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湿闲花忆旧香--杨立奇花鸟画中的宋词意境

 聽雨軒sjh 2018-09-09

雨湿闲花忆旧香--杨立奇花鸟画中的宋词意境



作者:李安源
文章来源:作者惠赐
浏览:391 次



雨湿闲花忆旧香
--杨立奇花鸟画中的宋词意境
李安源
在当代工笔花鸟界,杨立奇的绘画面目是别具一格的,尤其是他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文学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下有很多艺术家喜欢玩观念、玩试验水墨,拚命追求“画不惊人死不休”。而这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杨立奇选择的艺术道路是工笔花鸟画,这就注定了他将一辈子涵泳于传统艺术的精神之中,为延续中国传统艺术的命脉而苦苦探索。
杨立奇选择工笔花鸟画完全出于偶然,时间上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但是他在艺术上是有慧根的,在临摹宋画的基础上,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在技法上,他摸索出一套独家秘方,特别是那种能够在生宣上驾轻就熟的感觉,尤其让人感到惊异。除了在技法上不拾人牙慧之外,立奇也并不耽于前人的图式,而付诸大量心力与自然接触,穿梭于花丛之中,流连于凤蝶之群,将生活气息注入在作品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特立独异的风格面目。然而我知道,一位画家能够形成自己的面目并非那么简单,如果在自己的艺术中做不到心性的外露,很难会画出生动感人的作品,遑论风格?而立奇的绘画作品让我更加坚定了“风格即人”的真理。立奇在作风上是个极其温文尔雅,性格上极其温柔细腻的人,所以他的艺术散发出来的那种文学性,是一种宋词的意境,这与他的个人气质非常符合,可谓词情画意尽在情理之中。
立奇的工笔花鸟中的宋词意境,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表现为萧散疏阔,第二层表现为婉约清丽。前者得益于画家的生活体验,也体现了他在技法上的获得解放;后者为心性外露,即艺术家心灵深处私密性话语的映现。立奇学画于宋人,却看不到一点院画斤斤计较之习气,他的画面品质有点“徐熙野逸”的味道。在笔墨上,立奇基本以墨色为重,常以没骨塑形,用笔轻灵松动,兼工带写;所画题材也以汀花野竹、园蔬药苗为主,皆为江湖处子所常见。所以他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很文气,是一片空明而虚静的境界,不掺以一丝毫的尘渣与浮躁,这也正是立奇作品中的第一层意境。而我更关注的是他作品中的第二层意境的气息,这层气息是杨立奇个人气质的物化,也将是立奇的绘画语言走向成熟的重要特征,以及在当今工笔花鸟界迅速奠定自己地位的标尺。
立奇的花鸟画在设色上可谓匠心独运,画面多为一层朦胧的灰纱轻雾笼罩,在惜“色”如金的底子上,观者往往在凝视片刻过后,才被刹那间跳出的一抹纯度稍高的颜色所吸引,这种惊艳感决不是那种在街头巷尾的偶遇,而是那种只有在梦境幽微中才会闪现的似真亦幻的重逢。可见,立奇绘画语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画面色调苦心孤诣的把握,这体现了画家在营造画面意境上力求注入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在画面图式上的显现,就是一首细腻如丝的婉约派宋词的气韵,从中可以感悟出画家那颗纯净而又幽婉落寞的处子之心,这也许正是恽南田所体验的“横琴坐忘,或得之于精神寂寞之表”的境界吧。
宋词中的婉约一路,将中国传统文人的心路历程表现的淋漓尽致,隐晦而又率真,暧昧却不放纵。立奇的花鸟画也有这种感觉,他所剪取一角半边的“折枝”构图,立意隽永,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殚精竭虑。对立奇而言,形式的把握与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并不矛盾,重要的是做到语言的纯粹化,这种语言的纯粹化,必须将万物有灵的感觉充溢在画面氛围中,比如他笔下的栖鸟,多给人一种拟人化的象征意识,在落寞的表征的掩饰下,又温情脉脉地期待着什么。因此,杨立奇笔墨铺陈的不是那种对现世繁花的憧憬与赞叹,而是将物象进一步隔离至一个幽古的时代,这种距离的观感为他的画面气韵构筑了更深远的想像空间。面对他笔底下的一鸟一木,落英散藻,是一种阴柔内敛的温润,观者皆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错觉,在时间与空间上进入了一个“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境地。当寂寞达到极致的时候,他的绘画就像是褪色的回忆中的惊鸿一现,唯恐那片刻的绚烂稍纵即逝,这就是立奇花鸟画中宋词般细腻如丝的浅唱低吟。
可见,“怀旧”情结是立奇绘画的基调,而这一特点,正是画家在艺术悟性上的过人之处。“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立奇追求的不是古人之法,而是在“无奈诗魔侵昏晓”的创作状态下思接千载,透过他的笔底形象抒发思古的唯美幽情。立奇也有很多信手偶得之作,是通过湿气丰润的浅灰调子来调节整个画面气氛,灰白关系自成逻辑,在偶然与平常中捕捉淡泊自然的美,同时也催化了感觉的直接流露。
漠及在论及江宏伟绘画的时候,说画家“对时间有着一种病态的感觉”,这也许正是痴情于表现花鸟题材的艺术家所共有的“伤春”意识。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在对业师画风精研的基础上,杨立奇别出蹊径,走出一条与乃师风貌迥异面目的同时,其作品对时间概念的象征意识的渲染却走得更远。在他的花鸟画面中,表现出“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清冷孤寂之面目,让人有一种“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隔世错觉。这种错觉,也就是宋词的意境,委婉而暧昧,永远游离在异类空间的氛围里等待……
但是,杨立奇作品中对“时间的伤逝”的表达,已不再是一种今生今世的忧患意识,而更像是对昔日绚烂之香的怅惘追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