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为什么没有努力的概念?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9-12

到目前为止,个人仅读过一遍道德经(带一遍翻译),所以理解可能不精,见谅。

了解一个人,必先了解其所代表的阶级,纵使博学如老子,通其言行亦有所适用的阶级。老子现存的著作中,只有《道德经》这么一本,这也是我们最为直观的看待老子思想理念的一个方法。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老子属于奴隶主阶级,这一点我是比较同意的。而诸子百家中,其思想都是站在统治阶级上的:儒家代表的是文士;墨家代表的是武士;道家代表的则是隐士,还有后来的策士、方士等等...虽然从事的事业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个阶层的人。(这一段是在百度上看到的。)

回归本题,老子属于奴隶主阶级,服务于统治阶级,又代表的是隐士。而努力是什么?努力更像是一个个人问题,道德经是给统治阶级看的,你讲一句努力这谁都知道,又没什么大的哲理;况且老子这个人崇尚无为而治乃至不为而治,所以说“努力”这个词是跟他的主体思想有些偏颇的。

但这并不能说老子不崇尚“努力”,无为而治也不只是躺着就把钱给挣了的意思。道是老子所创,他认为大道是无法诉说出来的,我们暂且理解为个人修养:《道德经》下篇德章中,老子开篇又说上德不德,即推崇本性的人不刻意修德。

而努力这个词一看就是个动词,既不属于内在的修养,又和老子的“上德不德”有些差池,所以综上理解,道德经中没有努力这个概念。

(二)

再瞎聊一些其他的:道家为什么没有打败儒家成为我国主流思想?

如果说诸子百家是考生,统治阶级是阅卷官,孔子,韩非子都在奋笔疾书,只有老子摇着个酒壶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先秦纷乱没有人管这个糟老头子,搁到汉武帝这个雄韬伟略,暴脾气的人身上……

而且老子的思想有些也确实消极,《道德经》第四章“上见可欲”以及第81章“小国寡民”是大家最为质疑反对的一章,认为其是愚民思想。

老子绝对不是无为,他败在太过于理想化,你让一个君王功成弗居,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这可能吗?老子的矛盾点就是,他服务于统治阶级,却试图不断削弱统治者的权利,这是哪一个统治阶级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说到了现在,道德经成了修身养性的典范,政治目的愈加淡泊。

那么儒家为什么能赢呢?事实上儒家从来没有赢过,它永远是儒家,而非儒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文化人唾弃,汉武帝却是喜欢的不行,道理很简单,控制。

在我国古代,永远是统治阶级控制儒家思想,而非儒家思想摆弄统治阶级。毫不夸张的讲,这是我国古代政治最为成功的一部分。

所以,往小了说,道德经是老子个人的思想理念,往大了说是他治国理政的一种方式。

儒家和道家,一个治国,一个修身,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