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养成教育?意义何在?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18-09-11

1-事业红红火火,孩子一蹋糊涂

教养最先来自于家庭,学校起到的只是深化巩固的作用。但是我们有些家庭只重视孩子的分数,不重视教养,致使孩在教养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孩子存在着: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学习不努力的现象。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不少孩子,缺乏刻苦精神、独立精神,缺少责任心、义务感。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今时代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特别是孩子的习惯如何。事业红红火火,孩子一蹋糊涂,谁愿意做这样的成功人士?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

2-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家庭教育主要是育德的,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现在不少人用智育办法来进行德育。智育要解决的是知不知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智育要解决孩子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的是行不行的问题。现在有些家长讲得多,练得少,说得多,干得少,因此造成孩子知行脱节。讲起道理来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可落到行动上全吹了,这样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德育必须解决行不行的问题,因此一定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表率,使孩子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从小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所以说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教养比文凭更重要。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无穷,坏习惯就像病魔缠身一样。人是习惯的奴隶,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是通向失败的大门,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3-“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

只有认识而没有行动的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说的多,做得少,严重的知行脱节,从而培养了孩子“假道德”、“伪君子”的一面,如此会作秀的孩子比单纯地坏孩子更可怕。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要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对孩子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古人讲的“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硬”的指标。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

4-只有忘不掉的习惯才是最基本的素质

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是真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只管当时考试的并不是素质教育。例如:一个数学老师只讲公式,教学生计算,学生当时可以考100分,但是十年以后公式都忘了,什么都没留下,这就不是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应试教育。另一个数学老师也讲公式,教学生计算,但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十年以后学生可能把公式也忘记了,但是逻辑思维用了一辈子,这就是素质教育,因为这个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能管学生一辈子。

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是一定要记住:成才必须先成人。成人—成才—成人物;做事—做事业—做伟业。顺序不可能颠倒,它们的基础就是好习惯。

最后借用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