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安东老王 2018-09-12

年代: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形制特点:八角单檐亭阁式青石塔,高5米;现状:1988国保附属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慧峰石塔,称慧峰大师塔,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硖石山腰的青莲寺外。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附属文物。

  塔立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为青石建筑。塔名有资料称“惠峰“、“惠丰”或“慧丰”者,疑为音同借代。现统一为慧峰大师塔。

        石塔高约五米,石灰岩制成。这样的石塔晋城仅有两座。 该塔平面八角形,塔基为束腰须弥座,上下分别为三层叠涩,束腰部分雕有人物花草等图案,上又置圆形束腰莲座。全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雕刻精致而不繁琐,反映了唐代建筑与雕刻相结合的高度水平,是晚唐石塔中的杰作。

   慧峰大师塔原来并不在此。古青莲寺西面50米处石崖下有块台地,东临万丈深渊,西接千仞绝壁,只有一条小道和古寺连通,是青莲寺历代高僧长眠之地,历史上此处宝塔林立,只有住持法师方可出入,是青莲寺的一块禁地。1986年,因丹河水泛滥将台地冲垮,塔林被毁,文物部门于是将仅存的这座石塔迁建于此。

      塔身正面开一方门,后面刻有“唐故先师和尚,汝州襄城县人了,俗姓贺兰氏,法号慧峰,于中和戊申岁八月二十八日迁化去。乾宁乙卯年建造灵塔。十月功毕后记耳。弟子及功德主玄藏、弟子玄悟……”。乾宁乙卯年,即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

  图文资料:塔友·爱浮图竖新;网络



青莲寺慧峰禅师塔欣赏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唐塔塔身八角,朝东的一面置门。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塔身上为八坡水式的塔檐,檐角略微翘起,稍有弧形。塔身平面为八角状,转角处作三节束莲柱,额栏下雕垂幔纹。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石板的上部刻有垂幔纹饰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塔刹共四层,逐层雕作山花蕉叶、圆形刹座、二个雕刻莲瓣的宝珠垒砌的刹身、葫芦形的刹顶。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塔刹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塔仰覆莲须弥座

  大仰莲,小覆莲,中间束腰刻团花。塔基上束腰莲座,莲座上下层各雕仰覆宝妆莲花,中间束腰部分为迦陵伽鸟,图案别致。迦陵伽鸟,人面鸟身,见于《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迦陵伽鸟在大海渚。彼诸众生,若有触彼迦陵伽鸟者,即得远离身诸疲劳,亦离饥渴并诸忧恼,受最第一无极快乐。……”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石塔最下层塔基:形式也为束腰须弥座式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八角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雕伎乐天

  基座为八角形须弥座,其座束腰八面均刻有胡人伎乐图案,二尊歌舞,六尊奏乐,乐人面部表情各异,所奏乐器为横笛、腰鼓、手鼓、琵琶、排箫、法螺、钹、拍板。这不仅为研究考证古代乐器提供了实物,也是唐代音乐繁荣与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竖新所拍摄青莲寺慧峰大师塔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泽州青莲寺慧峰石塔(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关于青莲寺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山西泽州青莲寺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泽州县硖石山腰,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观孚山,巨嶂横列,气势磅照;南望珏山,双峰插天,秀丽挺拔。山脚丹水荡漾,像一条玉带从东北向西南飘然而去;回首硖石诸峰,峭壁伟岸,似鬼斧神工砍削而成。因寺内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

  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新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御赐名为“福严禅院”,明复称青莲寺。青莲寺修建与净土宗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活动密不可分。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古青莲寺大佛殿

 
        慧远(523—592),俗姓李,祖籍敦煌,后迁居上党高都霍秀村(今泽州县霍秀村)。自幼丧父,与叔同居。十三岁出家,十六岁随湛律师赴邺学法,博读大小乘经论,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后返回高都,在故里结室为庵,创立道场,讲经说法,注疏佛教经典,草创硖石寺,即今古青莲寺。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当众面斥,从此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始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一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后移居净影寺。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敕其主译经文,刊定辞义。不久圆寂净影寺,终年七十岁。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磐经义记》、《十地经论疏》等二十部百余卷.为我国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青莲寺大雄宝殿塑像(唐代)

 
        青莲寺分古寺与新寺,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丰石塔。 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现存唐代彩塑六尊,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七十余尊中的一处六尊。尤其是释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约四米,雕塑精细,金光映人。其右手处理自然妥贴,颇具重量感,与西方名画《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处,艺术价值极高。南殿彩塑十二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实物资料。寺外有唐代惠峰大师石塔一座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明代藏式塔各一座。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古青莲寺南殿塑像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青莲寺唐代彩塑

 

   新寺创建于隋代,原为慧远禅师说法道场,宋以后为天台宗道场。寺分三院,一院为藏经楼,二院为大佛殿,三院为大雄殿。藏经楼五间,藏有从唐至元历代佛经七百函五千余卷,惜经兵燹火灾,散落殆尽。二院大佛殿、罗汉楼、地藏楼有宋代彩塑三十七尊及五百罗汉名号。大雄殿于日军入侵中国时烧毁。院内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叹不已。母柏周粗三米,高二十七米;子柏周粗一米,高二十四米。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柏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古柏前的两棵银杏树,东为雄树,周粗五米,高约二十五米;西为雌树,周粗四米,高与雄树同。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无可辩驳的神威,叙述着青莲寺的沉浮兴衰。
        其他如掷笔台、款月亭、唐经幢、窦乳泉等都讲述了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红墙绿树,与隔河相望的珏山一起,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山水寺观浑然一体,俯拾古今,颐养性情的林泉胜地。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丰大师塔(唐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