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与阴阳爻符号系统的关系-第一章 简释《周易》

 易海圣峰 2018-09-12

第一节《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这是学易者最想知道的第一个问 题。南宋大儒朱熹说“《易》乃卜筮之书”。在当今的易学界里, 朱熹之说仍受推崇。然而,《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又有“东方 圣经”之美誉,被定为“卜筮之书”实在不雅,有伤华夏文明的体 面。“天书”、“奇 书”的封号也失之简约。于 是,“古 奥 的 奇 书”,“精巧绝伦的奇书”,“一部揭示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 哲理著作”,等等,似乎只有如此的定位,才能堂而皇之地列为 哲学经典,才能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这个问题是不能也不应该回避的。 如果连学易者最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都闪烁其词,洋洋大篇的 巨著,堆积如山的经典,还有多少可信度呢?

有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 层含义。“变易”即《系辞下传》所云:“变动不居……不可为典 要,惟变所适。”既如此,不管哪位名家大儒已经有言在先,还是 要贯彻“变易”的精神,只要变得对,该变就变。“不易”即所谓 “天不变,道亦不变”,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不可改变。事实 是,从《连山》、《归藏》到今本《周易》,都是使用阴、阳爻符号, 都是以阴、阳学说为基本理论,这是无可争辩也不可改变的。 《系辞上传》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执简驭繁,提纲携领,使 高深的理论容易被认知和遵循,便是“简易”的精神。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本着“变易”、“不易”、“简易”三层 含义的精神,今天所作的回答是:《周易》是一本阴、阳爻符号系 统学。这样的改性、定性,没有“天书”、“奇书”等等的加冕。务 实求真,不图虚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否古奥,是否玄 奇,应该由内容来体现。以加冕的方式来定性,难免有“虚无缥 缈”、“过高地吹捧”等后果。这样的改性、定性,肯定了阴、阳学 说作为《周易》唯一的基本理论,排斥了《周易》与“五行说”的 联姻,否定了宋朝时代才有的“河图”、“洛书”的地位。割断这 类联姻,清除所谓“图”、“书”的影响,实在是正本清源明辨易学 研究象数义理的必要。“阴、阳爻符号系统学”也强调了《周易》 符号系统的本体定位。《周易》的文字系统是根据阴阳学说对 符号系统所喻示的主题科目的内涵进行的诠释。没有符号系统 的本体,文字系统的长篇大论便成了空穴来风。不管文字系统 多么重要,功劳有多大,不管符号系统是否借着文字系统的“十 翼”才得以腾飞流传,“十翼”终归还是羽翼,不是躯干,不是本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古今中外的符号中,《周易》的 阴、阳爻符号系统是唯一特殊的一类,而且保持了东方古代文明 的原真性。通观易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强调采用系统论的观 点方法分析研究《周易》符号系统的本体,实在是非常必要也十 分重要的。

第二节 阴阳学说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间的一切 事物都具有二元性,这种二元性就是“阴阳”学说理念的核心。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还说:“立天地之道曰阴与阳。”朱熹注《周易本义》的 序:“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 也。”《周易》的符号系统正是由阴、阳爻二元素组合而成的系 统。阴阳学说是《周易》唯一的基本理论。易道即阴阳之道,是 华夏古老文明的哲理大道。

究其本源,阴、阳者也,是为何物?阴、阳者,非事亦非物。 阴阳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哲学用语。我国古代“阴、阳二气”说 中,“气”的本义也并非是指具体事物或实体。“万物负阴而抱 阳”,“阴”、“阳”是万物所负载所拥有的共性之统称,是象征事 物属性和态势的一对抽象的概念。抽象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具 体事物广泛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高度概括。山体的阴 坡、阳坡,居所的背阴向阳,昼夜明暗交替,四季寒来暑往,生物雌雄差别,等等,都是涉及具体的事物。阴、阳的概念即来源于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抽象思维和高度概括。阴阳概念的形 成,从一开始就与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 决定了它的高度概括性和广泛代表性。阴阳概念的进一步扩 展,包括正负、升降、刚柔、强弱,等等,又涉及人文社会诸范畴。 阴阳概念的提升,发展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包括四条原理:阴阳互相依存共处一 体,阴阳倚伏变通相互转化,阴阳此消彼长动态平衡,阴阳两性 融合生生不息。

