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入秋,天气渐凉 魔君就特别想吃甜甜的糕点 而上海人对糕点的热情 则是从童年 一直延续整个生命的过程 上海的糕点 很多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像定胜糕代表吉祥喜庆 还有一些糕点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还没吃过 跟着魔君一起看看吧~ 方 糕 奉贤方糕蒸成为16块小方糕,七宝方糕则是一大块成型。 比起奉贤方糕,七宝方糕方糕生坯的制作工序少了三道,但馅料丰富得多,除了豆沙,还有枣泥、芝麻等等。 枫泾状元糕 酥脆可口的枫泾状元糕,是枫泾古镇最为热销的特色食品之一,也称“枫泾元糕”。早在明末清初,枫泾镇上就已有不少制作状元糕的店铺和作坊。 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里人蔡以台得中状元,绅商将蔡状元平时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因“糕”“高”音相谐,既含庆贺蔡以台高中状元之意,又稳喻此糕为糕中“状元”之义。 绿豆糕 上海的绿豆糕始于清朝,以绿豆粉、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柔糅合成糕粉,馅料为玫瑰豆沙,上笼蒸熟即成。老字号当推五芳斋和老大房。 绿豆糕吃起来松软细腻,清清爽爽的,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肿、明目退翳、美肤养颜的功效。 赤豆糕 上海赤豆糕除了原味外还有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糕粉为糯米粉,粳米粉,白糖,红曲粉和豆沙拌合。 蒸时加猪油,加玫瑰或桂花即成玫瑰赤豆糕和桂花赤豆糕。 千层油糕 这个毫无疑问是扬州传入的名点,所以上海当年是以老半斋的为佳。千层糕用发酵面、白糖、熟猪油和糖猪油板丁加工制成。 千层油糕呈芙蓉色,半透明,一共有64层,层层糖油相间,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绵软甜润。 马拉糕 上海马拉糕传自广东师傅,适应上海人口味而自成上海名点。上海马拉糕比粤系古法马拉糕,豪放的多。 马拉糕糕体上有很多的气孔,很有弹性,一口咬下去蓬蓬的口感,招人喜欢。 青 团 青团作为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不仅是清明节必吃的糕点,更是夏季消暑的美味小食。 用艾草汁加糯米粉揉制成松软的皮儿,里面包上甜甜的豆沙馅儿, 吃起来软糯清甜不腻口。 叶榭软糕 软糕分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3个品种。方糕以猪油、豆沙、枣仁、红绿瓜丝、绵白糖为馅心,素糕系混入上等绵白糖,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猪油、豆沙制成。 不管是哪一种的软糕吃起来都是松、软、甜、香,但是不会腻人,如果加入薄荷更是夏日饮食佳品。 条头糕 条头糕又名豆沙条头糕,以玫瑰细沙作为馅料,裹上纤薄的糯米粉团,很是好吃。 在头条糕外面撒糖桂花即为桂花条头糕,吃起来除了香甜还带有桂花香,很受欢迎,现在还有创新作法是撒上椰蓉,号称雪花条头糕。 蜜 糕 蜜糕,又称百果蜜糕,里面有蜜枣丁、核桃丁、松子仁、瓜子仁等等等等。 蜜糕色如玫瑰,果料香甜,因为颜色喜气又名喜糕,吃一块也是让人身心欢喜。 桂花拉糕 将白糖用热水溶化,放入糯米粉中调制成糊状,倒入涂过油的盘内,上笼蒸熟,冷却后撒上白糖、桂花,切块即成。 桂花拉糕色泽玉白,香甜糯滑,一口一个直教人停不下来。 重阳糕 重阳糕顾名思义就是重阳节的时候吃的,这种做法始于唐朝,糕粉为镶粉,馅料为豆沙,面料有红绿瓜丝、玫瑰花、核桃肉、瓜子仁等等。 重阳糕外观看起来五颜六色,很是勾人食欲,因为用料众多的缘故,口感也很是丰富。 定胜糕 定胜糕是用粳米粉,糯米粉加红曲粉,白糖和少量清水拌匀放入模子蒸熟,呈红色。 上海的定胜糕渊源来自杭州,始于南宋。糕整体比较软,松松的,带着甜甜的豆沙味。 黄松糕 糯米、粳米粉加红糖,可成黄松糕。此糕点源于苏州,但却成名于上海。 黄松糕入口松酥,冷食、热食均可。 云片糕 云片糕薄如书页,口感朴实醇厚,米香中带有适中的甜味。滋润而细软的质地,一口下去满是细腻~ 还能就藏不硬,和家人一边看个电视一边吃一块,幸福满满~ 薄荷糕 薄荷糕是沪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以薄荷为制作主料,薄荷糕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口味属于清香味。 薄荷糕的颜色碧绿通透,吃起来又凉爽可口,夏天消暑吃最合适不过了。 橘红糕 橘红糕最早源于南浔,是冬季时令小吃,配料为炒糯米粉、 绵白糖、糖桔皮、糖玫瑰花和红曲米粉。 成品橘红糕为一厘米见方的小块,有特殊的清凉口感,造型玲珑剔透,甜韧适中,散发着玫瑰的桔香,糯而不粘,甜而不腻。 双酿团 “双酿”是说一个团子里包两种馅料,两层糯米皮,中间夹豆沙,芯子包黑洋酥,豆沙和黑芝麻同团,味道妙不可言。 沈大成是糕团老字号,总店就开在南京路上,路过的话,顺手外带两个,当下午茶,好的很。 海棠糕 海棠糕的制作工艺算是复杂一点的,馅料是赤豆沙、白糖和花生油,糕粉是小麦面粉。 焦焦黄黄的海棠糕趁热的时候吃,豆沙馅流淌在嘴巴里的感觉不能更棒! 梅花糕 从工艺上看,梅花糕和海棠糕是差不多的。但模子的形状有差别,还多了玫瑰花和咸桂花作为配料,比海棠糕精致些。 梅花糕比海棠糕更多了花香,形状也很可爱,香甜的口感很是舒适。 作为上海小囡 你都吃全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