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美铃1903年出生,是日本大正浪漫的代表,大正时代(1912~1926)“是个充满梦幻的时代,是个憧憬万物的时代,当然更是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金子美铃留下的512首童谣诗便是她短暂的一生中如梦如幻的想象和憧憬的结晶。 1923年,20岁的美铃在下关市内的上山文英堂书店的分店(据说当时下关市内就有四家分店)正式上班,闲暇之余在“精神的王国”(书店)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对外来文学的接纳(翻译)状况来看,美铃毫无疑问受到了同时代的庐谷庐村、北原白秋、三木露风和被视为美铃伯乐的西条八十等人创作的童话和童诗的影响。1922年创立“日本童话协会”和创刊《童话研究》的庐谷庐村1925年出版了《永远的孩子安徒生》并翻译了一系列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西条八十翻译了《世界童谣集》和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作,两人上述的译作对美铃影响最大,同时也很有可能是她汲取外来文学的主要资源。 美铃虽然年少有为,但真正的诗歌创作却开始于20岁在书店上班以后。1923年6月,她初次使用金子美铃这一笔名,向当时在日本颇具影响力的《童话》《妇人俱乐部》《妇人画报》《金星》等商业杂志投稿,这几家杂志均在当年的9月号发表了她的作品。作品发表后,美铃被当时主持《童话》杂志编辑工作的诗人西条八十盛赞为“年轻童谣诗人中的巨星”,该杂志的读者反馈栏里美铃也被读者称为“云朵上的女神”,实际上美铃也是西条发现的人才。之后直到美铃自杀前一年的1929年,美铃在杂志上总共发表了90首诗作。 1926年2月在姨夫的撮合下,美铃与书店店员宫本启喜结婚,据说这一桩婚姻也有姨夫将来让美铃夫妇继承书店产业的个人打算。11月14日女儿房江出生。1927年夏天,美铃曾背着襁褓中的女儿翻山越岭来到下关车站,与前去九州演讲在此转车的诗人西条八十在站台上有过五分钟的会面,西条八十曾在美铃自杀后的纪念文章里称,见面五分钟,跟美铃的交谈,远远没有西条抚摩孩子头的时间多。也就是在这一年,美铃被到处寻花问柳的丈夫传染上性病——梅毒,在与活跃于同时期的童谣诗人岛田忠夫的通信中,美铃曾流露出对丈夫的不满,说他是“放荡无顿(放荡不羁)之人”。 1928年底,美铃被丈夫严格禁止创作和在纸上写任何文字,再加上缠身的性病在当时没有治疗方法,美铃在痛苦中陷入绝望。从1929年夏天到秋天,美铃在病榻上把其创作的512首诗誊写成三大本《美丽的小镇》《天空中的母亲》《寂寞的公主》,分成一式两份,一份寄给了诗人西条八十,一份委托弟弟正祐保管,然后中止了写作。 1930年2月,美铃与丈夫终于正式离婚,但在得知女儿的抚养权被丈夫强夺后,美铃内心极度绝望。3月9日,美铃在附近的照相馆为3岁的女儿留下一张照片,归途还为母亲和女儿买了她们爱吃的樱叶饼,晚上照常不误一边为女儿洗澡,一边为她唱童谣,在孩子睡下后,分别给姨夫和母亲、丈夫和弟弟正祐写下几份遗书,然后把遗书和领取照片的收据置于枕边,服用大量的安定剂(类似于现在的安眠药),在她刚搬回不久的上山文英堂书店的二楼自杀,用死亡的方式抵抗强行夺走孩子抚养权的丈夫。 她在留给丈夫的遗书里写道:“如果你真的要把房江带走的话,那就带走吧。我想把房江养育成心灵丰富的孩子,就像母亲养育我一样,所以我想让房江跟着母亲长大,如果你仍不同意,那我也毫无办法。你能给予房江的只是钱,而不是精神食粮。”