阴坡、阳坡,同处一个山体。昼夜明暗交替,寒来暑往四季, 因于一个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无论阳男、阴女,雌、雄个体,都是 父本、母本基因的重组,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大而话 之,无机界和有机界共存于一个宇宙。所谓“天人合一”,最基 本的内涵是讲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同处一个地球。《周易》六十 四卦,除乾、坤二卦外,其余六十二卦象都是阴、阳爻共处一体。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内经》:“阳极生 阴,阴极生阳。”乾卦阳盛至极,“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六爻全变,乾卦将变为坤卦。坤卦阴盛至极,弱势变强,敢 与天齐。用六,六爻全变,坤变可为乾。阴阳倚伏变通,在一定 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系辞下传》:“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曰:“变动不 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惟变所适。”阴阳消长就 是事物运动发展的表现,只有在阴阳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过程 中,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中医认为,人的机体阴阳平衡协调状态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发生病变。治疗的总原则 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俗语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寒来 暑往,冷暖交替而成岁。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扩大,世界气候趋 于变暖,这是因为破坏了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阴阳此消彼长 动态平衡,可称之为系统科学的一条原理,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 社会,都是普遍适用的。如果打破了系统的平衡,阴阳的此消彼 长又会在新的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物流运转畅通,实现产销 平衡;产品滞销物资积压,开拓市场产业振兴。在产值、能耗、污 染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增加产值,消耗能源;能源消耗,污染 扩大。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按照动态平衡理论进行宏观调控,以 耗能低、产值高、少污染甚或无污染为目标,就是在新的水平上 实现产值、能耗、环保之间新的动态平衡。掌握阴阳此消彼长动 态平衡的原理,对于学好用好系统工程科学,肯定也是大有裨益 的。大自然就是一个阴阳此消彼长动态平衡的整体。《周易》 六十四卦,各卦的阴、阳爻数此消彼长,全部六十四卦的阳爻总 数与阴爻总数相等。更具体地说,每卦六个爻位,分别为初、二、 三、四、五、上,六十四卦的每个爻位都是三十二阴与三十二阳。 这一特点堪称为大自然动态平衡的象征。

文王八卦“乾为父,坤为母”,乾坤相索得子女,确立了阳 男、阴女两种性别的概念。卦象错综体现长幼次序。父母、子 女,喻意传宗接代,生命繁衍。“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 精,万物化生。”“生生之谓易”,这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现 代生命科学的进展,为理解阴阳学说开阔了视野。地球上的生 命,开始于无性别以至于多性别。雌、雄两性差别,是物竞天成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命的生殖繁衍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 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雌、雄性细胞(雌雄配子或卵和精子)融 合而发育成合子胚或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后代,所以也称为融合 生殖。无性生殖也称为无融合生殖,不经过两性细胞融合,仅用 无性胚或无性种子繁殖后代。无融合生殖具有保持原有品性之 纯真的优点。生物科学家用无融合生殖的方法固定杂种(例如 杂交水稻品种)的优势,对选育良种及增加产量做出了很大贡 献。然而,从物种繁衍的视角看,生命科学界的观点认为:有性 生殖加速了生物界的进化;有性繁殖带来了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异;而丰富的变异更有能力接受生存的挑 战。地球上现存的 员缘园余万种生物中,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能 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 怨愿豫以上。阴阳两性融合生生不息,是 物种生殖繁衍的普遍规律。

把阴阳学说定为《周易》唯一的基本理论,实在是正本清源 明辨易学研究象数义理的必要。讲华夏古老文明的哲理大道, 首要问题是明确并卫护易学阴阳之道。

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由于世界市场的形 成,“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 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 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共产党宣言》)。东西方 哲学的相互融合同样也如此。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讲“融合”,就是要贯彻阴阳学说。讲“融合”,也需要包容。“包 容”是修养,是对待。“包容”可为“融合”创造良好的氛围。只 有融合,才能生生不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吸纳,正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走向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必 由之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同门类的科学技术相互借鉴、彼此 渗透,才能产生边缘学科,以至于发展成为一门全新而独立的科 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东西方科学、不同门类的科 学的融合,必定能为中国建立创新型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历史 还将证明,东西方哲学的相互融合,中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交流与融合,必定能使华夏古老文明焕发勃勃生机。

第三节 特殊的阴阳爻符号系统

人类的祖先,开始用结绳记事,刻画计数,以简单的符号或 图像指示和代表具体的事物,传达交流信息。当今的文明世界, 早已是充满了符号的世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的文 明,是由符号的发展、运用所构建的文明。字母符号和标点符号 构建了(字母文字的)语言文字系统。数字符号和数学符号构 建了数学科学。天文学中,用天文符号表示各种天体、理论构造 及天文观测事件。诸如天气符号,地理、地貌、地图符号,等等, 各类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都有各自相应的符号系统。所 有的计算机系统,本质上也都是一个符号语言系统,或者说是一 整套活化的符号语言系统。

符号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指代、认知和交流。“数学符 号”指示相应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则。“表情符号”是一些小的 图片,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情绪。“商标符号”意味着品牌和特色。超级市场中的各种商品,都贴有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作为商 品的标志。符号的指代功能,进一步提升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功 能。最原始的崇拜,最具权威的象征,最神秘的符号,便是图腾 给我们的印象。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图腾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 逝而失去它的魅力,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中,许多事物是极度抽象和复杂的,如人物品性、友谊爱 情、道德理念、权势地位,等等。面对诸多纷繁复杂极度抽象的 概念,单纯的文字说明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使用象征性的符号, 加以简要的文字诠释,无疑会大大增强可被认知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汉字是象形文字,用图像指示和代表事物。象 形字可称之为指代性的文字符号。(它比字母文字中的字母符 号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字母符号仅具有发音的指代作用。)古 代的《易经》,从一开始就用阴、阳爻符号的组合构成三爻的伏 羲八卦。其后又有文王八卦,并且由八卦重叠构成六爻的六十 四卦。今天,汉字的象形性特征早已被简略和削弱,以至于简化 为由字根(笔划、部首、偏旁等)组合而成的文字符号。然而,从 古代的《易经》直到今天的《周易》,八卦和六十四卦,自始至终 都是由阴、阳爻二元素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矢志不渝地坚守着 中华古代文明的原真性。

