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小茴香(《药性论》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多为栽培。秋季果实初熟时采收。以粒大、饱满、色黄绿、香气浓郁者为佳。晒干,生用。

【历史】本品见载于唐·《药性论》,原名蔼香《千金要方》称之为小茴香,孙思邈谓“臭肉和水煮,下少许,即无臭气,故日茴香”,又因其果小而得名小茴香,亦有别于大茴香。《图经本草》载“北人呼为土茴香,谓茴,攘声近故云耳”,亦以之区别于“蕃舶来者”。本品的异名还有野茴香(《履岩本草》),谷茴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用植物志》),小香(《四川中药志》)。

较早记载本品功用的是《千金要方·食治》,谓之“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新修本草》增加治“霍乱”。至宋代,《开宝本草》总结其功效较为确切,谓其“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日华子本草》发展其主治为“治干、湿脚气并肾劳癫疝气,开胃下气,治膀胱痛、阴疼”。李杲则直言其能“补命门不足”。《玉楸药解》则认为本品主要用“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总结历代医家之言,皆以温中、温肾、温肝为主要作用。除用于治病疗疾外本品亦常作为调味品,自古以来均有用之。如《随息居饮食谱》总结本品在烹调方面有“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的作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温肝散寒、温中行气、止痛。

【性能】辛,温。主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应用】本品性辛温,主归肝、肾、脾、胃经而长于温肾暖肝、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故所治之证,概以肝肾脾胃寒凝气滞之痛证为主。《本草汇言》谓之“乃小腹少腹至阴之分之要品也”。

一、疼痛证

1. 肝寒气滞之腹痛证  本品为治肝经受寒、经气瘀滞之痛证之要药。常治病证如下:

(1) 寒疝疼痛:以本品配吴茱萸、川楝子、木香水煎服,治疗寒疝腹痛,如《医方集解》导气汤。古方中如《三因极一病证方》小茴香丸治小肠气腹痛。《医学发明》之天台乌药散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等均有本品。也是临床治疗寒疝的常用方剂。据临床报道,单用小茴香15g(小儿酌减),开水浸泡,趁热顿服,每次1小碗,服药后15分钟患者自觉肠鸣、向上嗳气或肛门排气,腹股沟部阴囊肿物即平复、疼痛消失。如15分钟内尚未见效,可同量再服1次30分钟后无效,则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嵌闭性小肠疝15例,除2例因属大网膜嵌顿者无效外,余13例均治愈[中华外科杂志1959,7)657]

(2) 肝郁肾寒之睾丸偏坠胀痛《日华子本草》载治“肾劳癫疝气”,《本经续疏》谓“疝者”、“病于睾丸”。《简便单方》治“疝气入肾”,用小茴香炒热熨之以散寒止痛。现代引申为用本品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如据报道,用小茴香、食盐同炒焦研末,打入鸡蛋,煎饼睡前温米酒送服治睾丸鞘膜积液有效(其中阴囊象皮肿3例)[福建中医药,19605(4)7]。

(3) 痛经肝经受寒所致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寒凝气滞血瘀之痛经,常用本品治疗。如《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用本品配伍治疗胃脘痛或痛经有良效[中成药研究,198812)24]。《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载蔡氏温经散寒汤用本品配丁香、香附、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等,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属于虚寒所致者。

2. 胃寒腹痛   本品辛温,归脾、胃经而善温中散寒止痛又本品气芳香,有行气醒脾之功。《本草汇言》称之为“温中快气之药”,《开宝本草》则载其能主“调中止痛,呕吐”。在临床上亦常用之治疗中焦虚寒气滞腹痛呕吐等证。如治胃寒脘痛吐酸,可用本品配甘草、干姜、薄荷等研末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127]亦可用本品配乌药、高良姜、炒香附水煎服(《江西卓药》)。据报道,用小茴香散(由小茴香、木香、砂仁、乌药、白芍等组成)水煎服,治疗小儿脐周腹痛145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9132(11)39]。

3. 外伤腹痛   取本品辛行温通之力以助行气活血,用于治疗外伤所引起的气滞血瘀腹痛证,在外伤科中亦相当常用。如《伤科汇纂》复元通气散,用本品配木香、青皮、陈皮等内服以治跌打损伤气滞作痛《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亦常用以治疗跌打瘀阻腹痛。

4. 肾虚腰痛   《证治要诀》用本品微炒研末,取猪腰子破开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弱者。临床亦可配桑寄生、五加皮、杜仲等药煎服。

