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腔镜胃癌系列(一):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基础与技巧(上)-理论基础

 cqk360 2018-09-11

 胃癌仍然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世界上将近一般的胃癌病人在中国,与日韩相比,我国早癌占比仍低,进展期晚期胃癌占绝大部分,胃癌防治任重道远。


腹腔镜胃癌手术经历了20余年的迅猛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不断被拓展,早期胃癌已被写入指南推荐;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循证数据也在不断积累,短期临床结局已被证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日韩正在进行的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也会陆续公布。


实施标准规范化的腹腔镜胃癌D2淋巴结清扫,因手术因层面多、解剖相对复杂,对主刀、助手、扶镜手和护理配合要求高,建立固定化的手术团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本节将对腹腔镜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向各位汇报,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斧正。


胃癌治疗模式的改变大大的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存,提高了生活质量。



标准化规范化的D2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治疗的关键,也是胃癌治疗最重要的一环,绝大多数的胃癌病人只有一次手术的机会,首次手术的质量控制基本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胃周淋巴系统十分丰富,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最常见的途径,日本胃癌学会将胃周淋巴结进行分组,更好的指导淋巴结清扫,便于交流,以及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对于根治性远端胃、全胃以及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NO.6淋巴结都属于廓清的范围之内。

NO.6淋巴结指幽门下区淋巴结,围绕胃网膜右血管走形,其界限如下图所示。其进一步细分为6v(沿胃网膜右静脉)、6a(沿胃网膜右动脉)、6i(沿幽门下动脉)。幽门下动脉以往因其较为细小(直径约为2-3mm)被人们忽略,随着保留幽门的胃节段切除术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认识。


为什么要关注NO.6淋巴结的清扫?


NO.6淋巴结清扫可能的并发症,此部位出血往往是中转开腹的原因之一。


认识胃、十二指肠和结肠以及胃周系膜的胚胎发育是规范化清扫幽门下淋巴结的理论基础。胚胎发育早期,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均有各自系膜包裹,每部分系膜均有两层组成,形似信封,其间包绕脂肪组织、淋巴管(结)、血管以及神经。


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旋转,器官以及附属物发生不同转位。


胚胎发育过程中,系膜不断融合,NO.6组淋巴结位于胰头前方,被大网膜(胃系膜发展而来)和横结肠系膜所覆盖。手术清扫此处淋巴结,沿横结肠分离进入十二指肠系膜和横结肠系膜的融合筋膜间隙是清扫的关键。此间隙为一无血间隙,若术中不但出血,很有可能分离层面不正确,需重新寻找层面。







未完待续,下集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