从伏羲、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算起,古代《易经》距今至 少有 苑园园园年的历史。为什么由阴、阳爻组合而成的符号能够亘 古至今保持不变?唯一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套特殊的阴阳爻 符号系统。

在这套符号系统中,只有阴爻、阳爻二元素。二元素分别指代阴、阳二概念。二元素的三重组合构成三画的八卦,八卦图便 是阴、阳组合的概念图。有八卦就能配“四正”和“四隅”,就能 把阴、阳组合的概念扩展到空间的八个方位。八卦图又是象征 性符号。伏羲八卦象征天、地、水、火、山、泽、风、雷,阴阳交错, 对立统一。文王八卦象征父母子女、阳男阴女,阴阳融合生生不 息。作为象征性符号,八卦图具有潜在的模拟功能。伏羲八卦 模拟太阳周日平行圈,文王八卦模拟黄道圈。只要尊重科学,就 会得出好的模拟效果,就会体现“简易”的精神,使高深的理论 容易被认知和遵循。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阴卦偶”,八卦也分阴、 阳。八卦重叠得六十四卦,六十四是个定数。六十四卦是更高 层次的阴阳组合概念图。六十四个重卦的结构,分为下体、上 体,下卦、上卦或称内卦、外卦,象征事体的下层、上层,前期、后 期,内部与外部。六爻的重卦有六个位次,分别是初(一)、二、 三、四、五、上(六),是对事体层次结构、所处位阶以及发展演化 时段更细的划分。所以,六十四卦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象征性 符号系统,每一卦象都可以象征任何一个人物、机构或事件。

在六十四卦中,有九六定性、阳奇阴偶、二五居中、隔二呼 应、比邻乘承等规则。阳爻用奇数九标记,阴爻用偶数六标记。 阳爻居奇(一、三、五位),阴爻居偶(二、四、六位),谓之“当 位”,又称“得正”;反之,即为“不当位”、“失正”。“二五居中” 强调下卦、上卦的中间位阶和时段的重要性。“隔二呼应”指出 下卦、上卦相应位次(一、四,二、五,三、六)的阴阳呼应。异性 互相交感谓之“有应”;同性“不来电”,谓之“无应”。凡相比邻的二爻,上位“乘凌”下位,下位“承受”上位。阴在阳上谓之“乘 刚”,弱势乘凌,刚强不让;阴在阳下谓之“承刚”,柔弱顺承,刚 强相帮。凡此种种,都是解读阴阳爻符号系统的规范化的思路 模式。在经文的爻辞中,有四十余卦讲到“往”、“来”,每卦之中 又提及多次,难以计数。“往”者自下往上,由内往外。“来”者 从上位下来,由外卦进来。《说卦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 逆”,正是对解读和思维的导向。实际上,经文中的爻辞,就是 以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为主题科目,按照上述规则和思维导向, “上”“下”求索,“往”“来”寻觅,精心设计和编订的作品。每段 爻辞所表达的思虑,正所谓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 由此可见,六十四卦又是一套针对主题科目进行解读的思维导 向图。“文王拘而演《周易》”,姜太公履难为相而辅周。只有那 样的时代和处境,哲圣大师们才可能根据卦象和爻位演绎诠释 成《周易》的经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文》与卦象配套定型 之后,自有多种功用。“言者尚其辞,动者尚其变,制器者尚其 象,巫者尚其占。”所谓的“《易》乃卜筮之书”,所谓“编纂此书 的目的是便于算命时检查,作为判断吉凶的依据”,其实是浮于 历史表面现象的偏见。对于阴阳学说和这套符号系统,由于认 识上的误区,加之《周易》原文去今久远,“中间颇为诸儒所乱” (《周易本义》朱熹注语),历代所谓儒学大家将《周易》与“五 行”联姻,宣扬“河”、“洛”,把易数神秘化,推行“爻变数术”,其 结果是,在《周易》的层层迷雾之外又增加了更多的神秘,以至 于湮灭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本源和根基。

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象征性符号系统,六十四卦潜在着广泛适用的模拟功能。只要选准主题科目,熟知并遵循相关专 业的理论,进行正确的解读,就能实现好的模拟效果。这里必须 强调指出,只有实践如上所说的过程,才能真正体验《周易》的 “博、大、精、深”,才能使阴阳爻符号系统的躯干长出坚实有力 的翅膀,重振东方古老的文明。反之,固守儒学人道的典籍,一 味附和时政,继续与“五行”结缘,炫耀“河”、“洛”,把易数神秘 化,推行“爻变数术”,空谈“弥纶天地”,不仅无助于“重振东方 古老的文明”,而且会导致《周易》永远与迷信算命混同一流,被 说成“连‘伪科学’都谈不上,简直是反科学”,也是难辞其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