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细节”误人

 刘耀兰图书馆 2018-09-12
  刘耀兰
  
  有个年轻人辞掉了一份月薪超过5000元的工作,而到另一个月薪只有3000元的新单位工作。我很不解地问,那是为何呀?他说,最看不惯那里的领导们,个个牛气冲天,对人说话都是命令式的。不管你累死累活,老总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脸,时不时蹦出一句“我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之类的冰冷言辞。而月薪只有3000元的新单位领导时常到他办公室里跟他聊天,请他喝咖啡。这样有礼貌,重“细节”的公司领导,公司肯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细节决定成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细想一下又不对。月薪超过5000元且规模又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老总,一定有过人之处!他如果公司容不下人,又怎么会成为大公司?至于那家月薪只有3000元的公司,他们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待客,而不是在管理员工。这样的“礼遇”固然能让员工心生好感和愉悦,可转念一想,他们很可能就是一团乱麻,还没有具体的创业计划和营运模式,他们是不是太盲目或者缺乏经验?而把计划和模式告知一个新员工的做法,是否妥当?
  很多人认为,任何方面要想有所成效,对于细节的处理都必须精益求精。这是一个注重细节的年代,这并没错,但仅凭“细节”就能决定成败则有失偏颇。最为精典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面试过程中,考官事先将面试点弄得一团糟,再将扫帚横放于大门上,然后观察应聘者对此的反应。结果几乎所有的应聘者对此熟视无睹并大方地跨过了横在门上的扫帚,最终只有一个人将扫帚捡起,并将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这样,被录取的幸运儿就是他了,其他的人都被淘汰。道理很简单,就因为这位应聘者是个注重生活细节的人!
  上海地铁一号线与二号线又是一例。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二号线不如一号线,就因为德国设计师注重细节,而中国设计不注重细节。2004年8月初,英国一个由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针对汽车车主所做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德国汽车最有可能发生抛锚现象或者出现故障。根据这项调查的结果,奥迪、宝马和大众出现了汽车可靠性单项评选中13个被评级为“较差”的品牌中。其中,奥迪和宝马是从同一调查的“中等”评级下降到了“较差”,大众则连续两年被列为“较差”。没有一个德国汽车品牌进入了“优秀”或“良好”的评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此注重细节的德国人,并不能取悦英国人。事实上,设计上海地铁二号线,根本不在于“中国人不注重细节”,而且技术和经验问题。
  “细节”只是决定成败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它只能影响成败,却不决定成败。年轻人求职择业时要着眼大处,而别太注重“细节”带给自己的感受,成为你人生路上一片片“障目”的叶子。
  
  2011年2月14日《财会信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