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03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10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前四方的回顾

   上课,昨天我们讲了第十二篇有关概述的部分,以及痰饮分有四饮,它的主要脉证,并讲了留饮和伏饮的概念,以及临床表现的脉证,第1、2条,以及第15条,是一类条文。
   还有,就是有关狭义痰饮的证治,我们《讲义》第16条、17条为重点,也是一类条文,必须掌握。
   其中“当以温药和之”,为什么要用温药?
   我们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的。
一、是从痰饮病的形成。
二、从饮邪的病理特点。
三、就是温药的治疗意义。
    讲了这三个方面,说明一定要用温药。

   为什么叫“和之”而不叫“补之”?
   和之是说,一定要不能专事温补,也不能过于温燥,要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或者说消水,蠲饮这样一个功效。

& 为此,立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化饮的方剂,作为狭义痰饮的主方,对于脾阳虚或者说脾运失司的总病机,是一个主方。
   他讲:“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我给大家补充,因为“方后注”里面说,服后“小便则利”,所以,本证当有小便不利症,同时应该有“甚者则悸”,心悸等这样一系列症状。

& 肾气丸证,他强调同样是狭义痰饮的轻证,但是,兼有一派肾阳虚的表现,就温肾阳以化饮。这是两个治本的方子。

   治标的两个方子,
& 一个是甘遂半夏汤,
& 另一个是已椒苈黄丸。
   为什么它是狭义痰饮的标急证呢?
   甘遂半夏汤证,他讲的是心下有留饮,“心下续坚满”,虽然自己有一种自救的趋势,“虽利”,但是“心下续坚满”,有“心下”确定是狭义痰饮,这是狭义痰饮的留饮欲去,所以“甘遂半夏汤主之”。
   特别在煎服法上,我给大家介绍了,为了防止用甘遂、甘草相反的问题,可以是甘遂、半夏同煎,芍药、甘草同煎,然后再加蜜煎服。

   实际上,动物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甘遂和甘草相反有什么不良反应。在历代的医案里没有专门记载甘遂半夏汤的治疗医案。
   但是有日本人在他的书里面提到了控涎丹,是在甘遂半夏汤里面得到的启发,对控涎丹的认识觉得更合理。控涎丹实际上是甘遂、大戟加白芥子,他认为那个作用就比这个更好一些。这个仅供参考。因为我对这个方子的应用没有体会。

   己椒苈黄丸,“肠间有水气”,狭义痰饮的标证,我说它有强心利尿的作用,很多临床报道,包括一些“西学中”的医生,他们也感觉,比方说,对于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心衰、水肿、小便少,这些情况,己椒苈黄丸急则治其标,有很好的缓解症状的治疗作用。包括我前面举的心包炎、心包积液的病例。
   以上是两个治本的方,两个治标方。属于狭义痰饮的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