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不想留,强东不想走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马云想退休,强东不想走。不想走的可能最终还得走,不想留的走了和没走一样。

如果不是美国的事,刘强东的走还提不上日程,而马云想退休可不是一两天。

2017年市值情况显示,阿里巴巴4378亿美元,京东586亿美元,这是两家顶级的中国公司。

近年来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而是NASA计划和达摩院,从前端的电子商务到后端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再到源头的NASA计划和达摩院,阿里巴巴的版图已经趋近完整,经过19年的奋斗,马云功成名就。几年前马云就曾说:“如果我现在不敢退,到了52岁之后,我就不愿意退了,你们拉都拉不下来,因为那时由不安全感诞生的自负就会出来”而今年马云54岁,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400亿美元。

京东的章程规定,刘强东不在场的情况下,董事会不得举行正式会议,除非他自己回避。京东甚至明确指出“任何违背他意愿的限制”都不应成为这条规则的例外,除非他精神或身体永久丧失能力。而今年44岁的刘强东,经过这几日的动荡,净资产缩水至11亿美元。

不管是马云的想走,还是刘强东的想留,其实都是为了所在公司,而两人的做法却反映出两人的格局和公司发展的阶段。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创始人有着莫大的关联,企业文化是灵魂,而机构和制度是肉体,一个完善的企业,灵魂不依赖于个别人的存在,而是由完整的肉体去实现。马云的退休是想趁着年轻,去验证阿里巴巴的灵魂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企业肉体去实现,这件事对阿里巴巴至关重要,重要性不亚于创业,虽然阿里巴巴的字典里还没有守业这个词。

京东的企业还处于资本扩张阶段,国际化的布局也只是在东南亚刚刚开始,远没有达到阿里巴巴的范围。相比阿里巴巴对创新源头的重视,京东还没有精力顾及,类似NASA计划、达摩院等设置,还没有在京东的计划中出现。处于这个阶段的京东企业文化与创始人刘强东的紧密关联也不难理解。

所以创始人的格局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运行中遇到困难时的反应,和走出困境的可能。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已经走向成熟,成为世界顶级公司,其规模和结构与亚马逊等公司处于同一梯队,从马云的个人认知和风格来看,在这个阶段提出退休具备了成熟的条件,这是马云完善阿里巴巴公司的最后一步,他的退休是将企业文化的灵魂深深地固化。

京东还处于爬升阶段,而刘强东个人的认知结合企业发展的阶段,将刘强东个人和企业命运紧密关联,刘强东如果离开,企业文化的灵魂就随之离去,还未完善的机构和制度将成为没有灵魂的肉体,对京东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个想走,可能人走了精神却留了下来继续起作用,一个想留,可能形势逼人最终得走,带走企业灵魂,使企业陷于被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