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xxjjsdt 2018-09-10

记者   陈美林  戴海波

秋风送欢笑,丹桂花飘香。又是一年教师节。然而,这又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无论是市区学校,还是镇村学校,老师们依旧在忙碌着: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如粉笔,牺牲了自己,留下了知识;如园丁,不辞劳累,培育了花朵。

近日,记者走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等,采撷最美育人故事,倾听老师们的心声。

 

刚柔并济的男幼师们

在东台市幼儿园有这样四名特殊男教师:他们是多才多艺、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他们既有男人的阳刚,又有女人的细心;他们的加入打破了曾经幼教“女儿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今开学了,活跃在一线岗位上的男幼师们,又开始了带班、哄娃、做活动的工作,用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近日,记者走进了市幼儿园,听听这些男老师的故事。

鲁进胜是男幼师中的“大哥”,已经做了7年幼师。当年高考毕业,他去教育局拿资料,有同志惊讶地问:“还有男孩子报这个专业?”然而,填报这个专业,是鲁进胜自己深思熟虑的选择。“幼师专业可以学到很多的技能,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这个学期鲁进胜担任市幼西校区小班的班主任。刚开学,孩子们有的哭,有的闹,有的甚至要“出逃”,面对这样的情景,鲁进胜的哄娃技巧一点也不输女老师。抱一抱、哄一哄、做游戏,才几天工夫,孩子们的分离焦虑就缓解了许多,许多已经愉快地接受了这位大哥哥。然而,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尴尬,鲁进胜依然记忆犹新:“第一次给一个女孩子扎辫子,前面两个小辫子,拢到后面两个辫子上,看起来简单,我扎了半天还是扎不起来。”七年过去了,鲁进胜已经能给女孩子们扎几种不同发型的辫子了。

腼腆的杨烨是2015年加入市幼教师队伍的,虽然工作时间不长,教学能力却是棒棒的。去年的市幼教师基本功比赛,即兴绘画、即兴舞蹈、即兴弹唱、微型课,一路比下来,他得了新秀组第一名。这样的成绩,让老教师,更让女教师对这名大男孩刮目相看。

和其他幼师一样,从早上一进幼儿园开始,杨烨就要一刻不停地照顾着孩子们,唱歌、弹琴、穿脱衣服、哄他们午睡……每个细节,杨烨都很熟练。谈起做幼师的这三年,杨烨感觉很幸福。他至今记得,刚做幼师时,班里有个小朋友拉了他的手,他瞬间像是被“电”了一下,幸福感噌噌噌直往上升。毕竟还是个大男孩,没有和孩子亲密接触的体验。而今在班里,和小朋友拥抱、牵手已经再正常不过了,班里有个小朋友,每天到班上,都要挂在他的脖子上抱一抱。喜欢足球的杨烨,还在晨间活动中组建了班级小小足球队,就像大哥哥一样,和孩子们玩成一片。

李凯也是2015年参加工作的,“我本来就挺喜欢小朋友的,我爸妈也很支持我做这个工作。”李凯说,虽然男幼师在社会上比较少见,但是,他从不感到难为情,到现在反而有种自豪感:“我觉得,我们男教师会给幼儿园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清新之风。” 他说,男教师能给孩子带来的胆量、勇气、坚强,是女老师给不了的。孩子摔倒了大哭起来,他会鼓励。他的一个眼神,孩子便知道该擦干眼泪,坚强地面对。他还会表演“摸高”等一些男子汉的小游戏,他班里的孩子们常说:“我也要和李老师一样!”

喜欢科学的李凯还运用自己的知识,丰富着孩子们的知识面。其他班的班级特色课多是艺术、美工之类的,李凯的班级特色则是科学活动。他常通过一些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看着孩子们纷纷抢着做“科学家”,李凯也非常的高兴。

除了这三名男幼师,市幼的职工队伍里还有这样一名男教师朱士龙。“我只是学校负责电教的职工,不是教师。”朱士龙解释,然而上至学校老师,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称他为“朱老师”。的确,朱士龙并不任教任何班级,但是哪个班级少了他,还真有点“烦”。市幼四个校区,从教师课件设计,到网络维护、数据上报,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往往一天要往返四个校区数次,几乎是随叫随到。

在市幼,朱士龙做的课件分外受欢迎,原因何在?他费了太多心思!是的,虽说是科班出身,但是之前接触更多的是普通的网页制作,为了让课件更加符合小朋友的审美,朱士龙一遍遍琢磨着配乐、过渡效果、色彩搭配,反复和教师沟通,反复修改,最多的时候能改十多遍。2013到2015三年的暑假期间,他还专门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诚然,相对于庞大的女幼师而言,鲁进胜等男幼师可以说是幼师中的“熊猫资源”,然而,因其更阳刚、更胆大,能对幼教产生积极的互补作用而深受幼儿园管理者及家长的欢迎。不少家长纷纷表示,希望学校里多一点男幼师,让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更有阳刚之气。令家长和学校欣慰的是,近年来,男幼师的队伍逐步壮大,仅今年,市幼就有数名实习的男幼师。

