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

 冬不拉拉 2018-09-11

作为参战老兵、新闻记者、党务干部……我完全可以起个响亮的博人眼球的名字。但思前想后,我还是用“八尺沟人”作为我的公众号。因为八尺沟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说我18岁当兵就离开家乡了,在杭州也定居多年,但不管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我是八尺沟人这样一个事实。这也叫不忘初心吧。

说起来不怕您笑话,我的家乡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八尺沟村,因一条形似“八”字的河沟而得名,全村至今只有7个村民小组、451户、1425人、1513亩耕地,是名符其实的“麻团大的庄子,油条长的巷子,一泡尿可以转好几圈”的地方。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

即使这样小的村子,她还是由东八尺沟、西八尺沟、南八尺沟三个自然村组成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三个八尺沟原本就是一个行政村,叫八尺沟。后来各自然村独立了,就叫东八大队、西八大队、南八大队。再后来撤乡并村,三个八尺沟“第二次握手”,恢复了八尺沟的村名。

最早的八尺沟人,传说是明朝的移民后代,大多来自苏州闾门。因为八尺沟地处里下河地区,是全国的“锅底洼”,十年九涝,经常淹死人,先祖们便选择在河沟两边的圩上砌房种地,繁衍生息……

八尺沟之所以十里八乡有名,首先要归功于“痴麻症”(“痴麻症”本指一种疾病,后在兴化方言中引伸为“傻子”的意思,最后异化为一种做事执着的精神)。在我刚会说话的时候,奶奶就给讲“痴麻症”的故事——村里有个人家底殷实,却很会哭穷,平时省吃俭用不说,农闲时还远走他乡乞讨。外地人一开始真以为他是“叫花子”,后来知道了实情,都骂他“痴麻症”。但你骂你的,他还是照样出去讨饭。有一年里下河地区闹大饥荒,八尺沟饿死不少人,有的甚至全家没留一个活口,唯独“痴麻症”一家幸免于难。到这时,大家才发现“痴麻症”并不“痴”呀,他是居安思危呢。但八尺沟“痴麻症”这个诨名还是传开了,而且越传越远。

记得第一次到外婆家檀木村玩,别人见我淘气,就问我从哪里来,我说八尺沟的呀,他们一听,哈哈大笑,然后指着我的鼻子说:“噢,原来你是‘痴麻症’啊!”长大后,无论是上学,还是外出办事,我一般不告诉别人我是八尺沟的,生怕人家又要说我是“痴麻症”。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虽说八尺沟人不肯承认自己是“痴麻症”,但骨子里多少还是有点“痴麻症”的基因。凡是八尺沟人看准了的事,就会痴心不改地干到底。解放战争时期,八尺沟人除了掩护地下党开展活动,还帮助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尺沟保卫战,至今让村里的“痴麻症”引以为傲: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狭路相逢,那一仗打得非常惨烈,连“黄莲沟”里的水都红了……村民们冒死支前,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连部队首长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八尺沟“痴麻症”功劳大!

改革开放后,八尺沟“痴麻症”发家致富的“痴”劲十足。最初,他们像传说中的“痴麻症”一样,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收破烂。接着,他们把责任田托给大户耕种,自己则一门心思在外赚钱。到最后,口袋里的钱多了,有的在城市买了商品房,有的买了小汽车,还有的在老家盖起了别墅……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到八尺沟工作的人也会变成“痴麻症”。难道这“痴麻症”会传染?

“他们是真正的‘痴麻症’!”这是八尺沟人给支书张明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评价。张明是八尺沟隔壁的吴家舍人,他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是镇里下派到八尺沟的“第一书记”。从年龄上看,张明属晚辈,因为我当兵前曾跟他的父亲张同干一起搞过杂交水稻。他一直叫我“许叔”。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

听父母和邻居说,张明是个彻头彻尾的“痴麻症”——他放着舒适的办公室不坐,不在市区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却长年累月地泡在八尺沟,一身泥一身水……可八尺沟是个什么地方呀,村民腰包鼓,集体穷得叮当响啊!

张明虽然很“痴”,但不“呆”。八尺沟考上大学、当兵提干的不少,许多年轻人又在外面经商、做工,怎样让这些逢年过节才回老家的人参与村里建设?张明和村干部打起乡愁这张感情牌,建起了“最美八尺沟”微信群,将在外地有头有面的227个“痴麻症”,组建成了庞大的“村建顾问团”。张明及时通报信息,商议村建大事,包括需要村民出力出钱支持的,都在群里说说,让远在千里的游子在关注八尺沟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支持村里建设。

在充分调研考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发展高效旅游农业,建设八尺沟樱花园。可村集体没有钱咋办?张明和班子成员一商量,走了三着棋,一求镇里补助,二去动员村里老板支持,三在微信群里发动大家认领樱花树苗,把八尺沟“痴麻症”建设家乡的热情一下点燃了。村里8个老板当即每人掏出10万块钱,给村里修路建桥买树苗。我不是老板,但也想捐助几千块钱略表心意,平时省得要命的老婆听了我的想法,说:“我也是八尺沟人,干脆凑个整数捐一万吧!”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

栽下去的樱花树苗很快开花了,村民们像看“西洋景”似的奔走相告。第二年樱花怒放,把那些去看全国十大油菜花景点之一的“千垛油菜花”的游客都吸引过来了。张明和班子成员没有陶醉,又动员村民搭建塑料大棚,种植有机蔬菜……

如今的八尺沟,已不再是40年前我当兵时破烂不堪的样子。三个自然村已连成一片,村边几十米宽的河里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泥泞的小道变成了通车的水泥马路,一幢幢花园洋房和别墅拔地而起。一到春天,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起伏的麦苗,红里透粉的樱花,以及穿梭其间的游客,仿佛成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乡村印记一:我是八尺沟人,有个诨名叫“痴麻症”

写完稿子,我请张明书记提意见,他说:“许叔,你不要写我了,我们许多事情没有做好,如党建工作、乡风文明建设是短板,村集体经济还没有做出成效,乡村旅游也只是起步……一切都在进行中,成绩拿不出手,只能继续发扬‘痴麻症’精神,埋头苦干,克难攻坚,也许再大干5年,才会有点样子。”

接到张明的短信,我的心情平静不下来。一个外村人尚能为建设八尺沟掏心掏肺,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痴麻症”,更应该为八尺沟的发展多做一些事情啊。(2018年8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