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太极剑是中华武术的经典,在练好太极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拳友爱上了太极剑,勤练太极剑。但遗憾的是,在太极剑竞赛项目中,多数拳友都不能拿到高分,究其原因,即是对太极剑竞赛的身法要求规范不明确。为促进拳友提升,结合本人多年参赛、执裁的经验,特将太极剑身法规范要求集纳如下。
一、手型 手型指演练武术时,手的开关变化形式。 1、持剑:手心紧贴护手,食指附于剑柄,拇指和其余手指扣紧护手两侧,剑脊轻贴前臂后侧。要点是手要握紧剑,保持剑身与地面垂直,剑刃不得触及身体。 2、握剑:握剑有四种方法,正握立剑、反握立剑、俯握平剑和仰握平剑。①正握立剑:手握剑柄,拇指曲压于食指第二指节上,其余四指并拢握紧剑柄,手心向内;②反握立剑:手心向外,另侧剑刃向上;③俯握平剑:手心向下;④仰握平剑:手心向上。 易错点:食指扣握在剑盘前沿触及剑刃。 3、剑指(又称剑诀):食指与中指伸直并拢,向手背方向翘曲。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内屈于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撑圆。 易错点:中指与食指分开或弯曲,拇指未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 4、持剑礼:并步站立。左手持剑,屈臂抬起使剑身贴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手成掌,掌外沿附于左手食指根节,高与胸齐,两手与胸部的距离为20-30厘米。
二、步型 步型指演练武术时静止动作的下肢形状。根据竞赛规则中套路内容的规定,太极剑套路中至少要包括弓步、仆步、虚步三种步型。下面介绍弓步、仆步、虚步等步型的要领: 1、弓步:前腿屈膝前弓半蹲,大腿成水平,膝部不过脚尖,脚尖微内扣;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方,两脚全脚着地。左腿前弓为左弓步,反之为右弓步。 要点: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4-5倍,主要重心在前弓腿,后脚外摆45°,脚跟蹬地,上体正对前方,目视前方。 易错点:前腿膝部未达脚背或超出脚尖,前腿未接近半蹲,后腿膝内跪,后腿脚尖未内扣,后腿脚跟离地,上体前倾。 2、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膝与脚尖外摆;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左腿仆下为左仆步,反之为右仆步。 要点:仆步与独立步相对应,是一个低架步型。挺胸、立腰、开髋,全脚掌着地。 易错点:屈蹲腿未全蹲到底,脚跟提起;平铺腿未伸直,平铺腿全脚掌未内扣着地,脚尖上翘外展,掀脚;上体前倾。 3、虚步:一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脚尖外展,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微屈膝前伸,脚面绷紧,前脚掌虚点地面;身体重心落于后腿。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距离约半步,后脚外展约为45度。太极剑步型中虚步是最费力的,故须在松胯、腿部支力和身体稳定上下工夫。 易错点:屈蹲腿未接近半蹲,屈蹲腿脚跟离地,虚实不清。 4、歇步:两腿前后交叉,屈腿全蹲,前脚尖充分外展,全脚掌着地;后腿膝部附于前腿外侧,后脚前脚掌着地,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后小腿接近脚跟处;挺胸塌腰。左脚在前为左歇步,反之为右歇步。 要点:挺胸立腰,两腿贴紧,防止松开下蹲,后腿膝跪地,动作不稳。 易错点:两腿未交叉靠拢,两腿屈膝下蹲不够,臀部未贴坐小腿。 5、马步:两腿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脚尖向前,膝不超过脚尖,两脚全脚着地,两脚间距约为脚长的三倍;抬头挺胸收腹,上身立直,目视前方。重心于两脚中间为马步,重心偏左或偏右为偏马步。 要点:上身保持直立,防止上体后仰或翘臀,大腿与地面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脚跟外蹬。 易错点:屈蹲腿未接近半蹲,屈蹲腿大腿低于水平跪膝,两脚间距过大或过小,脚跟离地,脚尖外展,躯干明显前倾。 6、独立步:一腿微屈,支撑全身重量,另一腿屈膝提起。左腿支撑为左独立步,反之为右独立步。要点:独立步与仆步相对应,是一个高架步型。支撑腿自然站立,上提腿的膝盖位置过腰,上提腿的脚或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或前脚掌护于支撑腿之膝盖部,高时则护于裆部。 易错点:上提腿大腿低于水平,支撑腿明显弯曲。 7、坐盘:两腿成大叉步,屈膝下坐,一腿脚面与大小腿外侧均贴地,脚跟接近臀部,另一腿屈膝跨于贴地腿上横盘,臀部坐于地面,挺胸塌腰,上身稍向前俯。左腿在前为左坐盘,反之为右坐盘。要点:两腿要紧盘相贴,避免向后仰体,前腿支撑重心,后腿虚足。由于坐盘步较难,做不了的人则以歇步代替。 易错点:两大腿未交叉,臀部未贴坐地面,前脚离地。 8、并步:两腿伸直并拢,全脚掌着地,不可提踵。 9、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掌着地支撑体重,另一脚停在支撑脚内侧相靠,前脚掌点地,脚跟提起。 10、弧形步:两腿微屈,两脚依次摆脚、扣脚沿弧形前行,重心稍向左倾,保持平稳,步幅均匀。
三、身型 身型指演练武术时静止动作的姿势,或运动中暂时相对静止的姿势。有道是“千变万化,难说身形”,我们应在不断地练习中仔细领会和掌握身型的各部位要领。 身型在总体上为头正颈直、脊柱竖直、身桩端正、上悬下沉、中节舒松、对拉拔长,下盘稳固、命门后撑、支撑八面,具体如下: 1、悬头竖颈: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头部很要紧,要求虚领顶劲,即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颈部竖直,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僵直,不可前伸,不可歪斜,舌抵上腭,双唇轻闭,下颏微收,目视前方。 2、沉肩坠肘:肩关节平正松沉,不可耸起,不可后张,不可前扣。两肘自然弯曲下垂,肘不贴肋,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3、含胸拔背:胸部舒松微含,不可外挺,不可内缩,不可僵直。背部舒展伸拔,不可紧张,不可弓驼,不可歪斜。 4、松腰敛臀:腰腹沉实,自然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前弓,不可后弓。臀部向内微敛,称为溜臀、敛臀,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摇摆。 5、尾闾中正:尾闾是脊柱下的最末端部位,即骶骨和尾骨处,尾闾部分有一个生理弯曲,其末端稍翘向后,所以要使尾闾中正,需要稍稍使脊柱下端尾椎向内、向下垂,并始终处于中正位置。 6、松胯圆裆:开胯圆裆,胯部松正含缩,不可突胯,不可歪扭,不可晃摇。裆即会阴部分,裆口呈圆,不可夹裆,不可尖裆。 7、屈膝扣足:膝关节要与脚尖同向,不可僵直,不过脚尖,不可歪斜。 易错点:头身不正,耸肩缩脖,躯干前倾或后仰,驼背弓腰,挺胯凸臀,身体过于僵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