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灵仙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威灵仙(《新修本草》)

 

为毛莫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莲。前一种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应用较广后两种在部分地区应用。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段。药材性状:威灵仙,气微,味淡棉团铁线莲,味咸东北铁线莲:味辛辣。均以条长,外皮黑褐色,肉白,质坚实者为佳;切片应以片大、片面粉白色者为佳。其炮制品的名称为酒炒威灵仙。

【历史】威灵仙命名的缘由,《本草纲目》日:“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又名能消(《开宝本草》),铁脚威灵仙(《本草纲目》),灵仙(《药品化义》),九草阶(《现代实用中药》),老虎须(《陆川本草》),黑须公(《广东中药》)、黑骨头(《贵州民间方药集》)等。

威灵仙始载于《新修本草》,谓其对“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无不立效”的简单记载,而《开宝本草》始明确指出威灵仙“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癣气块,膀胱蓄脓恶水,腰膝冷痛及疗折伤”的基本功用后世医家则对其药性功用有所发挥。如《药品化义》日:“灵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本草纲目》谓:“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对其作用机制及使用注意有较明确的认识,并继《圣济总录》之“治鸡鹅骨哽”扩大为“治诸骨哽咽”,使威灵仙的功用进一步完善。现代研究较多,临床应用较广,如《现代实用中药》记载“为利尿、通经药,有镇痛之效。治偏头痛,颜面神经麻痹,痛风等。”

【性能】辛、咸,温。主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

一、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为风药之宣导善行者,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经活络止痛,为治风寒湿邪留滞经络,关节不利之风湿痹痛的要药。故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常单用为末,温酒送服以取效。如《证类本草·卷十一·威灵仙》方、《太平圣惠方》威灵仙散,均取本品为末,用温酒调下,以治腰脚疼痛久不瘥或单用威灵仙末,制成蜜丸,温酒送服,如放杖丸及《海上集验方》方均如是用。临证亦常随证配伍有关药物使用,如《证类本草》用治风湿腰痛或跌打损伤的神应丸,即以本品配伍当归、桂心为丸服或配生川乌、五灵脂,醋糊为丸服,用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跌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普济方》)。

现每配防风、苍术、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如成药制剂换骨丸、风湿片、祛风止痛片等(《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又如《马培之医案》利湿通经汤,即以之与桑枝、秦艽、当归、蚕沙等伍用,以治四肢麻木,指节拘挛《古今名方》银环威灵散,则用威灵仙85g,银环蛇5条,当归、土鳖虫、血竭、透骨草、防风各45g。共研细末,每服3g,每日服2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用治颈、腰椎骨质增生,骨刺,类风湿关节炎等。《湖北中草药志》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疼痛,则用威灵仙、桑枝、牛膝各500g地龙30g,研末为丸。每次服6g,每日2~3次或威灵仙、野葡萄根各30g水煎服,每日2次。

据临床报道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药物:附子30g桂枝30g细辛15g威灵仙15g穿山甲15g透骨草15g白芥子20g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敷备用。治疗时取药物1~2g贴敷于选定穴位,外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每日1~2次,10日为1个疗程,疗效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8(9)10]。用威灵仙100g浸入食醋1000g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治疗跟骨骨刺痛,用力按摩患处,一般3~4天,多则7~15天疼痛缓解消失[吉林中医药1992(1)34]。用铁脚威灵仙自然阴干研末,每服1汤匙,酒下或开水送服,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佳[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47]另有报道坐骨神经痛年余者,用威灵仙根研末酒调服累积至1kg痊愈,4年未复发[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6)6]。用复方威灵仙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日1次,每次2~4ml也可穴位注射,隔日1次,每次0.2~1ml,治疗慢性风湿性膝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肩周炎及各种扭伤和挫伤引起的疼痛共275例,总有效率为100%[贵州医药1983(2)35]。还有用灵仙五物汤(散):威灵仙30g苦参、穿山甲、香附、透骨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加水1500ml煎至800ml并作局部熏洗、热敷浸泡或将上药共研细末,1天10~20g2次开水冲服根据患部大小取药粉适量,以白酒或醋调成糊状敷局部,干后取下,再加酒调敷,连续3次,每日均须换用新的药粉调敷。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治疗骨质增生36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1%[中医正骨,1991,(3)12]。另有用消痛灵:威灵仙、生黄芪、接骨木各30g,红花、制乳香、制没药、骨碎补、生松节各20g炮山甲、制川乌各15g^上药先用2500ml水浸泡1小时,煎至1500ml倒出药液,共煎3次,药液混合后加温熏洗膝关节30分钟,然后用纱布浸药液外敷关节包扎固定上床,晨起去掉药纱布。每晚临睡前治疗1次,每剂药可连用3天。15天为1疗程,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49例,第2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5.9%比内服药加外用伤湿止痛膏贴敷膝关节的对照组31例的有效率74%,有显著差异[中医杂志,19965357]。

