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具篇】组织变革下如何设计群体动力引导会(上)

 岩上秋龙 2018-09-12

小和课堂

大家好,这里是小和课堂~

从今天起每周三,

小和都会为大家带来行动学习系列文章的推送,主题涉及行动学习的理念、方法、工具和相关案例,请大家多多关注哦~


行动学习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个人在群体支持下不断进行循环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以及障碍,这就需要通过集体群策群力去对问题、障碍进行分析、判断,设定问题解决目标及解决方案,再落实行动学习方案中。


本期和下期推送,小和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在组织变革的环境下设计群体动力引导会,使行动学习的收益最大化。


 一、审题:为什么要关注群体动力 

对群体而言,任何有组织的变革发生前,都必须就某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当然群体内部通常已有一些默认契约,比如激励引导了个人行为,比如任务排期上要设置优先级。每个个体都有认知体系,都有需要管理的情绪,都有被激发的可能,都有行动的意愿。只有在个人动力被充分发现后,才能集中于群体变革,否则个体动力实际上没有被激活。


战略方向调整、组织架构变更、团队行为模式重塑、业务关停并转等等这样的组织变革下,必须有群体动力的支撑。只是这些主题非常宏观,这里我们更多聚焦在为一个百人以内的团队做引导共创会设计,当然这种设计思维是可以运用到更大的组织语境中的。我们先做一个设定:群体动力聚焦的是一致行动产生的可持续绩效,需要个人状态觉察加上彼此公开承诺,最终建立起个人动力和群体动力。


 二、破题:群体动力是可以引导的 

群体动力来自于状态的连续感知和持续行动,它们共同表达了群体承诺,而这样的承诺是彼此公开的承诺,也更容易经历时间和组织环境的考验而彰显出群体特质。协作的人彼此公开承诺,会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并且在责任承担的过程中加强了信任。因为这种信任关系是彼此公开承诺,实现承诺的群体动力就会增加。


群体动力对于一个群体就如同个体动力对于个人一样。我们能看到产生结果的行为,但往往看不到引起行为的力量。正如个体动力会引导或限制我们的行为一样,群体动力也会以群体共同感知的方式来引导和限制群体成员的行为。


 三、起题:识别个人动力 

从个人状态识别到个人动力识别,就需要持续将话题从自己对自我状态的感受延伸到价值判断,最终每个人谈论的是独特的自己,以及每个独特个人形象。比较而言,个人形象提供了一个关于自我在群体中的身份的故事,因此也更可能做到群体的共鸣。


个人动力如何识别,要以一种动态演变的方式去思考。如果我们理解了个人动力从何而来,如何发展,便可抓住无意识中对个人行为产生强大影响的部分,而这部分更多是以感受、感知和思考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通过两个环节来识别个人动力,第一个环节是直觉感知,分为4个步骤:

1. 以群体动力为主题,每6到12个人为一个单元,每个人写3个词。第一个词透露关于自己感知到的团队的某些情况。第二个词透露关于自己的某些情况,第三个词表达这两种状态相互映射下的个人感受。这个步骤让个人感知团队。


2. 用写好的三个词造句,这会形成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故事。


3. 依次分享个人面对组织变革时的感受,其他人依次给予一些反馈。大家共同感知群体温度。


4. 个人动力从何而来,如何发展是需要进一步探寻的。并通过提炼群体对现状的共有感知和探寻理想状态来找到个人动力的来源。


 四承题:识别群体动力 

从个人动力到群体动力的整合源于群体需要在协作中建立一致性和有序性。混乱和不合理会使人焦虑,所以群体动力是通过发展群体一致性和有序性来减少焦虑,提升整体效率和绩效。


承接个人动力识别,通过4个步骤完成群体动力扫描:

1. 动力直觉。用一张A3纸画3个同心圈,运用直觉感知的成果,把团队成员分布到不同圈层,并标注每个群体特征。最里面的圈是绿色的,代表群体动力良好区,处于这个圈的人是群体动力的典型代表。往外一层的环是黄色的,代表群体动力预警区。最外面的环是红色的,代表群体动力危险区。团队每个人所处的动力区域被直观地展现。


2. 以时间的维度来自我审视每个人是不是在合适的状态,并追问曾经发生了什么影响现在。


3. 每个人依次分享,并接受其他人的帮助,这个环节会产生很多情感的共鸣。


4. 最终我们还是导向未来在群体动力上如何去做以应对变革。不同管理成熟度的人一起来做这个环节的共创会更有效果。


面对变革,群体动力一致性从本质上来说是困难的,因为群体动力要素的重新审查会暂时动摇个人的认知世界和人际网络。所以,群体中的个人往往选择向所处的环境妥协或做自我隔离,即使那意味着扭曲、投射、反讽来篡改我们的环境,因为这样个体更容易缓解焦虑感和自我价值认同感。正因为个人坚守自己的壁垒,最终无法理解他人的行为,个人的集合是没有群体动力的存在,表面的融合和内心的隔离根深蒂固。所以,群体动力的生成和激发是困难的,是需要持续经营的。

文/周赟,现为知名移动互联网企业培训负责人,组织与人才发展的实践者,善于深入业务场景进行诊断干预,为组织赋能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