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高效阅读的核心理念与心法。

其实高手读书和一般的人读书,除了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知识缝合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手读书,他们是用「猜」的,而不是被作者的思路牵着走。

当然,「猜」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我们一般把「猜」的过程叫做「积极阅读」

多数人其实是被书拽着走的,书怎么写,自己就怎么读。读书要从消极转到自己的积极主动。

所谓积极阅读,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找需要的内容,而不是按照作者的思路读完一本书。

我在前面几讲讲到的要把30%的时间花在查找作者的信息,本质上也是一种积极阅读。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作者,我们对自己要面对的作者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寻找到自己要读的内容。

我在这除了讲怎样寻找作者之外,还会向大家介绍读书过程中可能你可以用到的「积极阅读」的方法。

1

首先,

以段落为中心,

关联一个章节的内容。

我们绝大多数人读书,喜欢一个字一个字,或者一句接着一句地看,其实这样效率极其低下。这种方法速度慢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上,更是体现在无助于理解一本书的内容。

举个例子,我们进了一个大商场,如果我们对于几层卖什么衣服全都烂熟于胸,那么我们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总比一家店一家店地找要快很多。

但是如果我们一章一章地看,很多时候又太笼统了,很多关键信息我们都错过了。

我建议,积极阅读应该是一段段地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社科类书籍和相对逻辑清晰的非虚构类书籍,内容很复杂,而且字数重复出现率很高的那种。

那怎样来读一段文字呢?

其实段落和一本书的架构是一样的,一个段落一定有且只有一句话是核心的句子。它可能在开头,也可能在结尾,但一定只有那么一句。

只要我们认真把这句话读了,其他所有话,无论是推理,举例还是反驳,都是为了说明这句话。对那种特殊题材的反驳著作,应该精读里面每一句挑刺的话。

这样的话,其实每一页通常也就只有三句话到四句话。把这些话读懂了,这个段落的架构也就出来了。

而且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段落和段落之间是有逻辑的。我们顺着这些核心句子,其实可以很好地看出段落之间的逻辑。掌握了段落之间的逻辑,理解文章的速度也会加快。

读书就是「猜」,在你已经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靠「猜」就能猜得到的。

所以,我们在找到核心句子之后,通过读懂这个句子,大概就能猜测出作者在这段想要讲什么。

而且我们猜出这一段之后,还可以顺藤摸瓜地往下猜,还可以猜出后面的段落在讲什么。

2

第二,

以页为单位,

整段地跳读。

我们很多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不要指着读书,不要读出声来。

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偏激。指着读也好,读出声也好,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

如果你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读,那肯定效率很低。可是如果你在找核心句子,那读出声来也没有很大关系。

真正高效的读书方法,是精准地把握住读每章的进度和速度,不需要完全读完,挑最能捕捉到核心的章节去读。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历史类的、平铺直叙类的著作。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高效的速度方法:用辅助工具带动读书。

我们不仅可以指着读,而且还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读书,用辅助工具带动眼球转动。

这种方法其实是把正在读的书当做一幅画来读。

很多史学大师甚至还有个本事,大史学家陈寅恪和唐长孺,他们看一本书的时候,就像拍下来一样,可以说出这本书大概第几页第几行有什么内容。

我们固然不用这么死磕自己,但是借助一些工具,把书当做一幅画来读,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读完并且理解一本书的。

而这个时候,你甚至可以用一根笔或是筷子之类的工具,带动眼球转动,反而可以读得比平时更快。

你可以竖着读横排的书,可以在书上画个圈。

总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视觉习惯来读,无论是横着读、竖着读,斜着读,还是在画个圈,甚至是画了一个Z字,只要能帮你快速找到一本书的重点,你就可以采用。

总而言之,这类方法的核心,是让外在物体带动自己快速地读完一本书,找到其中重点。

3

第三,

积极阅读还有个方法,

就是一整本书来读。

我这里说的一整本书,不是完整地读完一整本书,而是以整本书为单位来读。

书想要以单位来读书,首先要熟悉书的每一个章节。

一本书并不是每一个章节都需要读,可能大量的章节都是重复论证,反复在说一件事。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有用思维导图代替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我看来,这种用思维导图代替读书的方法并不实用,不仅要读完所有章节,还要花时间去设计章节之间的逻辑,这样也会花去大量的时间。

积极阅读,应该是用辅助工具来推动自己读书的进度。其实思维导图的画法应该和我们通常的做法刚好相反:应该先画思维导图,再读书。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迭代思维,其实我们在以整本书为核心阅读的时候,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把它作为迭代对象来读一本书。

具体说来,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做完准备工作,查找完作者的基本思想地图和知识树地图之后,先打开目录页。

假设我们并没有在读一本书,而是眼前只有一个目录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本书?

我们多半会自己「脑补」目录页之间的关系,按照我的经验,只要我们足够注意力集中,在十分钟之内,「脑补」出目录页之间关系,应该能猜对60%-70%,即使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第二步,就以现在的理解水平,把自己「脑补」出的章节之间关系,画在一张思维导图上,不要怕画错,先画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心里就已经大概对于一本书的重点所在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

那接下来第三步,其实就是按照之自己心目中预设的重要性,按照重要性来读每一章。

最重要的一章可能通常都不是第一章,可能是最后一章,也可能是中间的某一章。

不要担心,就直接去读那一章,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之后就这样按重要性顺序一章一章地往下读,慢慢矫正自己的思维导图。等书读完三分之一的时候,其实你的思维导图已经完善到80%以上了。

这个方法需要大家不断地实操,等掌握熟练之后,你读书的速度和功力一定会大涨。

作者介绍

李源

《罗辑思维》前知识策划人

历史人物研究专家、编剧、作家

作为《罗辑思维》前知识策划人,他策划的《读书人新活法》、《你因赚钱而伟大》、《成大事者不纠结》等四十多期视频节目,累计点赞量超1.3亿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