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塘楹联》(63)刘猛将庙

 江山携手 2018-09-09

《北塘楹联》(63) 刘猛将庙                      (老荣)


     
《北塘楹联》(63)刘猛将庙
           
 
    刘猛将庙,又名刘猛将神祠,现位于惠山听松坊二泉书院与五中丞祠中间。祀治蝗神、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刘锜(1098——1162),南宋抗金名将,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
    刘锜骁勇善战,早年曾任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深受其畏惧。受张浚提拔,参与富平之战。后扈从宋高宗,两次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绍兴十年(1140年),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并派兵协助岳飞北伐。次年,于柘皋之战再破金军。此后被罢去兵权,两任荆南知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但因病而无功。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诗集》,已佚。《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 《宋史》称“(张俊)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 
因刘锜任地方官时,治水驱蝗有功,被民间尊为“虫神” 。一旦发生蝗灾,百姓会到刘猛将庙举行祭仪,然后高抬刘锜神像和驱蝗咒语匾,到田间敲锣打鼓造势驱蝗。
    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有石雕像。原神庙非常狭窄,仅不足八平方米的一小间,竟不能容挂清道光十八年(1838)所赐“福祐康年” 匾额,扩建成祠,后毀于咸丰十年。光绪三年(1877),知县裴大中重建于听松坊,2000年重建,塑像。现庙内塑虫神刘錡像,官服长须,坐于石上,右手执朝笏,左手按腰带,相貌神武。两侧墙上木匾写着驱蝗咒语:
        一洒东方甲乙木,东方蝗虫不入屋;
        二洒西方庚辛金,西方蝗虫都死尽;
        三洒南方丙丁火,南方蝗虫不敢过;
        四洒北方壬癸水,北方蝗虫不张嘴;
        五洒中央戊巳土,中央蝗虫快飞走。
        急急如律令赦。
    神像前两侧的幡条上书一联:
        卧虎保岩疆,狂寇不教匹马还;
        驱蝗成稔岁,将军合号百虫来。
    上联敬颂刘錡抗金卫国神勇无比,下联赞喻将军驱蝗灭虫神通广大。

             (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