此外,有用威灵仙60g蜀羊泉40g石菖蒲30g艾叶、独活、羌活、千年健各20g红花15g,食醋500g,加水2500~3000ml煮沸。将药液倒盆内熏洗局部,待药液不烫手时擦洗患部,每日1~2次,每剂用6~8次。治疗局限性硬皮病32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100%[云南中医杂志,1991(3):33]。

二、疼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祛风通络之中尤善止痛,既是疗风湿痹痛之良药,又为治跌打伤痛、头风痛、牙痛、胃脘痛及痔疮肿痛诸痛证之妙品。治下肢足痛,脚气肿痛,腰膝疼痛者,单用有一定疗效,如《太平圣惠方》即单用本品和酒服。《普济方》则以之与生川乌、五灵脂同用,既用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又用于跌扑损伤,痛不可忍。又如《摘玄方》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以之与生韮根、乌药、鸡蛋等同用。《外科精义》治涛疮肿痛则单用威灵仙90g,水1200ml,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又如《湖北中草药志》治牙痛,取威灵仙、毛茛之鲜品各适量,捣汁搽痛齿处。如治疗胃寒痛,用威灵仙2040g煎服或加姜糖水服,另用威灵仙30g加生鸡蛋2个、红糖适量煎服,药后30分钟可见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6)6]。

因其止痛作用温和,亦多作辅助药用,且须针对病因配伍相应药物。据临床报道用威灵仙、羌活、柴胡各等量,制成复方灵仙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ml(相当于原生药2~4g)11~2次。治疗感冒或流感所致的发热、头痛、神经痛100例,有显著疗效[中草药通讯,197810)21]。亦有用威灵仙、虎杖各10g,木鳖子6g,月季花3g,冰片2g芒硝36g。将前4味药煎煮2次,取煎液浓缩成膏,然后加入芒硝搅匀,取出风干。再加入研细的冰片混匀制成消痨霜,以20g分装1包,用其水溶液熏洗局部。用于痔疮感染、肛门肿痛、肠风下血等症,疗效甚佳,经治200余例,有效率达95%以上[中国肛肠病杂志1988,(2)33]。还有用威灵仙、山豆根、冰片为主制成外用药膏,敷于输液部位,对于预防、治疗输液疼痛和静脉炎,都取得满意疗效,其中治疗静脉炎196例,总有效率为95%至于未形成静脉炎只是输液疼痛者,一般敷药后1~2分钟止痛[中医杂志,1992(7)8]。

三、 皮肤病

本品辛能散邪,咸能泄水,苦能破坚,性极快利,通经达络,无处不到,诚风药中之善走者也,善祛风除湿止痒,故其可散爪甲皮肤痒痛,治疗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荨麻疹,小儿湿疹等多种皮肤病。苏颂谓其治“皮肤风痒,白癜风,热毒风疮”。如《外科正宗》祛风换肌丸,即以本品与苦参、何首乌、苍术、大胡麻等伍用,以治白屑风及紫白癜风,顽风顽癣,湿热疮疥,瘙痒无度,日久不绝,愈而又发。又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以之与猪苓、连翘、紫草、白鲜皮、黄连等同用,以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多型红斑等属湿热之证。据临床报道用威灵仙10g青黛3g紫草10g白芷10g,鸡内金10g,地骨皮15g治疗小儿湿疹,连服14剂后湿疹消退,随访1个月未复发[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63]。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用何首乌15~30g,胡麻仁15g,石菖蒲10g威灵仙10g,苦参10g生甘草6g水煎服,结果痊愈43例,有效12例,无效5[中医研究200821(6)49]。治疗慢性荨麻疹用威灵仙合剂(由威灵仙、小胡麻、石菖蒲、何首乌、防风、苦参、甘草等中药按制剂要求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g)结果治愈率与有效率与阿司咪唑组接近,但治愈后的复发率却显著低于阿司咪唑组p<0.01)[皮肤病与性病,199719(3)23]。