而在写给母亲的遗书里,在托付母亲以后养育女儿和原谅自己先走一步的不幸时,写道:“我的心也像今晚的月亮一样平静”。 曾跟我同在大阪一所艺术大学教过书的漫画家里中满智子,在一篇纪念金子美铃的文章里称:“有自己语言的人是幸福的,有自己视线的人生是充实的。”笔者对此深有同感。语言决定诗人的成败,但语言又不仅仅是形而上和观念上词语枯燥无味的组合,它必须带有诗人的体温,体现出诗人的性情、思想和诉求,言为心声,声,某种意义上也是诗人的颜色,无论赤橙黄绿还是青蓝紫白,无论色感深也好浅也罢,空灵而不空洞,流畅且又耐读,有血有肉又意蕴深远回味无穷,都必须让读者感悟出诗人的表现意图,并让读者为之共鸣。 有的诗人写作很长时间甚至一生都不会形成自己的语感,而有的诗人一出手就很快找到和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感觉,美铃就是很快形成自己独特语感的诗人。视线既是诗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诗人凝视世界的姿态,美铃的绝大部分诗歌几乎都是在还原她童年和孩子时代的记忆,以儿童的眼光和孩子的口吻以物言人,将事物的特征赋予无限的童趣,在形象鲜明和优美明朗的意境背后,又饱含着回味不尽难以言表的余韵。 她的诗歌特点我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1.平易、淳朴、自然的诗歌语言与想象力的有机结合。 2.意象、直觉和感受性的和谐统一。 3.生动活泼的口语,鲜明独特的节奏感。 4.构思新奇,诗情饱满,词语闪电转换带来意外性。 5.纯真、浪漫、细腻的视点建立在丰富的心灵之上。 6.对拟人法、疑问法、摹声法、复沓、比喻、假设的妙用。 美铃虽然没有生在富人家庭,但生活上的不宽裕反而赋予了她智慧丰饶纯洁的心。生于斯长于斯的海边乡村是美铃感受性形成的核心,也是她的灵感之源和诗歌的出发点。我在谷歌地图上搜索了一下她的故乡——仙崎的地理位置,跟矢崎节夫在评传里描述的基本一致。仙崎地处山口县萩市和下关市之间,毗邻日本海,东连仙崎湾,西接深川湾,南靠绵延起伏的山脉,北面被青海岛环抱,是面积不大的小三角洲,据说在古代就是出名的捕鱼捕鲸的小镇。美铃诗歌中频繁登场的鱼虾、船帆、水手、海岛、港口、波浪、海面、海滩、航标灯、礁石等等都是她自幼看着长大的风景,而野花野草、树林果实、田间小路、神社神轿、大街小巷、花店商店、马车汽车、太阳月亮、虫鸣鸟叫、蓝天白云、清晨黄昏、风雪雨雷等等又都是她身处其中的自然和事物,一旦呈现在她的笔下,都会因她点石成金的魔法变成鲜活生动的诗篇。 日本已故诗人岛田阳子曾在短文里称:“大海和天空是美铃最神圣的场所”。美铃的心中确实容纳着天空和大海,其实对天空和大海的情有独钟也是源于她的真实感受。她有很多诗篇都带有很大的写实性和速写性,她似乎很善长捕捉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瞬间感觉,也很擅长去表现生命体验和记忆中的某个刹那、某段往事、某次触动、某次梦境、某次伤感,或哀婉或欢愉或孤独或希望或气馁等等,美铃都会带着干净无暇、纯粹透明的童真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去表达,她是内心拥有巨大无边的爱的宇宙的天才!美铃几乎是在孤独中长大的,世界万物在她的孤独中物换星移、季节交替、昼夜更新,呈现在她的眼前。孤独是美铃诗歌的另一种声音,或许恰恰是这种淡淡的孤独感滋润着她的感性,丰富着她的想象力和心灵。 文| 田原(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