特校里的夫妻档

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样是老师,同在一所学校工作,每天双宿双归,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余东东和张丽是一对让人艳羡的“夫妻档”教师。

“我们都是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爱人比我早两年毕业。”张丽笑言,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但是没有想到在工作后会擦出爱的火花,结为夫妇。可是,即便在一个学校里工作,他们也是各忙各的,偶尔在食堂里“偶遇”吃顿饭,平时工作也没有太多交集。

相比普通学校的教师,特校教师有着太多的不同,余东东和张丽每天面对的,是一些在智力、生理上有障碍的孩子,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他们还要教孩子们生活技能、语言、行为认知、康复和潜能开发等更多内容。是的,他们不是学生家长却比家长更操心。

张丽今年带的是七年级培智班,这个班从一年级就是她带,每个孩子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班里目前一共11个孩子,以前是12个,今年有个孩子毕业去盐城上学了。”张丽说,工作12年来,她带过的学生不到50名,这个数字在普通教师眼中微乎其微,因而她也很少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是孩子们新认识一个字、多掌握一项生活技能,都能让她感到骄傲自豪:

“我们班大多数小孩都能从1数到100了。”

“我们班去盐城读书的那个孩子,画画特别好,我还保存了一张他的画呢!”

“我们班还有个孩子,这个暑假里能够自己煮饭、洗衣服了。”

这是张丽这些日子最自豪的事情,她常说,这些孩子是“折翼天使”,需要用更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呵护着他们成长,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比张丽,余东东今年要忙得多,他带的是培智一年级。班里虽说也仅有12名学生,但是年龄有大有小,大的11岁,小的才 7 岁,智力发育更是参差不齐。“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为他们制订个别教学计划。”余东东说,一年级新生的智力水平大多数仅仅相当于正常孩子的两三岁,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环境,他得手把手地带着他们认识教室、食堂、厕所和宿舍,教他们学习穿衣、穿鞋、叠被子、刷牙洗脸,同时扮演着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角色。

“我们课堂和普通学校的课堂太不一样了。”余东东介绍,往往上课铃响起了,孩子们还是各自玩着,因为孩子们的智力障碍,课堂上更是状况百出,闹的有,尿身上的有,要出教室的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发火,不能强制要求他们做什么,唯有耐心。”余东东说,在教学上,他们也是如此,数字1-10,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就会了,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要学会并记住这些内容,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性。

在学校,张丽是孩子们的母亲,余东东也是孩子的父亲,从早到晚的校园生活,既有规律,又忙碌不已。这样的忙碌也使得他们陪伴自己小孩的时间少之又少,小孩从幼儿园到如今四年级,上学、放学都是外婆接送。“有时候,她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接送很羡慕,回来跟我们说,我就很抱歉。”张丽说,幸而如今孩子长大了,也渐渐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

由于在一个学校工作,张丽和余东东两人的共同语言特别多,但更多的时候,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他们一起备课,一起商量某个孩子的个别教学计划,一起研究教研课题。他们常常勉励对方,作为特校教师,不但要重视孩子们的智育发展,更要鼓励孩子们正视自身的障碍,掌握生活技能,自尊、自强、自信起来,从而成为身残志坚,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一名高中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新的学期开始了,东台中学高二年级主任金松涛又忙碌了起来。早上五点多,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他已经起床,迎着晨风奔赴城东新区的学校。

作为年级主任,任教的班级不多,但是年级里的学生,金松涛大多数都很熟悉,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情况,他悉收眼底,也因此比任教老师的事情更杂,更加忙碌。记者采访这日,金松涛刚参加完学校的教育教学办公会,又马不停蹄地召集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开会,就教学内容、课堂模式、作业布置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东台中学,学生们对金松涛又怕又敬,怕是因为他严格,敬则是因为他的能力。特别是今年高考,学校400分以上达6人,390分以上20人,其中毛瀚敏同学以406分斩获盐城市文科第一名,本一达线率80%。录取清华北大2 人,另录取C9院校20人、985以上近100人、211以上超250人。高分段和名校录取取得如此巨大突破,令全市大为振奋。这样成绩的取得,孩子们自豪、家长自豪、老师也非常自豪,特别是年级主任金松涛倍感欣慰。谈到学生高考取得的成绩,他严肃的脸庞上才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成为校园管理的一道难题。对此,金松涛按照学校要求,通过正面的事迹、鲜活的事例来激励启迪学生。与此同时,利用校信通、家长微信群等多个方式,列举目前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种种弊端,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诚然,提到“高三”这个词,总能让人联想到层层叠叠的试卷、熬红眼做题的夜晚、倒计时牌上的焦虑……这一年的经历,成为每一个走过高三的人心中不会磨灭的记忆。然而对金松涛来说,每隔二三年,他就会重新面对一次这样的压力和情绪的涤荡。这不,这个学期,刚刚送走了2018届高三,他又被学校安排为高二年级的年级主任。

