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心村的忧虑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9-09

空心村的忧虑

随着社会主义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发展,留住乡愁的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漂亮的新农村出现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但是,随着新村的兴起,旧村却彻底没落了,也基本变成人烟稀少的空心村了。这是目前全国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村落也一样。新村一般是另找一块比较好的地方,或靠近公路的地方建设。建好后,年轻人基本都搬到新村住,老村留下老人及小孩。

空心村的忧虑

于是,破旧的土坯房,石头墙,瓦盖房顶,斑驳,脱落的窗,门,崎岖不平的青石板村道,掩盖在荒草中的石磨,那长满青苔的老井,挂在老屋墙上发黄的老照片,供销社买来贴在墙上的年画,土坯灶台,大铁鼎,大水缸,红砖地板,建猪圈从山上挖来的石碑,没盖顶的茅厕,箩箩筐筐,竹扒,簑衣,扁担,竹笠,鱼鳎,老式睡床,过气家具,养猫养狗的大石盆,卤酸菜压瓮用的大石头,跑来跑去的野猫,老狗,耗子,孤独的老人,小孩,还有上百年的村头老榕树,河边的树林,每天晚上归巢的栖息在竹林中的白鹭及其他鸟。。。。

夕阳西下时,满目疮痍,孤雁空鸣,老人们也早早吃完就准备睡觉了。这沉沦了的旧村。也是乡愁的源泉。每当月儿升起后,苍白大地,蛙声四起,夜风吹动竹林哗哗作响,萤火虫飞来飞去,芭蕉叶黑影摇曳,木门被风吹动发出呀呀的声音,破旧的木制窗户发出砰砰的响声。脱落的门窗,也使某些动物进入了老屋,比如毒蛇,蜈蚣,,老鼠更不用说了。

白天,都有几个老人在村头靠着土胚墙晒太阳,一边听家乡的折子戏,脚边趴着几条老狗小狗,几只鸡鸭跑来跑去。田地已转包出去了,但一般都会留有一点自留地种菜供自己吃。于是,老人就拿起锄头到地里去,狗儿也跟着他去了。到地里摘菜回来后,就开始准备吃中午饭了。饭后就午休,下午再去溜达溜达,晚饭或者去小孩家里吃,或者约老哥一起喝点小酒。孙子来了就带他们去玩玩,去田埂走走,小家伙脚丫啪啪的踩在田埂上,像鸭掌一样,老人就像牧羊一样,呵护着一家人,一个新家及难分难舍的老家。日子也就这样悠哉悠哉的一天又一天。

空心村的忧虑

新村却是另一种状态,年轻人敢想敢干,外出打工,发财的就回家建房子,修路,修祠堂,办厂,或搞种植,养殖。也经常到老村看看,发现路越来越不好走,于是,就发起众筹修路。于是,旧村与新村之间,就修起了一条水泥路。其实,这是一种情结。毕竟,他们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但不管怎么样,路再怎么好走,老村还是日渐破败。但中国东方文化的根,乡愁的魂是在老村,旧屋,古井,老槐树,熟悉的白鹭,候鸟,以及那千年已泛绿的青石板及民间不老的传说。。。。


那清晨,雾未散,炊烟袅袅浮在云中的村庄,出耕的牛,出牧的羊群,像仙景。

那正午,阳光暴晒,村前老槐树下小憩的父老乡亲,树荫里叽叽喳喳的小鸟,光屁股到河里撒野抓鱼的小屁孩,青石板上玩小石头的女孩子。

那黄昏,西下血色残阳,山风吹拂,暮归的牛羊,牧笛,河边洗衣服的妇女,地里烧稻草的白烟,徐徐升起。

那黑夜,如同白昼,满天的星星,川流不息小河的水声,家禽的夜啼。。。。

这才是乡愁最真实的丹青,是不可复制的,也是呼唤游子归来的家园,我们的根。

祖先留给了我们的是青山绿水,是有生命力,会说话的老村古屋,是文化传承的基石。

在澳洲,他们是把每个小镇,村的旧建筑,旧物品原状保留,修复,并活化。就是在复原了的旧村落基础上,每个老屋都有蜡人或机器人,参观时,电钮一按,人就动起来了,音乐或其他声音也都响起来了。使我们穿越回到往古的空间。他们把旧村办成了博物馆。

空心村的忧虑

空心村的现象,在中国极其普遍,老村也不断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火柴盒房子或张牙舞爪的所谓欧式建筑。如果我们现在还不真正面对这种现象,不去想办法去活化我们的家园。那么,东方文化,魁宝就有可能传到我们这一代而止。那时,我们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借用电影《搭错车》主题曲结束本文: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回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高楼大夏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乡里。

乡贤,家族叫你回来。

空心村的忧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