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教师节前:无私奉献不是教师的代名词

 卧龙动 2018-09-10
          我是教师,收入比农民高,比一般的企业工人也要好。我们不用付出太多的体力劳动,但总感觉到压力很大。
  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过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句教育名言自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激烈着许多中国的教师兢兢业业奉献在教育领域。这句名言也是陶先生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激励,同时也是他一生办教育的光辉写照,用他自己这句名言来概括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应该说作为道德境界的陶行知先生是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敬仰的。但是陶先生只是表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境界,树立的是道德人生。教师虽然是一个停靠良知工作的职业,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做了教师就得苦行僧,就得像圣人一样完全进入天地境界,这样的道德高标不仅不符合一般的道德宣传,也同样不适合作为普通职业之一种的教师职业。过去的那种宣传教师要完全无私奉献,要像春蚕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道德境界是不符合实际的。对个别人可以,对全部人不行,短时间里可以,但是长期里不行。这样的提倡只会降低教师职业的地位,损害教师职业。从而损害我们的教育事业。因为对于个别的特殊的人物来说,可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超常举动,但是却没有解决作为职业的教师人生。
  作为教师的职业人生来说,教师的职业同样是需要生活,而且是需要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的。他们的生活保障应该充分保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然要求要有高素质的人来从事这一职业,才能够保证后代有良好的人格榜样。过高的道德要求只会导致人格虚伪。而教育是一种求真的职业,如果教师被迫生活在虚伪的职业道德里,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真诚的心理?就像我们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从学校的校长到普通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假,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造假中茁壮成长,这是多么可怕的教育。
  所以,教师职业是最需要高薪养教的职业。只有做到了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体面,那么在学生面前才能保持尊严。我记得我初中时一个同学与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与发生争吵。这个同学轻蔑地对数学教师说:“你别神气,就凭你每月那几百元工资,我出去后随便都可以挣得到。”数学教师当时面红耳赤,气得无话可说。当时的场面给我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至今几年过去了仍然难以忘怀。我们现在的教师仍然要靠开一片小杂货店,开一个火锅店或者干脆开一个文化补习班,充当家庭教师来补贴家用才能够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有些严重的地方,当地的教师职业都成了副业,把教师职业的微弱收入看成是旱涝保收的一份养命钱。他们说这份教师工资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尴尬的。如果完全靠它,一家人肯定难以活命,如果不依靠它,又感觉不踏实。
  我认为,要向教师中的典型学习,但不能够因为某个教育工作者做到了无私奉献或者不计较利益得失而作为一种普遍要求来要求所有的教师。特别是不能够动辄由政府部门发出什么号召向某某学习。教师是一个自主性十分强的职业,教师也是一种以思想与精神人格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职业。如果动辄号召向某某学习,以某某为榜样,实际上是暗示教师放弃自己的独立人格,特别是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
  我认为:每个教师作为一个公民最需要的是遵纪守法,作为一个职业人最需要的是敬业爱岗。同时敬业爱岗的同时要能够得到体现。不要一方面提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一方面连温饱都得不到,越是敬业爱岗的人就越是吃亏受穷。如此下去,教师职业将会成为一个最虚伪的职业。应该还教师职业一个正常的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