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青铜器是否使用,怎么使用的因素,是社会文化。青铜器的普遍使用,和当时中国社会用青铜制作的容器作为当时社会秩序——礼乐制度——的物质符号有关;青铜器的衰落,也和这种礼乐制度的衰亡有关。 青铜器的使用我们现在所指的青铜器,主要指的是以铜锡铅或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制作的容器,即青铜礼器。在使用青铜容器之前,铜和以铜为主要材质的合金,主要用来制作刀、锥等工具,铃、发笄、铜泡等装饰器。 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铜刀,早于二里头文化 一直到二里头遗址的贵族墓葬中,发现了青铜材质的容器(约公元前1610年—前1560年),并且成套出土,说明当时的贵族在进行礼仪活动的时候,要使用这些青铜容器,因此这些青铜容器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这便是中国使用青铜器的开端。于此同时,在二里头遗址中还发现了青铜武器和工具,说明青铜材质的物品在社会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青铜器的成熟和衰落到了商周时期,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有的上面还有铭文,有的是族徽、有的是先祖的姓名,到了商代晚期还有长篇铭文记述重要战事、王室祭祀活动、王室与贵族关系,证实了青铜器在贵族礼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周代继续以青铜器未礼器,我们耳熟能详的列鼎制度、钟鸣鼎食都是周代青铜器重要地位的遗留。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周代礼制开始被破坏,出现了超规格使用青铜器的僭越行为。到了汉代,西汉时期在贵族墓葬中还能发现一些青铜礼器的延续,但是形制变小,工艺粗糙,到了东汉就基本上消失了。 曾侯乙墓出土的周天子级别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 青铜器消失的原因从战国到汉是一次中国社会文化的大变革,夏到战国时期的贵族基本上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消亡了,他们的礼乐文化也就消亡了,礼乐文化的物质载体——青铜礼器,也就没有需求,自然也就跟着消亡了。 此外,这次变革引发的战乱,可能导致掌握制作青铜器技术的匠人群体萎缩消失,这也是青铜器消失的一个因素。 汉以后兴起的文化构造了新的物质文化载体,从汉代王侯级墓葬来看,反映身份差异和礼制的物质文化符号变成了葬制(黄肠题凑、玉衣、画像砖、壁画等等)、漆器、玉器、钱币、金银器、灯具、简牍甚至玩具,相对夏商青铜礼器文化来说,品类更为世俗、艺术风格更为飘逸。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君幸食”漆耳杯 而青铜作为物质材料,在褪去礼制光环之后,其物理性能被继承下来,主要用来生产铜镜、油灯、熏炉等等,虽然还能部分反映出墓主人的阶级,但是已经不是三代时期几乎唯一的标志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青铜博山炉 再有,青铜器不是几千年不会腐烂,虽然青铜器表面的锈层一般来说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还比较稳定,但是得了粉状锈之后一样会腐蚀解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