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殊院的大门极为简朴,没有很多寺庙那样金字牌匾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庭院深深,是个诵经修禅的好去处 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
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文殊院珍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康熙御书“空林”、“海月诗”碑刻,10尊宋铸护法神铁像,唐僧玄奘顶骨一片,明崇祯皇帝田纪绣制的千佛袈裟、发绣水月观音、挑纱文及缅甸白玉佛像、印度梵文贝叶经、明代南藏经等。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千佛和平塔(铁塔) 在文殊院里,我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三大士殿前挂的这幅对联,很有禅意。上面写的是“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由于没有楹联没有标点符号来断句,我伫立在此幅楹联前想了一会,觉得应该是这样念才符合它里面禅意: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不过我仔细一想,这幅楹联好像在我曾经去过的武汉归元寺藏经阁前也悬挂有。归元寺和文殊院都有悠久的历史,不敢说谁抄袭谁,但抄袭这种风气,大概学界有,佛界也难幸免,总是因为好句子,好对联实在不多,为了表达心境也只好如此。 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一种称之为“龙含珠”的吃饭方式。这是从院里的宣传栏上看到了,如下面照片: “龙含珠”姿势的文字说明 “龙含珠”的就餐方式 西边厢房的几间办公室分别挂着“菩提慈善艺术团”、“佛法心理咨询室”等牌子,下面还有一个小招牌写的“烦恼咨询室,免费”。我看到有不少穿着讲究的人们报名参加文殊院开办的佛学课,下面是拍摄的课程介绍,看来有不少人将修研佛学作为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佛学课程介绍 斋堂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 里面还有教授中国传统礼仪和古代音乐的教室 文殊院内的饰物都十分精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