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五千年文明 可伏羲比炎黄要早 七八千年的历史 为何你我不是“伏羲子孙” 中医药学 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根源在此
伏 Fu Xi 羲 伏羲时期文化的标志是 太极四象 先天八卦 这比炎黄要早的文化 还要从太极图开始讲起 >>>圭表影长和昼夜渐变等都可以自然形成太极图 四象八卦是什么? 从太极图看自然气息的变化,会得出太极生两仪——冬至阴极而一阳生,夏至阳极而一阴生。 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阴阳代表了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由衰到盛为“阳象”,由盛到衰“阴象”。 四象分别是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鸟、北玄武,是将天赤道的二十八宿分成4个区划而成。 最后是八卦,即人们熟知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系辞传》 >>>先天八卦,乾上坤下 “四象”的印证 四象中的左青龙、右白虎是从二十八宿中间描述出来的,而“二十八宿”只能产生于各宿沿赤道的分布基本均匀的时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在2009年的研究成果中,认为形成二十八宿体系最合理的年代在公元前5690至前5570年的120年里。上世纪80年代河南濮阳出土的6400年前的西水坡墓葬中出现的用蚌壳堆塑的左龙右虎图案,印证了四象文化出现的时代应该在6500年前,这恰是伏羲时代。 >>>国家博物馆中西水坡墓葬(图片A),其中显示了左青龙右白虎。左青龙右白虎不仅仅是青龙白虎的问题,其实里面包含了整个四象。 >>>冬至点的天象 >>>夏至点的天象 四象模式中的苍龙代表东方,古人用苍龙七宿中心宿二的晨出来确定一年的开始。春气主生,亦主上升,龙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春气的欣欣向荣的精神追求。 神 Shen Nong 农 神农炎帝时期文化的标志是 开阖六气 后天八卦 经历了开阖枢的过程 先天八卦演变成了后天八卦 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标志 >>>周文王据后天八卦著成《周易》,后世误认为后天八卦为周文王所创,被称为“文王八卦” 西水坡墓葬的时间要比黄帝早,这个墓葬里面不仅仅是遗留了四象痕迹,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文化符号——后天八卦。 >>>在前面提到的墓葬中,有殉葬小孩。
当时国家博物馆去取这个出土文物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旁边的殉葬小孩跟墓主之间有完整的文化,认为殉葬小孩跟墓主人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国家博物馆没有把这个大约12岁的殉葬小女孩取走。 因为国家博物馆不要,一个当时参与考察的文化局长就把“她”带回家里,藏在自己的储藏室里。所以2004年,顾植山教授带团队去考察时,在这位文化局长家里看到了这个小女孩。 根据局长的描述,他们当时看到的不光是这一个小女孩,东边还有一个约16岁的大男孩,北边有一个中男。 为什么大男孩葬在东边?东宫太子是震卦。为什么小女孩葬在西边?西边是兑卦,兑卦是少女。 北边是坎卦,有一个14岁的男孩,是个中男。最南边其实还有一个小孩,离得比较远,他们认为与这个没有关系,所以就没有画下来,应该是一个中女。 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后天八卦图。 >>>6400年以前已经形成了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怎么形成的? 先天八卦到后天八卦经过了开阖枢 基础是“阴阳离合”的动态太极思想 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橐”的运动,橐运动一开一阖,化生万物;介于开与阖之间的是“枢”,因而有“开、阖、枢”三种状态。“开阖”又称“离合”,《素问》中有《阴阳离合论》,讲阴阳离合运动产生三阴三阳六气。 《黄帝内经》曰:“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是气化的开、阖、枢三种状态,“三生万物”即“六气化生万物”。 “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 ![]() >>>广州“神农草堂”门口的河洛图 “洛书”是动态太极图的数字化表达,所以,开阖枢、三阴三阳跟洛书、后天八卦是同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 顾植山教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组长,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江阴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曾先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专项课题及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面的课题组长,全国二、三、四批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授课专家。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独著或主编的学术专著7部,代表著作《疫病钩沉——从运气学说论疫病的发生规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