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程昭寰四轮经方临证感悟:经方传承与创新

 青竹绿常在 2018-09-12

经方应用,由来尚矣。注《伤寒论》数百家言,各有仁智。然其中用经方佼佼者,当数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和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笔者临床每喜用经方,自感收益有加。现不揣浅陋,愿献一得之愚,以就正同道高明。

名家程昭寰四轮经方临证感悟:经方传承与创新

一、知常达变,而达变在于识理明法

临证用经方,只要抓住主证和病机,按《伤寒论》原意照常规去用,一般多有效果,至少不会铸成大错。譬如:小柴胡汤抓住了“正邪分争”,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和“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胸胁苦满”等症,投之辄效。但是,要掌握“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也就难了。究竟但见哪一症就可以用呢?实际上这就要识理明法。识理就是要抓住少阳枢机不利的病机,明法就是明和解之法。非少阳枢机不利就不宜用和解法,也就不宜用小柴胡汤。这样,是不是就限制了小柴胡汤的运用呢?并不!

其一,《伤寒论》99条云三阳合病,治从少阳,并无“寒热往来”等症,却用小柴胡汤,甚至论中还谈:“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这不就是扩大了应用吗?

其二,少阳指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人体上下升降以三焦气化为基础,气机不化,枢机不利,升降失司,故可用小柴胡汤加分消之品以治之,我们常用此法治疗尿毒症等,就是扩大应用。但理法原则未变。

再如阳明之急下与少阴病之急下,用的都是大承气汤,阳明急下是言其常,少阴急下是言其变,前者重在急下荡邪,后者在于急下存阴,实际这也是从常变两个方面立论的,但理法原则不变。

二、知词达句,而达句在于索理穷法

要运用好经方,不能不研究《伤寒论》。而研读之中常因文字古奥难懂又不易把握,给临床运用经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伤寒论》属秦汉文学笔法,有倒叙法、错名法、错位法等,有的述之于前则不复述于后,省略之文很多,加上历代医家的争论,留下疑问甚多。因此,要用好经方,必须知词达句,索理穷法,方能真正理解立方用意和运用标准。

例如:154条仅言一证一脉:“心下痞,按之濡”,言其证,点明系邪热内陷,气机痞塞所致。“其脉关上浮”,言火痞之鉴别诊断,于是才有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治,否则,何以不用其他泻心诸方?这火痞、水痞、水火交痞,因其病机不同而治法也就有别。再如301条与92条,一突出“反发热”,一突出“脉反沉”,从而前者立麻黄细辛附子汤温散兼施,温阳发汗并行;后者则里寒虚证为急,才用急温的四逆汤。由此可知,要用好经方是不能不认真钻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语句含义的。

三、知偏达全,而达全在于全论理法一贯

用经方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端,以致使用经方用不到点子上。更何况距今1700余年的文章岂无错简之处。这就要求在使用经方时,既知其偏,如一方、一药、一词、一名等,理解透彻,又要从全书理法一贯去研究应用。如: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究竟是去桂还是去芍,历来争议颇大。其实道理很简单,理法未明则争论不休。

我们从原条的语气转换来看,显系误服桂枝汤而桂枝汤仍在,并且增加了“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微痛”既非痞又非结胸,更增小便不利,显系表寒不解,内动其水。怎么用方呢?去芍还是去桂就摆在我们面前了。全论的规律是:胸阳不运、火劫亡阳而去芍;转输脾气,营血不足而加芍;174条大便硬、小便利而去宣通阳气的桂枝;外寒引动水寒欲作奔豚而加桂枝。这就说明:水寒之气内动必用桂枝,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甘草汤等,舍桂枝则无效,阳虚不运或亡阳之时必去酸寒之芍药,停水水动之患,又必有阳虚不运的病理基础,所以必须去芍。结合方后注“小便利,则愈”,其道理则显而易见了。由此可见,不从全论理法角度去研读方义,仅以方释方,就很难用好经方。

四、知古达今,而达今在于立新法创新方

临证用经方,也要知古达今,通古今之变,要能因机活法,才能创新法立新方。如357条的麻黄升麻汤证,该条运用“错名”文法,“下部脉”即尺部与上文的“寸脉”错名,从而增加文章气势,所论的是厥阴误下,阳明虚实寒热错杂之证,而见唾脓血泻痢之证,从而立麻黄升麻汤之治。可惜的是,历代诸贤很少有人用到本方,笔者仅见到陈逊斋举治李梦如子喉病兼下利验案,笔者在《伤寒心悟》中介绍治面红、阳痿案一例,余不多见。

柯韵伯给本方判了“死刑”,云:方证庞杂,方证不符,“必非仲景方也”。古人未识其中宏旨,而今人呢?名医程门雪1940年批:“方杂不纯,药不符证,其非真无疑。”而1945年又批:“前谓此方之误甚明,今觉不然……未能一概抹杀也。”并批评柯氏“未之思虑下断言”,难免铸成大错。其实,本方合补泻寒热诸法,备得其用,可谓升降得体,清透合宜,补泻适当。妙在透阳郁之邪而不伤中,温下焦之寒而不碍上热,实为佳方。后世如孙思邈千金葳蕤汤、王惟德的阳和汤,以及升麻葛根汤、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等,皆受此方组方启迪而成新法新方,可见其实用价值之大。

总之,运用经方只满足于一方一证的运用,并不困难,如小柴胡汤即可一天开到晚,虽不中亦不远,不致铸成医疗事故的大错(特殊如营血热盛动风在外),但要深层次研究和运用好经方,就应当知常达变,知词达句,知偏达全,知古达今,知己知彼等角度,理解每一方证的理、法、方、药,只有这样,方能真正用好经方,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程昭寰

程昭寰,男,1944年8月23日生,2012年5月13日去世。系江西星子县人。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近30余年。

附:

程昭寰养脑长寿十字法

一贯知足,知足常乐

不盲目与别人比较,量体裁衣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求花天酒地,只求平淡人生。

二目远眺,远眺明目

无论何时,不可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可患得患失,要登高望远。

三餐有节,食不过饱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四季不懒,勤于锻炼

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时间和项目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贵在坚持。

五谷皆食,营养均衡

不可偏食,才能摄入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六欲不张,清心寡欲

欲节则养精气,纵欲伤身,后患无穷。

七分忍让,豁达大度

遇事达观,得让人处且让人。

八方交往,广结朋友

九(酒)薄烟戒,神清气爽

饮酒不可过量,且根据各自身体条件限酒,不得贪杯豪饮;力求戒烟,以免危害身体。

十分坦荡,以诚待人

为人襟怀坦白,宽以待人,不做亏心事,保持心平气和的好心境,心平天地宽。

本文摘自《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版权所有归原著作所有。

名家程昭寰四轮经方临证感悟:经方传承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