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经验谈,韦贵康: 调骨理筋, 以通为用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8-09-12

脊柱损伤性疾病常伴随一些脊柱以外相关系统的病症,在这些病症中,常有一些突出症状,有一定稳定的表现特点,它既是一种症状,也具有一种独立疾病的特点,称为“脊柱相关疾病”。国医大师韦贵康从医、从教50多年,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

脊督一体论

脊柱是督脉通路,脊柱内含脊髓神经,脊柱两侧是交感神经干通路,也是膀胱经的通道,故脊督是一体的,二者在功能上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病理上又相互影响。从督脉生理功能和脊椎主治来看,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外邪或脊背损伤的刺激可通过经络传递而影响脏腑的功能,使其循行所过的组织器官功能失常,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脊柱及其容纳的脊髓等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在体表反映出来。

如手太阳小肠经脉所出现的主要病症有喉痛、下颊肿、颈部不能转动,颈、下颌、肩、腰、肘、臀部外侧后缘疼痛,这些症状类似于颈椎或尺神经受刺激引起的症状。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病症主要有头痛、脊背疼痛、腰痛如折、屈髋受限、膝中筋如被结扎、足跟似裂,项背、腰、骶、踝、足等部位疼痛,足小趾不能活动等,以上症候类似于现代医学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所出现的症状。

韦贵康教授认为,脊柱相关疾病产生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不畅,经脉痹阻有关,对脊柱进行正骨和脊旁的分理点按,可使骨正筋柔,血脉通畅,进而调节脏腑功能。现代研究证实,督脉的循行类似于脊髓的走向,足太阳经行走于脊柱1.5寸旁线,类似交感神经在脊柱旁的位置,而其3寸的旁线,几乎与脊神经后支的皮神经通路相一致。

六通治则

针对脊柱相关疾病,韦贵康教授提出骨关节“不正则不通”、经络“不顺则不通”、肌“不松则不通”、气血“不动则不通”、脏脏“不调则不通”、肌肤“不荣则不通”的“六不通”病理,并据此提出六通治则,具体如下:

正则通

“正”即“复位”“纠正”之意。脊椎的增生、关节的移位可挤压或刺激其周围的神经、血管等,使血运和神经功能障碍,所支配相应组织器官发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症。治疗上应使骨正筋柔,经脉通畅。韦氏脊柱整治手法中的“单人旋转复位法”“角度复位法”“侧旋提推法”“掌推法”“膝顶法”“斜搬法”“单髋过伸复位法”“单髋过屈复位法”“侧卧挤压法”“旋转复”等10种方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松则通

“松”即松解之意。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伤侧椎旁出现肌肉痉挛,进而使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或椎体边缘的韧带、肌腱附着点等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发展为纤维性变,以致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发生粘连,形成疤痕,以致筋脉拘急,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对此类病理改变,韦贵康教授常采“活筋松解法”“拿筋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顺则通

“顺”即顺畅之意。韦贵康教授临床运用理筋正骨手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时,重视“顺生理”的原则,如使用韦氏脊柱整治十八法中的“推散法”“理顺法”时,强调肌纤维扭捩损伤应沿肌纤维正常解剖循行方向推按:动脉供血障碍应由近端向远端推按,静脉回流障碍应由远端向近端推按,脊源性肠胃功能紊乱则沿肠胃正常蠕动方向推按。

动则通

“动”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促进肢体的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韦贵康教授十分重视主动与被动运动的配合,强调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将被动运动与理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被动运动理筋正骨,活利关节,有助于粘连的解除,肌力的增长,血液及淋巴循环的改善,从而促进关节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消散,预防挛缩的发生。通过活动锻炼,使肌肉间的不协调得以改善,脊柱力学平衡得以恢复。

调则通

“调”有调节和调和之意。脊柱相关疾病属中医“痹证”“眩晕”“心悸”“耳鸣”“头痛”等范畴,其病机有气血不畅、营卫失调、气血津液不足和脏腑功能失调等。韦贵康教授除用理筋正骨手法纠正脊椎关节移位和治疗相应软组织损伤外,还对经脉循经部位进行点按和敲击以激发经气,调和营卫,常用“叩击法”“传导法”“反射法”。

荣则通

“荣”即荣华、荣养之意。韦贵康教授认为,人体最直观的症状、体征是了解疾病状态的依据,而患者的神色容貌是治疗后的外在表现,医者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治疗的效果。如患者经治疗后表现出容光焕发,精力充沛,步行稳健,活动自如等,则是气血充足、气血调和、血脉通畅之征。

韦氏特色手法

韦贵康教授根据每个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中医分类辨证,临床将脊柱相关疾病分为瘀滞型、风寒湿夹杂型、脏躁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治疗原则为调衡、减压、消炎。治疗上,他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韦氏手法、中药、功能锻炼、牵引(常规枕颌牵引与骨盆牵引或特制均衡牵引)等方法为主。

韦氏特色手法如今已经发展成脊整治新十八法,称为子法,共36法。该手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2.中医正骨手法为基础。3.结合现代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与生物力学原理。4.以客观指标作为手法定量标准。5.操作上轻、巧、稳、透,病人无痛苦,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