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还没有给孩子报名的家长在跟我咨询课程的过程中,对大思英语不强调文字和翻译,只是让孩子听声音猜图的学习方式产生了疑问—— 不借用中文,孩子能理解吗? 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我本人也是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最初学习英语,也是靠一个单词一句中文翻译死记硬背过来的。 而大思英语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从一开始学习就没有中文和英语文字的介入,他能接触到的,就是英语的声音和图片,他需要不断地听到声音后选择符合声音表达意思的图片。 有关于孩子能不能理解这个问题,在我们平台上学习的孩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孩子们不但能理解,而且能理解得更好! 那孩子们是怎么达到理解的呢? 猜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语言学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独特本领,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大脑里是没有任何的语言储备的,他怎么学习母语呢,就是靠猜来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猜测去判断去理解。 遗憾地是,当我们学会了母语,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会自动放弃这种猜的能力,希望借助熟悉的母语来进行外语的学习。 实际上,把猜的这种能力运用起来,才能像母语学习一样,学得更加熟练,更加好。 为什么呢?在猜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这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要不断地猜测,他的大脑会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不仅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而且不容易出现疲劳。 通过课程设计让孩子轻而易举地猜 大思英语的课程设计就是着重于把小朋友学习语言猜这个本能激发出来。虽然我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这些声音的中文意思,但是我们用大量一一对应的图片,让孩子去感受声音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我们还严格遵照语言可理解输入的“N 1”原理,在输入一个新的单词时,一定会给孩子可理解的辅助内容帮助他猜测。 依靠图片与意思的高度统一,输入内容的层层递进,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在没有翻译的帮助下,理解声音的意思。 有关这个方面,我此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此温习▶光看图片听声音,没有文字介入,孩子就能学好英语? 什么时候介入翻译有讲究 针对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用图片来表达的概念,我们也会在小朋友猜了一段时间后,引入中文的语音翻译。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式跟一开始就引入中文翻译有着本质的不同。就像是做一道数学题,如果你一开始就告诉孩子每一步的步骤,让他去死记硬背,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思维的过程,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 如果一开始让孩子去思考解题的方法,尝试着做题,哪怕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失败和错误,最后才告诉他正确的答案,他更能深刻地理解这个题目。 学习语言也是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猜测之后,孩子的大脑已经对这个声音有了基本的判断,这时再通过中文翻译来印证他脑子里的判断,更能加深他的印象。 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凭借着猜的能力,孩子完全可以在大思英语的平台上听得懂,学得会!已经有成百上千小朋友的学习经历证实了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