四、 诸骨鲠咽

本品味辛能宣壅通滞,味咸具软坚散结、消骨鲠作用,用于诸小骨刺鲠咽,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可单用或加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如《本草纲目》治诸骨鲠咽,以之配砂仁、砂糖煎服。又如《福建药物志》治诸骨鲠咽,用威灵仙9~15g草果、白蔹各9g水煎调醋频服或威灵仙、盐肤木各等量,研末,每次9~15g,醋、开水各半,慢慢送服。据临床报道治疗骨鲠食管,威灵仙36g砂仁30g砂糖1盏水煎温服,可使骨松脱;另用威灵仙60g急煎成400ml2次温服,30分钟内徐徐咽下2剂后疼痛消失[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47]。又报道用威灵仙10~15g,硼砂15~20g,砂仁10g,白糖适量,文火煎后取汁含咽。治疗60例,均愈[河南中医,1998,(6)339]。

此外,前人尚有用威灵仙治老人津枯肠燥便秘、大肠冷积及破伤风等证。如《鸡峰普济方》威灵仙丸,即以本品与黄芪、枳实伍用,治老年津枯肠燥便秘。《卫生易简方》治破伤风,则本品与独头蒜、香油同捣烂,热酒冲服。

【用法用量】5~15g。治骨鲠可用30~5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多服易伤正气,体弱及气血虚者慎用。忌茶及面汤。

本品所含白头翁素与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临床如服用过量或大剂量较长时间外敷,可引起中毒。外用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烂及过敏性皮炎[四川中医,198511)30h内服则口腔灼热,肿烂呕吐,腹痛,或剧烈腹泻,呼吸困难,脉缓,瞳孔散大。严重者10余小时内死亡。解救皮肤、黏膜中毒者,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涤。内服中毒早期用0.2%高锰酸钾液洗胃,或服蛋清,或静滴葡萄糖盐水,剧烈腹痛可用阿托品等对症治疗(《毒药本草·威灵仙》)。

【按语】

一、关于威灵仙的品种

除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外,同属植物作威灵仙使用的尚有:毛柱铁线莲、铁线莲、柱果铁线莲、圆维铁线莲、毛蕊铁线莲、山木通的根莲在有些地区亦作威灵仙药用。

《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轮叶婆婆纳此种威灵仙目前未见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滇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是菊科植物显脉旋覆花。

二、关于威灵仙逐饮消积作用的讨论

对于威灵仙逐痰饮、消癥积,以治痰饮、噎膈、呃逆、痞积诸证的功用,历代医家有所记载。如《新修本草》谓其治“积聚……服之无不立效”,《开宝本草》谓其“宣通五脏,去腹中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癣气块”,李东垣谓其“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本草纲目》谓其“辛泄气,咸泄水……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本草正义》谓其“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唐瑶经验方》治噎塞膈气,即以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而取效。《本草纲目》则以本品配半夏,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为丸,姜汤下,以治停痰宿饮,咳喘呕逆,全不人食。

