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

 吴越尽说 2018-09-11
故乡

作者:朱枫

      漫步黎里老街,如一个初到此地的游客般,我享受着探索发现的乐趣,寻找着古镇的景致。步上石拱桥,环顾四周,市河由西向东缓缓流淌,条石驳岸整齐划一,青砖黛瓦鳞次栉比,一切显得那么熟悉,却也有一些陌生。

      随着缓缓东去的河水,成群的参条鱼在追逐嬉戏,儿时垂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只是新建的石拱桥和整修的驳岸拨乱了记忆的思绪,但各种各样的缆船石还镶嵌着,水泛时抓小螃蟹的河桥一如往昔。在翻新并延长的廊棚下行走,享受的阴凉还是那么惬意,只是多了一股新的木香,少了熟悉的沿街店铺。而那白色的瓷砖依然装点着东宝公公的理发店,想起以前剃了十几年的板刷头型,不经意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会心一笑。“老虎豆”的牌子在新茶楼里竖了起来,让儿时的我口水直流的香味却闻不到了,因为在阳光下已没有盛满豆子的竹匾。窜进对岸的夏家桥弄,去一探旧屋的踪迹,旧时的邻居了无踪影,一块“客栈”的广告牌竖在旧屋的墙角。不禁有些失落,我的记忆“出错”了,探索发现变成了回忆想念,人声鼎沸的茶馆不见了,枫杨树旁那修鞋的摊位不在了,弄堂口卖凉茶的阿婆去了哪里?

      故乡,养育了儿时的我,刻下了儿时的记忆。长大的我,走了他乡,即使匆匆回趟老家,也没有特意关注老街的变化。忽然间,我发现她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随着历史的车轮在大步前行,正塑造全新的自我面貌,让我耳目一新。

      走进柳亚子纪念馆,这儿时学雷锋常去打扫的场所,躲猫猫的复壁还在,老腊梅树已然变粗,以往的房屋旧貌换了新颜。在柳亚子先生生平的展览更规范和齐全的同时,更添加了关于南社的展馆,展示着一段我儿时不曾熟悉的历史。向东继续前行,跨入国内最大的锡器博物馆,在馆长的介绍下,才知道所有制锡的大家均出自苏州,其中不少就来自黎里,更惊讶于建馆的毛宅曾出过四位进士。一件件精美的锡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馆长的讲解更让我了解到物件后面隐藏的特殊工艺和辗转的回购历史。来到新建的东圣堂门厅,便看见三块古碑,热情的讲解阿姨将元明清三朝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着故乡沉甸甸的历史。

      一则则小故事讲述着黎里古镇的奠基人赵磻老,填补了我对古镇历史认识的空白,也让我明白,古镇有它的往事,还有它的未来,而我参与的历史,只是一个片段。如果我只沉浸在这小小的片段不能释怀,那无疑是拘泥于怀旧情怀,无法正视古镇的发展轨迹,更谈何憧憬古镇美好的未来。

      登上镇东的青龙桥,回望初中三年,我推着自行车上下桥面,来回于学校和家之间,中考结束后便在外求学、工作和生活,很少再到老街上来转一转。现在,前行的古镇吸引着在外的游子纷至沓来,在找寻自我记忆的同时,来一睹她的古风今韵。“哦 /离开太久的故乡 /和老去的爹娘……哦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吴江日报   2018-0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