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唯识辣么酷炫|人只会爱自己不会恨自己(27)

 量子纠缠一 2018-09-11

   上篇短文所述的六种根本烦恼中,“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三恶根)可与前五识相应,但是另外三种根本烦恼,即“慢”、“疑”、“恶见”,则不与前五识相应,因为不是根据了别尘境的前五识而生起,主要是由第六意识的分别思考而引发

    第七识则永远与我痴(“痴”)、我见(“恶见”)、我爱(“贪”)、我慢(“慢”)这四种根本烦恼形影相随,如藤倚树,却不会与另外两种根本烦恼相应。

    一是不会“嗔”相应,因为众生只会爱自己,不会嗔自己。有时貌似讨厌自己,那也是表层的分别意识,不是深层内核的俱生意识。

   二是不会与“疑”相应,因为固执地认为阿赖耶见分是内自我,胜解不疑,定解如山。

   第二小类是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这十种小随烦恼是随着根本烦恼各别生起的范围狭小的烦恼。

   其中,随着根本烦恼的“嗔心所”而起的心理活动有五种:一是“忿”。对现前的不饶益境所起的忿怒。二是“恨”。对于过去的忿境怀恨不舍。三是“恼”。忿恨以后引发心里恼火。四是“害”。经常损恼他人和动物。五是“嫉”。看到他人名闻利养而产生嫉妒。

         有意思的是,王凤仪先生发现与五脏病根相应的“人生五毒丸”,其实都是小随烦恼的嗔心所。

  他说恨伤心、怨伤脾、恼怒肺、怒伤肝、烦伤肾,这“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要您命。

   比如,当您心脏生病时,也许该回光返照自己是否内心深处痛恨过谁?如果真恨过人,那就该立马通体放下,彻底自我消毒,否则就会像《诛仙剑》里的噬血珠一样被反噬。

  相反的,那些经历宁静平和的濒死体验的患者,由于心理得到超乎寻常的抚慰,因此身体的痊愈能力特别惊人。

    随着根本烦恼的“贪心所”而起的心理活动也有五种:六是“覆”。覆藏自己过错,不肯发露忏悔。七是“诳”。为了名利恭敬而欺骗他人。八是“谄”。吹须拍马谄曲别人,文过饰非欺世盗名。九是“憍”。迷恋陶醉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名声财富。孔子曾说过“贫而无谄,富而无娇”,不如“贫而乐道,富而有礼。”十是“悭”。悭吝不肯施舍。

   您只要仔细观察就知道了:之所以生起烦恼,那都是因为有我啊。比如我为什么会忿、会恨、会恼、会害、会嫉?还不都是因为有人让我不爽!我为什么会覆、会诳、会谄、会、会悭?还不是因为我的贪爱。

   老七俱生的我爱、我见、我执、我慢,会将我们所有的心理作用都染上一层“我”的色彩,产生以我为出发点的各种精神和心理作用。

  第三小类是无惭、无愧这两种中随烦恼,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范围较宽的烦恼。一是“无惭”。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自羞耻,轻拒贤善。二是“无愧”。不顾他人讥嫌非议,有过不改,死猪不怕开水烫。无惭无愧的人,真是没药可医。

  第四小类是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忘念、不正知、散乱这八种大随烦恼,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范围最宽的烦恼。

  一是“不信”。不能把握事实和真理,心灵流荡无归。二是“懈怠”。与精进相反,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拼命做。三是“放逸”。放荡纵逸,不修善法,不防恶法。四是“昏沉”。蒙昧无知,障碍观照。五是“掉举”。心不寂静,障碍修定。六是“忘念”。失去正念,忘记修行。七是“不正知”。不能正确认知事理,但不像恶见那样执着于错误认识。八是“散乱”。心思不定,流散纷乱。

   第五类是悔、眠、寻、伺这四种不定(非善非恶)心理思想活动。一是“悔”。对于干过的坏事产生懊悔,对于已作不作的事情生起追悔,这是善心所;但是如果常常追悔不已,让心灵不安,就变成了不善心所。二是“眠”。适当的睡眠是善心所,耽着睡眠就是不善心所。

    三是“寻”。寻求探索,就像人海茫茫寻觅理想伴侣一样,又像佛法无边寻找适合自己的法门一样。四是“伺”。伺察专注,就像确定恋爱对象以后好好过日子一样,又像确定修行法门以后专精致志一样。

       “寻伺”有时又叫做“觉观”,也就是思心所和慧心所的部分功能作用,粗线条的思慧叫做“寻”,精细化的思慧叫做“伺”。

         寻观伺察这两种心理活动的功力十分宏伟,人类一切言说分别和思想学术,就是从这两种心所建立起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