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某地洞庭山有个地方叫棠里村,村里有个姓徐的,祖上参加科举考试,曾中过进士,到到这代时家里已非常有钱。他打算建一座花园,但是地却不够。刚好村东头有个据说是明朝修的土地庙,已经破败不堪,好久没人祭祀了。 于是徐某悄悄的向庙里住的和尚买下了这块地,在这里建起了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可以说丝毫不亚于清朝皇帝住的地方。 修好也没啥大事,就这样过去了一年。某天,徐某的妻子韩氏正在梳头,突然倒在了地止。一位侍女忙去扶她,也同样的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过了一会侍女就醒了过来,从地上爬起后,搬了张大椅子到客厅里,扶着韩氏向着南面坐了下来。 城隍神的兴起,源于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力推。各地城隍神也不一样,如北京的是南宋文天祥 韩氏好像也清醒了,但却口惊人的说,我是苏州的城隍神。奉京城城隍神的命令,到此来审理你们一家擅自购买土地庙地皮一事。说完后,侍女便跪下来对韩氏继续说,太湖水神前来求见。接着又报告说,棠里村的巡拦神前来求见。 韩氏点头向他们各自点头致意,最后就说,把原告土地神带上来。 接着韩氏又把徐家子弟奴婢喊来点名,让他们像清朝衙门里的衙役一样站在两侧,凡是有不按照要求做的就用棍棒打。 接着韩氏又把买地的人传唤进来,也就是她的丈夫徐某,但她现在却似不认识了。铁着脸问他地价多少,当时是谁做证人担保的。 徐某家人听她的口音,绝非吴地方言,而是北方中原地区的男子声音,十分雄浑。徐某眼看不对,知道老婆韩氏是鬼上身了,便吓倒在地,说自己是有眼无珠,愿意退把这块地退出来,在原地建土地庙。 韩氏便让旁人拿来纸笔,本不识字的她很快的写下了判词: 凡人竟强占了神仙的地基,本来就没道理,何况这里的土地神又老又穷,庙被拆后在外露宿了一年多时间,实在是可怜之极。土地神曾多次向本地的城隍神投诉,但都没得到处理,不得已只好向京师的城隍神投诉。 念在韩某有悔过之心,就答应你归还庙宇,并且建好还要常年祭祀,保证香火旺盛。担保人明知是神明之地也敢作保,也本该治罪,念在获利不多,就罚你出资演戏。至于庙里的那位和尚,鉴于已经死了,就不再予以起诉。 说完这番话后,韩氏便把状词一扔,又倒在地上睡着了。 不久后,韩氏再从地上站了起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和声音,又接着梳头,好像此事没发生过一样。 丈夫徐某经历此事后,也是不折不扣的按判词执行,村里的土地庙此后便一天比一天旺盛了。 后记 清朝时人流下的这则传说,最早见于袁枚的记载。 虽说传说本身不能当真,还出现了土地神像清朝老百姓那样的越级控告,上级亲自审理的情况。但至少说明一点: 做人要守本分。 这一点,也是对现代许多人的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