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园春晓 | 清风两岸月,白露半庭秋(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诗话)

 WENxinHANmo 2018-09-08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诗话



2018.09.08



清风两岸月,白露半庭秋


作者|信园春晓





七律·白露/信园春晓

今宵白露半庭秋,晚气清凉菊槛幽。

雨打叶花常扑落,风催鸿雁暂淹留。

小虫寂寂孤鸣曲,众鸟嘤嘤各养羞。

借得新醅成旧韵,恨无明月懒登楼。



水调歌头·中秋白露(旧作)/信园春晓

八月中秋节,却道露初寒。

金风频送清爽,明月正初圆。

篱畔菊香如缕,窗下蛩鸣似曲,雁影渺江天。

灯火万家映,今夕几人眠。

 

斟陈酒,分小饼,弄朱弦。

欲邀苏子,相酌共话玉阶前。

且任疏狂达旦,再咏歌头水调,千里对婵娟。

同是末归客,一醉不知年。

(题:2014年白露节气与中秋节恰巧在同一天,据说五十七年才一遇,感赋。)



2018年9月8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廿九,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白露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节气。过了白露,秋天才渐行渐近。此时,花木依然茂盛,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是不热不冷、不慌不忙的大好时光。但黄河以北流域,已是“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之后,天气渐转凉,在清晨时分可见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晚夜也会感到些许的凉意。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就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南飞,燕子等候鸟归去避寒,百鸟开始贮藏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养羞,意即储藏食物)。




白露/杜甫[唐]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尊为诗圣。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白露节的见闻:清晨骑着马溜达,看到成熟的柑果上沾满了一团团晶莹的露水,圃花漫开在石头和大树旁,小船渡过江溪。先前在家中凭靠几案羡慕池中鱼儿自由游乐,此时策马扬鞭惊的鸟儿回到树枝间。才知道这秋景实在美丽,赏景的人会越来越多出现在许多小路上。此诗语言清新朴素,由近及远:白露、甘子、圃花、江溪;由动思静:回鞭惊鸟,凭几看鱼;由己及人:知秋实美,多蹊游人,勾勒了一幅迷人的白露秋景图。


玉阶怨/李白[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这是一首常见的宫(闺)怨诗。女主人公先是站在台阶上等待,连夜露沾湿了丝袜都不知晓;然后又回屋中隔着珠帘边等边望月。至于她要和“玲珑”的秋月对望到什么时候,却无人知道了。全诗通篇没有一个愁字,更没有一个怨字,但是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深深的愁怨,心生几分哀怜。尽管李白传世的佳作很多,这首小诗却是别具一格的名篇,乾隆爷曾点赞:“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



秋露/雍陶[唐]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雍陶(约789~873),晚唐诗人,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少贫,大和八年进士第。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等交往唱和。


这首诗的大意是:露水凝白,与秋日温暖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亮的月色,仿佛已融入到清晰的滴漏声中。夜晚水气太重,把珠帘都沾湿了;露水一点一滴的落在玉盘上转眼消失不见。竹林微微摇动,惊走了栖息的鸟;香附子草丛上的夜露好像使得小虫的叫声也无力了。这长夜里满园的白露,不久几乎都要变为寒霜了。


不过,“白露为霜”,不要真的以为自然界里白露真的变成了霜。从物理学来看:露是靠近地面的水气,在夜间或清晨遇冷(冰点以上)时,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靠近地面的水气,在夜间或清晨遇冷(冰点以下)时,凝华成跟雪很类似的“霜”。可知,露与霜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霜不是由露变的。呵呵,科普一下。



白露日独立/丘葵[宋]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丘葵(1244--1333),字吉甫,号钓矶翁,同安县人。笃修朱子性理之学,坚不仕元,终生隐居海岛,因自号钓矶。人品学问为世人所敬重,有《钓矶诗集》行世。


诗中说:今日已经白露了,我孤独站立在庭院里形影相吊,任凭西风吹乱我的头发。一年里的露水从今夜开始凝结泛白,老来浊眼总是对望着苍天思忆。经历秋风吹后叶子不落的树所剩无几,在明亮的月亮旁边能看到几颗亮星星呢?感叹前贤已经不在了,下一代中谁可托付经书呢?曾经,元世祖遣使奉币征聘丘葵入朝为官,丘葵坚决不肯,赋《却聘诗》见志。这首《白露日独立》见景抒感,以景喻情:看到秋风来袭,黄叶尽落,如同元代侵入,朝官皆投,只有我特立独行,孤傲对天,只是忧心感叹今后的复国大任谁可以托付呢?一方面反映了诗人隐逸励学,性情孤傲,忠君爱国的情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宋的哀怜和对元统治的不满,以及对将来国家人民前途的忧心。因之,借思古来志士仁人,遭时否塞,其胸中顿生郁勃不平之气,发而为诗。



白露·其二/章甫[宋]


烈日照平野,狂风吹槁苗。

皇天无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艰险,人心恐动摇。

愁来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章甫(1045—1106),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张孝祥等多有唱和,性豪放不羁,有《自鸣集》。


诗中为我们描写了夏秋之交农村晴旱无雨的景象: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平坦广阔的田野,猛烈的热风吹动着即将枯干的禾苗;老天爷很久没有下一滴雨了,而明天就到了白露节气了;世间的生活多么艰难和凶险,老百姓心中恐怕感到不安和害怕;这使我焦虑万分也只得借酒消愁,姑且今宵一醉吧!作者对禾田干旱无可奈何,以酒消愁,但其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忧的心情值得肯定。其实,作者关于白露干旱的诗还有二首:《白露·其一》和《白露行》,都平白如话,读者可自行百度体会,不再赘述。


- End -



(本文参考百度)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