据报道,威灵仙既能宣通十二经络,善消痰逐饮,宣通肺络,调和气血,常与青黛、旋覆花、天竺黄、三棱、莪术等配伍应用,用于治疗小儿长期咳嗽、气喘、肺炎、哮喘、慢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对于小儿哮喘,无论在发作期或缓解期配伍应用,均可标本兼治[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63]。治胃癌、食管癌用威灵仙适量,米醋、蜂蜜各半碗,一起熬喝,每天1次连服1周,可缓解症状,甚至有治愈的病例[常敏毅.抗癌良方.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0]。用瓜蒌9~12g,薤白912g制半夏9g,生姜3片,玄参9~30g夏枯草9g地龙干9g威灵仙9g重楼9g白花蛇舌草9~30g治疗食管癌399例,总有效率69.2%[辽宁中医大学学报,200810(3)11]。用威灵仙、蜂蜜各30g煎服,治疗60余例呃逆患者,有效率在90%以上[中成药研究1982,(2)46]。亦有用于放化疗恶心呕吐者,即以本品50g加水300ml文火煎,煎至150ml除渣备用,两次煎液合用,早晚空腹服,每次150ml。服1~2次可缓解症状,3~6次症状即可消失。服药期间禁饮茶及面汤,服药6~8小时后可进食,治疗120例,有效率达90%,且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山西医药杂志,198918(5)283]。尚有用威灵仙、茯苓、小茴香、栀子各30g,地肤子20g,白茅根、金银花各5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50结果经1个疗程治愈102个疗程治愈423个疗程治愈46例,好转4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33%[辽宁中医杂志,1991(9)19]。

治痞积,如《普济方》化铁散,即用威灵仙、楮桃儿各30g上为细末,每服9g,用温酒调下。《幼科指掌》威灵仙丸,即以本品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絹袋盛1丸,同猪精肉120g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用治癣积。《经验良方》则以本品为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10~20丸,以治大肠冷积。由此可见,对威灵仙此功用,古今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值得深入研究乃至临床推广使用。

三、关于威灵仙抗疟作用的讨论

明代《本草原始》已有用威灵仙治疟疾的记载,即用威灵仙,以酒一盅,水一盅,煎至一盅,临发温服。又如《急救经验良方》久疟全消丸,以之与莪术、何首乌、青蒿子等为丸如绿豆大每半饥时姜汤送下6~9g治疟疾,疟母,缠绵日久。《福建药物志》治疟疾,则用威灵仙鲜根、叶捣烂,在发作前2小时贴内关穴或胳上或威灵仙15g常山9g水煎服。现代动物实验结果亦表明:威灵仙根茎与须根的水煎剂对伯氏鼠疟原虫所致的小鼠疟原虫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福建中医药杂志1988,(5)35]。这说明威灵仙之抗疟作用是可以肯定的。目前虽临床应用较少,但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推广于临床应用。

四、关于威灵仙行气活血、通脉止痛、安神定悸等功效的讨论

苏颂谓其治“心头痰水……,心痛注气”。《药品化义》谓“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本草正义》亦谓“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瘀,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从新》又谓其“行气……能宣疏五脏”。这说明清代以前对威灵仙行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功用已有一定认识。现代不少医家通过临床反复实践,对此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进一步的发挥。

据报道,威灵仙宣通善行,既能化在里之湿,通经达络又能疏散风寒,散气除湿,通络止痛助药达病所故应用其辅助补气养阴之品,治疗气血不足痰湿结胸的小儿心肌炎、心律失常亦有较好疗效[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63]。另有人认为:威灵仙既能温通心阳,活血利水,祛瘀止痛,散风疗痹又能宣利肺气,软坚化痰,可用于肺源性心脏病等。应用本品的指征,一是心阳不足瘀血阻滞所致的心痛、发绀、肝脾大、水肿、畏寒、脉涩结代、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点二是痰浊郁肺,咳喘痰多、胸胁胀闷三是风痰瘀血痹阻经脉的中风偏瘫、风湿痹痛、瓣膜病、周围血管病等。凡是风湿痰瘀痹阻经脉脏腑的种种见症,只要符合上述指征,投之无不捷效。但于临证时,根据辨证和辨病灵活配伍,尤为重要。如心气虚,配以黄芪、党参心阳虚,配以附子、桂枝心胸闷痛,配以薤白、石菖蒲刺痛,配以延胡索、五灵脂;腹胀、肝脾大,配以莪术、三棱、桃仁、红花肿甚,配以椒目、车前子肺水肿咯粉红色泡沫痰,配以葶苈子、桑白皮气逆痰多,配以苏子、半夏咽喉不利,配以射干、紫菀冠心病,配以丹参、三七;风湿性心脏病,配以川芎、生薏苡仁心律失常,配以苦参、甘松;血管病,上肢瘀肿,配以姜黄、麻黄下肢瘀肿,配以川牛膝、泽兰。瘀热证,配以赤芍、牡丹皮;阴虚者,配以生地、玄参。活血宜酒制,祛痰宜醋制。如此辨用,获效良多[中医杂志,1992,(7)6]。亦有人每遇心血管病、心肌病等见胸闷憋气即加用威灵仙,经治500多例,均收到一定效果且用本品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等以心悸为主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取良效。并认为威灵仙用于心悸有效,一则因其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具有通的作用,再则也有一定的安神镇心作用[中医杂志,199257]。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东北铁线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缺氧活性。可见,用威灵仙治疗心血管病是有其道理的。可推广于临床应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关于威灵仙止咳平喘的讨论

