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语的正确认识

 秦王888 2018-09-11

手语的正确认识

HYSOUND济南 2018-09-06 15:56:06
手语的正确认识

手语的正确认识

手语的正确认识

手语(C)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地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手语是不是语言?这个问题争论很久。语言学家沿用传统观点否定手语的语言地位,不少聋教育专家和手语专家则认为“手语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堪称中国聋人手语权威的《中国手语》在序言中就明确指出,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聋教育专家和手语专家把手语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是因为手语和人类其他语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备了语言的资格。

  1. 手语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它因为聋人群体的存在而存在,因为聋人群体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 手语作为聋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已得到社会的允许和认同,并且广泛应用于聋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另一方面,手语也可充当聋人的思维工具。
  3. 手语也可充当聋人的思维工具。有事实证明,未经语言训练的先天聋哑人完全具有抽象的“数量”概念,会制造和改进劳动工具,能同正常人一样从事体力劳动,还知道多劳多得(一种推理过程),具有理性认识,有思维活动,有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有声语言,他们所借助的思维工具主要是手语。笔者在监考中也经常发现,聋生在答题时往往边打手势边思考,类似健听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自言自语一样。

其实在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哑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有这样的故事,花果山的一只石猴下山找同伴,他跑到豺狼身边,豺狼不跟他打招呼。他跑到虎豹身边,虎豹也不答理。他又去跟獐鹿看见他,箭一般跑掉了。他刚朝一对仙鹤走,仙鹤看见他,拍拍翅膀飞走了。石猴觉得很奇怪,跑到溪边去喝水,在水影中看见自己的模样,原来跟豺狼、虎豹、鹿茸不是一类。他最后找到了一群猴子,大家欢迎他入伙,他乐坏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聋人是手语族。他们的特殊之处,就是由于他们听不见,说不了话,谈话的形式(方式)、习惯与一般人同自然形成手语群体。这犹如操着不同方言的人,自成群落一样。

健全人与健全人在一起,会感到交际谈话自由在十分方便,这一点,聋人亦然。不过,聋人听不见,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窒息感,这是处于无声世界里,什么声音听不见的难受感觉吧,所以,聋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过群体生活。可以用手语聊天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一些信息,不至有与世隔绝之感。就连聋哑学校的小学生,每到放学之际都不想马上回家,这并非他们不爱家,只为回家没人陪他聊天(玩),所以,宁愿在学校多呆会儿再走。难怪他们对聋人那套手语无师自通,很快成为手语族的成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