 新学期、新年级、新班级,分班后如何分类推进、分层教学,如何处理好语数外与选修课、必修课的关系,金松涛认真思考,不断探索。“高三抓的是高考,侧重夯实基础、厚实能力、锻实素养,把学生送到更好的高校深造。高二则重点抓管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高三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届高二有第一个创新实验班,又有第一个文科实验班,倍感压力山大。金松涛说,本学期,他们秉持“强管理、谋进取、激发新活力”工作思路,强化管理、分类推进、有序竞争、平衡发展,采取“起步、爬坡、争先”策略,通过强化纪律意识、优化班风学风等,努力提升高二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境界。开学以来,他们根据新分班情况,迅速组建班级干部队伍,制订班级计划和学生发展计划,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和组织各备课组学习与研究,提出针对性要求,强化“两课四建设”,让高二教育教学很快步入正轨。

“除了高考之外,教师节是另一个收获的季节。”金松涛说,每年9月10日左右,他的许多学生会通过短信、微信等发来问候和祝福,并汇报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取得的不同凡响的成绩,他也会打心底感到快乐开心,觉得所有的辛劳换来学生成长的高度和厚度是每一个老师最大的收获。

话说,今年是金松涛工作的第三十二个年头了,一直在高中教学一线。三十多年来,曾经的年轻小伙子早已经花白头发,然而,目光中的睿智依然未变。如今的他,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考优秀阅卷老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三十多年里,特别是到了城东新区学校,每天早上六点不到离家,到晚上十点多才到家,金松涛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学校里。他坦言,对家庭是有愧疚的,“可是,这么多孩子交到你手里,你就要负责。学校安排你这项工作,你就要做好。教育教学,涉及千家万户,懈怠不得。”这样的责任心,也驱使着金松涛无论怎样忙碌也无怨无悔。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勤奋耕耘,积极探索,默默奉献,真是“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坚守农村讲台40年

初秋的梁垛镇台南小学校园内,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依然生机勃勃,智能科课堂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听着,三尺讲台前夏日升老师图文并茂讲着科学知识。

1978年9月份,19岁高中毕业的夏日升,来到台南河口学校,成为当时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代课老师,开始了自己一生的教育生涯。时光匆匆,昔日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是满头白发。60岁的他还剩一年就要办理退休手续,离开自己坚守40多年的教学岗位。

由于当时老师太少,夏日升高考落榜后被多次邀请到学校任教。原本想着边教书边复习高考,就来到河口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夏日升白天上课,晚上提着马灯备课、批改作业直至深夜,第二天又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铆着劲争第一。工作任务再重,他也坚持开展家访活动,摸清学生状况,更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夏日升说,初到学校时他还有心复习继续参加高考,后来一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内心告诉自己不能走。于是他放弃高考复习,全身心扑在教学上。

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再到公办教师,夏日升的教书生涯经历多次挑战。夏日升顺利考取阜宁师范学校,经过两年进修学习,2000年,正式转为公办教师。从河口学校到台南小学,到台南中学,再到台南小学。随着就职学校的变化,不仅仅留下了他教育事业的一个个印迹,更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倾注和奉献。1991年因为学生人数增多,他被选拔到了台南学校,任教两个班级数学。2010年,因为身体原因,学校对他照顾,又将他调到台南小学,从事美术、科学、体育等智能科教学。既然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坚持在教学一线?夏日升笑道,既然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认可、需要,即使再苦再累也会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家长、学校的信任。

1985年第一届教师节对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师来说都记忆犹新。因为那个教师节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它是重视教师地位的起点,燃起了社会上尊师重教的氛围。夏日升回忆说,当时真有一种翻身的感觉,精神上的压抑一扫而光。那年各地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很多镇里的领导都亲临会场给老师们祝贺节日,所有的老师都佩戴着大红花,请到主席台上。每人还领到一条毛巾、瓷盆等“厚礼”。“正可谓一辈子‘穷教书匠’迎来了春天,老师这个职业让人称羡、受人尊重。”夏日升得意地说。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棉花是主产业,出售棉花都要依次排队。但是他去卖棉花时却不用排队,别人会主动让出位置给他,那是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能给村子里孩子们上课,教他们知识伴随他们成长,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充实与幸福。”夏日升说,现在还有很多学生与他保持联系,每逢教师节、春节等都会主动寄贺卡、发微信问候一下,时常分享他们取得的成绩。他最高兴的就是看到他所教过的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立足并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随着学生们接触的东西逐渐增多,知识面不断扩展,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作为教师,稍一放松你就有可能跟不上他们了,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坚持学习,不断地给自己“保鲜”、充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夏日升说,作为一名昔日的乡村教师,他是光荣的,是自豪的,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40多年的坚持,我无怨无悔,很值得,很骄傲!”夏日升说,他会不忘初心继续站好教学的最后一班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