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说孩子粗心吗?要知道,粗心竟是大脑发育中的好事!

 长沙7喜 2018-09-11

有道数学

25万+儿童共同使用

数理启蒙,玩出好数学


小时候就一丝不苟的孩子很少有创新力,

小时候粗心的孩子大脑更灵活!

——颠覆你认知的脑科学


几乎每一个家长小的时候都被自己的爸妈老师抱怨过“粗心”的问题,现在长大了,似乎忘记了小时候自己的成长,又开始对自己的孩子抱怨粗心的问题。



我从小就粗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永远90分左右,不是看错符号,就是抄错数字,要不就是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哪一步就出了不该错的错。现在成为育儿研究者,不止一次地被家长问到,我孩子做数学题目总粗心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孩子粗心的原因、细节、鉴定和家长应对法则!


   父母必知:哪些表现才是真正的粗心


我们以数学运算的学习为例,剖析一下家长口中各种最常见的孩子“粗心”的表现。


☞第一种:典型的粗心式错误


▷ 示例一:孩子不是不会7+1=8,但是在实际做题中就写成了9,这是典型的粗心错误。



▷ 示例二:孩子计算14+26的时候,应该是40,写成了30。但从做对的别的题目中可以看到孩子对加法进位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能够推测这道题是粗心算错了。尤其是做到了最后几题,大脑已经对已会的知识倍感无聊,实在不想做,做起来真无趣。



☞第二种:瞬时记忆力不足


 示例三:这种家长常常说的誊抄错误,第一步数字计算完毕,第二步要用的时候却把第一步的结果写错,这是孩子的瞬时记忆力不足的典型表现。(后面会详细分析怎么提升)



☞第三种:思维操作流程的瑕疵


示例四:这种错误叫漏掉题目,经常有孩子考试的时候,快考完了,惊呼有一面卷子没有看到,或者考完觉得自己考的很好,发下卷子才发现自己最后两道大题漏掉了。这是操作思维的瑕疵,就是做事情没有形成合理的流程。(后面会详细分析怎么改善)



基本上能够归类到粗心的就只有以上三种类型,有一些错误家长们老师们会误认为孩子粗心,其实并不是粗心,而是孩子根本没有理解概念。


误区澄清:错题 ≠ 粗心


▷ 示例五:像下面这一种,大家会认为是孩子粗心误借位导致的错误,但实际表现的很大可能是孩子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时候应该借位,以及借位的真正含义。虽然只是多点一个点,但这种错误可比前面三种都严重,这才应该真正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没学懂啊!



对于一些家长难以分辨的错误,应该用下面的方法判断:


1.  请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或者做题过程。上面这一道请孩子讲后,就会发现,孩子认为等于0也是不够,需要借位,这就是理解的错误了,而不是粗心。俗称:根本没学懂,不过依葫芦画瓢模仿老师的做法而已。


2.  变一个形式去考察看他是否能够答对。比如孩子这里83-13出现了借位,我们可以给孩子出几个42-22、76-36等这种题目,看孩子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就明白孩子是粗心还是没有理解。


   脑科学说:低年级粗心那是好现象

代表孩子的思维足够灵活


儿童大脑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大脑发育的灵活性严谨性、做一件事情的机械重复创新,本身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如果说大脑是一个脑电波广泛联系的网络,发育的顺序应该是先广泛连接,后让每一个连接加固加牢,如果先专注在某一个连接上加固加牢,也就没什么机会去打开新的连接了。



所以,小时候就一丝不苟的孩子很少有创新力。小时候粗心的孩子,常常具备充分打开大脑广泛连接的可能性,大脑还能够不断接受新鲜的知识,足够的灵活。


脑神经科学家在给参加数学考试的学生大脑做了核磁共振之后,当学生做错题的时候,神经元的突触就会有火花产生。而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哪个题目做错了的时候,神经元的突触会再次爆发火花。这都意味着大脑在犯错中不断生长


因此,小时候粗心的孩子,如果没有遭受到来自家长、老师过分的心理的打压,成长后通常有这些特点:


1.  能够攻克较难的题目并专注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难度领域,并且在遭遇难题的时候,他们很少会出现粗心的错误;


2.  思维非常灵活,愿意琢磨同样题目与众不同的解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常常会有独辟蹊径创新式的想法。


   要如何做:宽容对待+对症下药


针对第一类错误粗心错误。一般小于9岁的孩子,有不高于10%的第一类粗心错误出现(100道口算错个10道你还想要他怎样?难道你以后要让孩子当计算器吗?),家长要做到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孩子一点宽容,就是给大脑灵活性的发展更大的空间。


针对第二类错误瞬时记忆力不足。瞬时记忆力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信息保存时间有限(只需要现在记住,用完就可以忘掉),保存量有限(只能记住一点儿,多了不行)


试着看一眼这串数字:

26535897932384626433


然后再闭上眼睛说出来,通常你也就只能说出前面的7±2个数字,这就是瞬时记忆力。瞬时记忆力的发展基本是从幼儿开始到30岁顶峰,然后回落。



瞬时记忆力通过训练还是很容易得到提升的,在家里父母可以采用两种游戏方式提升孩子的瞬时记忆力:


1.  反着说。比如我说一个数字4586(四千五百八十六),你要说6854(六千八百五十四),可以逐渐增加数字的位数。说成语、短句也是可以的。


2.  对对消。可以从8张卡片开始增加到10张-12张。




对于第三类错误操作思维的瑕疵。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里规范和优化孩子的做事流程,好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做事的效率,避免失误。


举一个例子,我们工作中常常使用便签清单。因为事情太多太杂总会遗漏,记不住不如列成清单,做完一个勾掉一个就好了。这就是利用好的办法来解决思维瑕疵。



很多孩子小时候数一圈的东西,数来数去不是重复就是漏掉,家长会说,这个你刚才不是数过了吗,你认真一点不行吗,把孩子的错误归结在学习态度之上。


其实从方法上给一个策略,孩子就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就是用手指点住自己开始数的那个东西,数一圈过来就不会重复和漏掉了,只要父母示范过一次,孩子立刻就能够学会。


当孩子做某一类事情总出错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来想一想做事的过程是否可以优化,做事的流程是不是可以改善,而不是埋怨孩子的错误。9岁之后,你应该学会给孩子更多的做事流程帮助。


再举一个例子,多位数乘法的竖式方法,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进位忘记位置写错。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运算操作的方法来有效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注:孩子们经常出错的多位数乘法


注:占地计算法,不仅利于理解,也较少出错


最后,想告诉每个家长,简单的指责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是不公平的。 要知道,没有人希望自己做错题,因为“粗心”失分的孩子自己心里已经很难受了。你还要不停地抱怨并指责“你要认真、细心,怎么这样粗心大意”,这根本不会让他们下一次更细心。


只有你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实践中寻找具体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粗心犯错的机会。比如我的妈妈,她习惯在一个月的开始把这个月一些重要的时间事件记录在月历上;比如我的爸爸总会在辅导我做题答案出来之后,再带回原题目重新复核一遍。


这些生活里的点滴,

都在潜移默化帮助一个孩子,

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而这些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受益终身。


➤➤➤如果你有孩子的错题,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出孩子错误的本质原因,可以拍照发给公众号后台,让专业老师来给你一起分析!


     重要通知     


有道数学app配套教具数学盒子已上线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购买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