本品“辛泄气,咸泄水……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本草纲目》)。苏颂谓其治“痰热,咳嗽气急,坐卧不安”。如《本草纲目》治咳喘呕逆,全不入食,即以之与姜半夏同用,研末,用皂角水熬膏为丸绿豆大,每服7~10丸,1日3服。现代亦有人认为小儿喘息重症,用麻杏不效者,可用威灵仙加银杏、苏子以肃肺下气而定喘,因灵仙不仅调理气机、通行全身,还能止嗽兼有化痰之功[中医杂志,1992(7)7]。据临床报道用威灵仙与茵陈、白僵蚕配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江苏医药,1976(1)46]对此功用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威灵仙含原白头翁素、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三蔽类化合物、甾醇、糖类、皂苷、生物碱类、黄酮类、酔类、内酯、氨基酸及有机酸类等,还有FeZnCu等微量元素。

二、 药理作用

威灵仙水煎(或水浸)液具有镇痛、抗利尿、抗疟、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其煎剂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白头翁素和原白头翁素是威灵仙中主要的抗菌抑菌活性成分,对实验用的30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对伤寒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显著。不同炮制品均具镇痛、抗炎作用,其中以酒炙后的威灵仙作用较强。多糖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提取物有抑制黑色素产生的作用。单次或多次给药均可促进大鼠肝胆汁分泌,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总皂苷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对肾小管间质有保护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尿酸性肾病大鼠的肾脏损害,有降低尿酸的作用。醋浸液对鱼骨刺有一定软化作用,并使咽及食管平滑肌松弛,增强蠕动,促使骨刺松脱。其稀醇提取液有引产作用。东北铁线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缺氧活性。威灵仙植株的黏液或原白头翁素具刺激性,接触皮肤过久可使皮肤发泡、黏膜充血临床可用作冷灸疗法。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威灵仙9g,研细粉,鸡蛋1个,二者搅匀,香油煎熟一次服,每日3次,连服3日,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治15例,14例痊愈(《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技术资料选编》)。或用威灵仙、甘草各15g水煎服,1日1剂,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1%[福建药物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106]。

2. 治疗咽喉炎、食管炎   取威灵仙鲜叶洗净捣烂,布包绞汁,瓶装备用。用时用消毒棉花捻成4~5cm浸透威灵仙汁,插鼻道,直达上鼻道4~5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嗅,到30分钟左右,症状可显著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如法治疗,治疗60例,疗效显著(《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技术资料选编》)。用威灵仙90g白芍20g,白及15g枳实12g每日1~2剂,水煎频频含咽之,能较快地缓解症状,对反流性食管炎,一般1周内可愈[中医杂志,1991(8)57]。

3. 治疗腮腺炎   威灵仙15g,加米醋90~150g煎沸后倒出一半,待凉后涂患处,其余另加水250ml再煮沸后分2次内服。发热超过39T者加板蓝根15g同煎服,一般用药1~2次痊愈[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47]。

