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逐光而行

 汐钰文艺范 2018-09-11

  公元366年的某一天,高僧乐僔在敦煌莫高山上。时值傍晚,他身后的西天,阳光依然明媚,他向东边的三危山眺望时,突然发现神奇的金色光环,环内似有千尊佛影在跃动。

  “……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上述情景,见于莫高窟第332窟所刻碑文。之后,乐僔四处宣扬化缘,工匠和艺术家们在洞窟中前赴后继,方有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一千多年以后,中学校园里一个小小的气象哨,让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爱上了气象观测,大学报考了冷门的气象专业,老师讲到大气的光学现象:虹、晕、华……讲到“宝光”,老师说尚无定论,大多同学听过就算,他却着了迷。

  大学毕业当教师后,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开始了高僧般的行走考寻。庐山、黄山、泰山、华山、峨眉山……

  第一次看到宝光,是峨眉山。

  1999年冬,清晨,雪霁。伴随着悠扬的诵佛乐,云雾缓缓下沉,红日渐渐升起。他,身处陡峭的舍身崖,当淡薄的云雾弥漫周身时,他惊奇地发现,一个金灿灿的光环正在山谷上空缥缈的云雾上映现,而自己的身影轮廓,竟一直延伸向光环中心。他对宝光挥手,环中的“幻影”也挥手;他跳跃,影亦跳跃;他静立,影亦静立。

  这就是传说中令人神迷的宝光么?听说舍身崖下面,白骨累累,面对如此壮观绮丽的景象,他瞬时理解了虔诚信徒彼时的舍身心情。

  之后他根据气象条件,目标精准地寻到了多处宝光,拍摄到大量影像资料,为了占到好的观察位,还曾数次涉险,差点滚下万丈深渊。

  觉得天气条件符合,他会招呼游客一起来等待宝光的出现。

  很多长者称之为佛光,认为这是佛祖现身,激动得双泪长流,他也不刻意说穿,只对感兴趣的年轻人,聊聊气象原理。

  在有关学术会议中,他对“宝光的衍射——反射成像原理”作了多次论述,因例证详尽,从被专家怀疑继而肯定。简单地说,只要人在太阳与云雾之间,站立于突出的高地上,就有可能看到宝光。

  在纪录片中看到,在国外,有专门研究龙卷风的人,当龙卷风来临时,人们避之不及,而这些人却驱车追拍龙卷风。有专门研究火山、雷电的人,在滚烫的岩浆边、在狂风暴雨中拍摄珍贵的影像资料,甚至以身殉自己的理想。

  心中充满好奇,与自然为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值得敬慕的人吗?有,他就是逐光而行的赖比星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