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孩子一起学习引起的深思

 郝易晟 2018-09-13
        最近几日,被从事教育工作的孩子姑姑说了一顿,你们父母都不爱学习,孩子怎么可能喜欢学习,你们都在看手机玩电脑,难怪孩子的口头禅是:“爸爸还看手机呢。”“妈妈也没有学习啊。”“爷爷看电视呢,我也不想学习。”等等,孩子的话,让多少人引起深思呢?或许很多家长都是习以为常,觉得这是孩子早慧,是孩子聪明,却没有想到我们的行为习惯,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们新一代国家的接班人。每每让其学习,多数是抱怨,多数是逃避,多数是找各种理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或许是无所谓的态度,现在社会就这样,大家都这样,我们为何要去改变。孩子无法安静下来学习,无法认认真真的看书,无法真心实意的对待朋友,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分与别人,这都是为什么?谁都知道人生出来对周围的一切都是好奇的,都是一张白纸,结果是谁让白纸变成了如此样子?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或许也有周围的社会环境,可是父母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老师”。于是我便开始尝试着,学着了解他,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让自己能够成一代合格的父母。
       于是,我找出来自己已经束之高阁的《唐诗宋词鉴赏》,开始给自己和宝宝一个任务,每天早上上学之前,抽出十几分钟,和宝宝一起背一首诗。
      学的第一首诗是:《蝉》 ( 虞世南   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一字一句的教他背,他对我:“妈妈,这里面我就有几个字不认识。”我突然很惊讶,原来孩子都认识这么多字了?真不知道自己都错过了什么,他才六岁,似乎已经长大了不少。“宝宝真棒,都那么厉害了,学了那么多字了!”“那是当然了,姑姑教我好多字了,姑姑还和我一起背了《三字经》呢。”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心里酸酸的,似乎这些都不应该是自己错过的,可是自己究竟是如何错过的,似乎借口都是:我们很忙,没时间管他。我们很累,都忙了一天了,哪里有那精力去教他。……。”妈妈,蝉是什么东西?会飞吗?“”嗯,当让会了,我们有丝绸,养蝉吐丝……“给他解释了一堆关于蝉的一些知识,可他接下来的话,又让我无比惊讶。他说:”哦,那我知道了。“”你知道什么了?“”我知道了为什么“居高声自远”啊?“”是吗?你是怎么想的?“”你看啊,第一句话里面,它吃露水,第二句我不太明白意思,不过第三句话我知道,因为它会飞,所以才站的那么高啊,声音当然传的远了。最后一句我不明白为何和秋风有关?是因为它要死在秋天了吗?“我突然发觉现在的小孩不只是聪明,是真的有自己的特别敏锐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够我们认真好好的引导,会不成才吗?可是我们在做什么,天天怨念为了他忙工作赚钱,天天为了他起早趟黑,他还在学校里特别顽皮,让自己厌烦,他就不能老实听话点,让自己省点心吗?可现在你还会如此想吗?
?      第二天,我们学了第二首诗:《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唐),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我刚说到骆宾王,孩子就说:”妈妈,这个人是不是写鹅鹅鹅的那个啊?“我起初一愣,突然发觉,孩子的记忆真是好啊,我都不记得《咏鹅》是谁写的了。”妈妈妈妈,这个人很厉害的,好像特别小的时候就会写诗了呢。“”哦哦哦,是吗?妈妈都不知道呢,宝宝最是厉害,这些都记得呢。“我是真心夸奖他,他听我的夸奖非常开心,那眼里都是骄傲,似乎在说那是自然,我就是这么聪明,接着学起来这个首诗,只读了三遍,就背的了下来,这说明什么?父母的夸奖和肯定,对孩子是莫大的鼓励,这种鼓励对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又有多么重要,在背会后还发散思维的问:”妈妈妈妈,这个是不是说的是一个故事啊?不过为什么“没”字,要读“MO”啊?“。我也一时没想起来,为何这里要读”MO“,可以也不能不告诉他,我刚要习惯性的拿出手机要查一查,可是在孩子的疑惑的眼睛里,和小小的皱一下眉毛下,我没有拿出手机,想了想告诉他:”你还记得,在大海里,如果船沉了,会说船沉没了对吗?“”嗯嗯,是的,是那那个人被谁淹死了吗?“我差点笑出来,不过我忍住了。”不是那个人被淹死了,那个人是被秦始皇杀死的。“”秦始皇是谁啊?那人为什么被杀 啊?“”这个是一个小故事,讲的是: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在易水河边和燕丹太子分开后去刺杀秦王,当时荆轲是非常厉害的壮士,武功特别厉害,所以他为了不让他的国家被秦国吞并,所以想去把秦王杀死,可是秦王身边高手更多,他没有刺杀成功,却被秦王给杀了,所以第三句诗说:昔时人已没。说的是曾经的人已经没有。所以第四句,在骆宾王看到易水仍旧比较冰寒的时候,发出了这首诗的感概。“”他要是把秦王杀了,是不是就不会死了?“”秦王无论会不会被刺杀死,他都会是死亡的命运。“”为什么啊?“”因为秦王身边高手多,秦王肯定不会让自己被杀,是不是,所以他会死,如果他真的刺杀成功了,那些高手会放过杀了他们大王的人吗?“”不会。“”所以啊,才有了荆轲别离众人时说了更加出名的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知道自己此去必死,所以才这么悲壮。“”唉,他可真傻,明明知道是会死的,咋不逃跑呢?“我一时无语,可是我必须告诉他:”这是名族气节,是国家荣誉!“他眼巴巴的看着我,似乎不明白,可是我也不知道和他如何解释,或句话说,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对这些气节啊,荣誉啊,已经很是陌生了,或者说是麻木了,我们这一代都已经对这些词陌生了,又如何能去比较合理的为孩子解释呢?所谓以所不欲勿施与人。
      之后我们一直坚持着学习,希望我们能够坚持着,同时也和孩子一起学国学,不但要温故而知新,还要再次唤醒心底 那些“血性!”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优良品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