二、阳不足之虚喘、遗尿等证

本品归肾经,有暖肾助阳之功,《开宝本草》称之“主膀胱、肾间冷气”,李杲谓之能“补命门不足”,《伤寒蕴要》亦谓之能“暖丹田”。在临床上可用于治肾阳不足之虚喘及遗尿、夜尿频多等症。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用本品配沉香、附子、胡芦巴、肉桂等,治肾阳衰弱、肾不纳气之虚喘。《普济方》治夜尿多,用本品加盐少许炒,研为细末,临睡前用糯米饭蘸茴香末服食,温酒送下。《吉林中草药》载用本品配桑螵蛸,装入猪膀胱内,焙干研末,每服3g,每日2次,治肾阳不足之遗尿。《刘仕昌学术经验集》载用本品配王不留行、丹参、桑螵蛸、川续断等治慢性前列腺炎属肾阳不足者。

此外,用本品研末,生姜自然汁调敷腹部,另取茴香末配益元散内服,可治小便不通。《千金要方》则取本品研末外敷治蛇咬伤久溃不敛,临证应用,宜辨证适加相应药物以提高疗效。

【用法用量】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 本品辛散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

2. 本品在常规剂量下内服未见不良反应。但有报道有人接触茴香的气味后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逐渐意识朦胧以至完全丧失、血压下降等症状[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97],可引以为鉴。

3. 同科植物府萝的果实曾在甘肃、广西及北京郊区县充当小茴香,应注意不可混淆。

【按语】

关于小茴香炮制法和炮制品应用的讨论

   小茴香入药有生用和盐水炙用的不同。传统上认为生用长于理气调中,开胃进食,多用于胃寒腹痛、呕吐食少盐炙用辛散之性减,偏走下焦多用于温肾暖肝而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小茴香生用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挥发油比任何一种方法炒、炙炮制品都高[中成药,1990,12(12)19]其辛香气味最浓,故用于理气和胃、芳香醒脾开胃效果较好,这符合传统应用的要求。盐炙小茴香按国家药典要求,应是取小茴香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此法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比生品较低,但损失较少(文献同上)。盐小茴香的另一种制法是取净茴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有焦香气味时用盐水趁热喷入,焙干。此法炮制品所含的挥发油明显减少,与生品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文献同上)。因此,盐水茴香的炮制方法应依国家药典为好。冯氏[中药饮片,1991(6)26] 、刘氏[中成药199113(11)21]、李氏[药物分析杂志,19899(6)336]的研究也证明,炮制品所含的挥发油均较生品低,但挥发油的组分无改变。李氏经定性、定量测定表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中均含有1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茴香醚69.2%)、小茴香酮8.7%)、爱草脑(5.65%)炮制后这三种成分相对含量变为67.723%、8.820%和6.206%[药物分析杂志19899(6)336]。由于炮制品所含的芳香性挥发油减少,理气、醒脾开胃之功当不及生品。但是否如传统所认为的盐制走下,其温肾暖肝治寒疝腹痛比生品好则有待今后之进一步研究。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小茴香含挥发油(3%~6%),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柠檬烯、蔚酮、爱草脑、γ-松油烯、α-蒎烯、月桂烯、茴香酮、小茴香酮、α-水芹烯、茴香酸等。此外,尚含有谷氨酸、谷酰胺、天门冬氨酸、精氨酸、谷固醇、豆固醇、洋芫荽子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齐墩果酸、胆碱、乙酰胆碱等。另含脂肪油约18%,其脂肪酸中主要为岩芹酸,还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

二、 药理作用

茴香油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小茴香有利胆作用其作用表现为伴随着胆汁固体成分增加促进胆汁分泌。小茴香具有抗溃疡,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茴香脑的镇静作用比茴香油强。煎剂具有抗凝、抗纤溶的作用。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具有性激素样作用。茴香油溶于12%乙醇,具有祛痰、平喘作用。茴香油、茴香脑具有中枢麻痹、抑制中枢的作用。茴香油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杀菌作用。小茴香煎剂具有镇痛的作用。小茴香提取物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肿瘤的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炒小茴香30g,何首乌(生熟均可)60g,将二药装入纱布袋中扎口,与猪肚(洗净)1个同煮,煮至猪肚烂为度。将猪肚连汤分为9份每日服3份,每次1份,3天服食完,连服食12个猪肚为1个疗程[湖北中医杂志1981,38]。

2. 治疗寻常疣等   先用小刀将疣的表皮削去,然后取适量鲜小茴香地上部分捣绒外敷患处,至患处变白为止。治寻常疣、掌跖疣、丝状疣共7例,均在15天内治愈[四川中医,198710)44]。

此外,临床尚有小茵香治疗颗颁关节素乱综合征的报道。

     附八角茴香

为木兰科常绿小乔木植物八角茴香的成熟果实。又名大茴香,八角。性味、功效与小茴香相似,但功力较弱,主要用作食物调味品。用法用量与小茴香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