4. 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取鲜威灵仙根63g加水500ml煎至300ml,分3次1天服完,重者次日再服,治疗30例,全部治愈[新医药学杂志,1977,(4)40]。或取威灵仙适量,研末,以米醋调成糊状,待30分钟后贴敷患乳,随干随换,治疗急性乳腺炎多例,一般1~3天即愈[浙江中医杂志,1984(1)39]。用灵仙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处方威灵仙40g柴胡12g,制香附10g,川芎10g,延胡索15g,当归尾15g,全蝎10g蒲公英20g20剂后结节开始缩小,50剂愈[甘肃中医,1998,11(3)35]

5. 治疗淋巴结核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砸破,除去根中硬基,捣烂成泥状备用。取30mm方块的胶布,中间剪一直径为15mm大小的圆孔,将孔对准内关穴位(男敷左,女敷右)或患处,在孔中放适量药泥再盖上一层胶布固定24小时后将药渣取下,可见敷处起一水泡,用生理盐水将局部清洗干净,再用消毒针尖将水泡挑破抽出或溢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或消炎药膏,用消毒敷料包扎即可。敷药期间忌食葱、盐、蒜、牛肉、羊肉及酒类,且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颈淋巴结核200余例,效果满意[新中医,1990(7):50]。

6. 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用利胆和胃汤(威灵仙15~30g柴胡、青蒿、枳实、茯苓、郁金、陈皮、半夏各10g白芍6~10g生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发热时重用青蒿。治疗慢性胆囊炎46例,结果显效43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100%[中医杂志1984(1)31]。威灵仙配以硝石冲服,可能对于结石基质的胶体具有一定溶解作用[四川中医,1997,17(11)27]。每日用威灵仙60g为主,水煎服治疗胆石症120例,结果治愈60例,好转4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7%[河南中医,19877(6)22]。

7. 治疗泌尿系结石   用威灵仙、白茅根各60g水煎,每日分3次饭前服,一般6剂可愈,重者8剂可见效。治疗15例,结果全部排出结石,有效率为100%[浙江中医杂志,1984,(9)395]。用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白茅根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2剂,多饮水活动,治疗肾结石6剂后腰痛及膀胱刺激征消失,10剂后排出黄豆大小结石B超未见结石征,认为威灵仙具有溶解尿酸、利尿作用,故能溶解和排出结石[山西中医药,199713(5):48]。

8. 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用威虎汤(威灵仙、虎杖各30g当归、丹参、川牛膝、山楂各20g,赤芍、桃仁、红花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疗程。治疗42例,有效率为97.6%[江西中医药,1986(6)20]。

9. 治小儿尿频   用威灵仙30~60g加水5001000ml,煎至250~500ml,先熏洗前阴,每次熏洗30分钟左右,每天2~3次,后2次药液加温后方可用。治小儿尿频、尿急,但尿不痛,尿常规正常者56例,47例痊愈,5例好转,4例无效[浙江中医杂志,1991(7)326]。

10. 治疗子宫肌瘤   用威灵仙40g配鳖甲、桂枝、丹参、甲珠、水蛭、黄芪、香附、路路通56剂后肌瘤基本消失[中医杂志,1992,33(8)5]。另有名医世家郑家本主任医师用三甲消瘤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获良效。组成:生牡蛎60g(先煎),生鳖甲30g(先煎),昆布30g海藻30g浙贝母15g威灵仙30g生白术30g土鳖虫10g等[世界中医药20072(5):284]。

11. 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用威灵仙20~30g肉苁蓉15g,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获良效[四川中医,199715(4)18]。以黄芪、白芍、火麻仁、肉苁蓉、酒大黄、威灵仙治老年虚证便秘也获良效[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3)47]。

12. 用于引产   取威灵仙鲜根洗净,用碘酊和75%乙醇消毒后,沿宫壁徐徐送入宫腔,直至有阻力为止,宫口外留2cm用纱球固定。观察149例,有效率为95.6%,但需改进方法[温江科技,1972(3):19]。

此外,尚可用威灵仙内服治百日咳、小儿鞘膜积液、小儿龟头炎、牙衄、鼻衄、乳蛾、丝虫病、月内风、慢性盆腔炎,外洗或敷贴穴位以治睑腺炎、眼翳、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可供临床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