。放眼望去,茫茫戈壁被沙尘笼罩着,天也被风沙搅得有些昏暗,远处三危山隐隐约约,莫高窟就在它的对面依山而立。
    在那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之极,萧瑟之极,却又神秘之极。敦煌的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苍茫浩瀚的沙漠突然中裂,高低错落的几百个洞窟在陡直的岩壁上蜂窝般排开,每个洞窟中都绘满了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千年古画,这种奇迹确实是让人惊心动魄的。

    这座创建于前秦建元初年的洞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的印记,在风沙的斮蚀下的洞窟中清淅可见。这是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有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祥、伎乐的欢舞、民间的艰辛、历史的兴衰……在西方人看来她是东方的卢浮宫。曾经看过一些有关莫高窟的文字方面的东西,对于那座置身在遥远戈壁的洞窟中沉淀的中华文化,充满了神秘之感,无数次地想象着走近莫高窟的感觉,今天终于站在莫高窟跟前了。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在其文化散文《莫高窟》里这样写到:“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走进莫高窟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莫高窟是中国一千年的生命,而在我的意识里,这生命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承载了丰厚的中华文明。走过那条已经干涸的小河上的木桥,就来到了莫高窟的正门,站在大门前,好象没有了想象中的冲动,每一个洞窟都被安了一道黑色的大门,门上挂着铁锁,现代人用了最简易的方式,抵挡来自大漠的风沙对洞窟中塑像和给画的侵蚀。

    每一个窟上的门锁,只有导游可以打开。听着导游的讲解,每一尊塑像的背后都有一段精美的故事;每一个洞窟除了塑像外,在洞壁和洞顶上都绘有精美绝伦的绘画;每一窟的绘画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深奥的佛教哲理,无论你是听故事,观给画,还是探历史,寻文化,每尊塑像、每堵壁画,都会让你感叹中华文化的深邃,以及我们民族心理的洁净和高超。无论是先民们男耕女织、渔猎桑麻、铸造冶炼,还是饮宴歌舞、衣食住行、市井百态,乃至征战杀伐、驻节出使、扬帆航海,墙上都有着惟妙惟肖的传真和写照。我们同历史的距离从没有像走进敦煌石窟后那样近。在这座时间的密封仓里,除了画家们看到中国美术千年嬗变的渊源和走向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建筑学家、音乐史专家,几乎所有领域的人们,都能寻到自己的珍宝,找到独特的体悟和惊喜。洞中气象万千的生命姿态,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最确凿的答案和证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敦煌百科全书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是无法估计的。

    敦煌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它既是一首有形的宗教诗篇,又是一部形象的历史画卷,它在向后人述说着中华民族祖先们的辉煌成就。从开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度,吸取和融合了当时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的精华。当我们面对那一尊尊塑像,那一方方壁画,那一卷卷文书时,就会被莫高窟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化艺术进力及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打动,内心感到震撼和折服。我们同时也会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古代河西地区繁荣的经济文化,就没有莫高窟;如果没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也就不会有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画、塑像及建筑在造型、构图、线描、赋彩、气韵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中国气派的民族风格,充分显示了佛教和佛教艺术不断中国化的特色。
 

走进莫高窟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我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是对这人类艺术宝库,实不能不令人浮起一种虔诚之感。当我徘徊于彩绘斑谰,雕塑明丽的洞窟之中,就恍如进入神话天堂。在一个洞窟中,我环顾窟壁和穹顶,画满千千万万的小飞天,你愈看愈活,一个个千姿百态,凌空飞翔。一刹那间,你自己也仿佛两腋生风,随飞天而飘舞;在另一洞窟,我为一尊泥塑所吸引,那慈祥的眼神、智慧的微笑,特别是那圆泣的臂和柔美的手,你感到有生命、有血脉,手指就象在微动,我应该说我的整个心灵为这艺术的奇妙所迷醉。这一夜,梦寐中仿佛听到飞天飘舞的微声,看到雕像温柔的微笑。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莫高窟,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边于岩碧辉煌,特别是以青绿山水揉合精致线条,构成繁复绚烂的画图。在这雕塑林立的地方,有多少无名的弥盖朗琪罗啊,如果说梅迭契墓上的“日”与夜表现了西方气质,那么,敦煌的雕塑则展示了东方的风度,但共同之处是创造者赋予艺术以生命。

    风沙中的莫高窟,更有一种苍凉的神秘。我不知道当年乐樽和尚站在这里,感受三危金光的那一刻,是否想到过,莫高窟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所产生的影响。
 

走进莫高窟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敦煌让不同的人都可以浮想联翩。20多年前从未真正走过丝绸之路的日本音乐人喜多郎却因为创作了《丝绸之路》而奠定了音乐大师的地位。此刻,耳边响起他同样著名的《敦煌》音乐。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那络绎不绝的商队、雕刻佛像的虔诚、市集的热闹繁华以及赞美天地日月的壮大音乐之旅……

    莫高窟,远远望你,你的躯体千疮百孔。历史沉重的文化堆积起

    一座山与无数个洞窟。一个洞窟,就是一个朝代的缩影。

    莫高窟,将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有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慈祥,伎乐的欢舞,民间的兴衰。

    我希望自己能够走进莫高窟,可是当我回望每一个洞门时,我知道,我只是一个观客,这里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精美的艺术、深邃的佛理,睿智的故事。半天的时间,我企望能够走进莫高窟,企望能够在这匆匆之中看清她,但这里的历史太厚重。我是那么地贴近她,我能够感受到她一千多年的叹息,能嗅到一千多年在她身上沉积的风沙的味道。

    莫高窟,如能给我机会,我想我会走你更近。

    

    2006年3月23日
 

走进莫高窟 <wbr> <wbr>作者: <wbr>寅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