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桂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肉桂(《神农本草经》)

 

科植物肉桂的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皮,阴干。因剥取部位及品质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桂通等。本品香气浓厚味甜辣。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嚼之渣少者为佳。生由。

【历史】桂以其叶之脉纹而得名。《桂海虞衡志》云“凡木叶心皆以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本品药材通称为“肉桂”,以脂多肉厚者为佳,故名。异名有牡桂《神农本草经》,桂《名医别录》,大桂、筒桂《新修本草》,紫桂《药性论》,玉桂《本草求原》。

在药材中,旧时以其加工成不同的规格有官桂、企边桂、板桂、桂心等不同称谓。官桂在药市中又有桂尔通、桂通、条桂之称,此为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或粗枝皮剥下后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而成。企边桂又称清化桂,为剥取10多年生的桂树的干皮经夹在木制凹凸板内晒干而成。板桂又称桂楠,为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阴干而成。企边桂香气较浓烈,质量较好。

肉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分为牡桂、菌桂。《神农本草经》载牡桂“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菌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这里记述了肉桂有扶正、祛邪两个方面的作用。《本草经集注》增入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止汗”,而另立“桂”条,谓其还能“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拼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药性论》增加“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日华子本草》又增人“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癣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而《医学启源》则归纳其主要作用,谓之“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用药心法》称之能“散寒邪,治奔豚”,则强调其温肾散寒之功。《汤液本草》谓其能“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本草纲目》又增人能治“寒痹,风瘇,阴盛失血、泻痢、惊痫”、“治风僻失音喉痹,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可见历代对本品之研究颇多,而至明代,本草学对本品的认识已臻完善。现代总结本品的功效主在温补肾阳、温中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

【性能】辛、甘,大热。主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

一、阳虚证

肉桂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有类似于附子温补肾阳、温运脾阳和温助心阳的作用,亦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其具体应用有:

1. 肾阳虚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早泄等,多与温补肾阳药物配伍,以增强其益火之源、峻补命门之效,如《景岳全书》右归丸、《金匮要略》肾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均以本品与附子、鹿角胶等同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附桂汤以本品配附子、杜仲、菟丝子、巴戟天、仙茅等治肾气匮乏引起之阳痿伴消渴。又载用本品配川乌、吴茱萸、小茴香、肉苁蓉、锁阳等水煎服,治肾阳虚衰所致阴茎萎缩证,皆体现其壮阳起萎之功。《万病回春》桂肝丸用本品配雄鸡肝以温肾止遗。取本品助阳补火之功以治疗肾阳不足之遗尿,临床中颇为常用。实际应用可配伍益智仁、乌药、山药等药用,以增强其疗效。

此外,本品补肾助阳之中,又有引火下行及助水液气化之功。如《韩氏医通》交泰丸用肉桂配黄连以治心肾不交(命名火衰而不能鼓舞肾水上交于心、心火上亢)之惊悸失眠证。《兰室秘藏》通关丸用肉桂配黄柏、知母治热蕴膀胱、气化不利之尿闭不通。

2. 戴阳证   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汗出肢冷、面赤、脉微或浮大无根,用肉桂以温壮肾阳,可配附子以大补肾阳,配沉香以引火归元、纳气平喘,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外科全生集》桂姜汤用肉桂配干姜、甘草,治下焦虚寒、虚阳上浮之喉痛喉痹。据临床报道,用肉桂粉1g加入无水乙醇10ml静置1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0.15~0.3ml2%普鲁卡因溶液至2ml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1ml。治疗支气管哮喘21例,除1例无效和1例症状减轻外,其余均收到控制发作的结果[福建中医药,1959(1):16]。

3. 脾肾阳虚证   本品补火助阳、温补脾肾阳气以治阳虚久泻久痢、腰酸肢冷、食少神瘀者,常与温补脾肾药物配伍,如《三因方》桂附理中丸,用本品配附子、人参、白术等。如《卫生宝鉴》养脏汤,用本品配参、白术、肉豆蔻、诃子等以温补脾肾、收敛固脱《圣济总录》桂附丸则以本品配附子、干姜等治腹泻下利不止。现代临床中以之外用,也取得一定疗效,如用肉桂4~6g丁香、木香各5~10g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小儿脐上1夜,治婴幼儿腹泻,一般1~3次即可见效。共治小儿泄泻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中医杂志,198526(6) 75]。

4. 心阳虚证   治心阳不足,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常与配参、黄芪等温阳补气药物。如《证治准绳》养心汤治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也以肉桂助人参、黄芪、当归补气益血。

此外,本品虽无回阳救逆之功,但与附子同用则能增强附子回阳之力,治疗阳虚欲脱证,如《伤寒方书》回阳救急汤,以本品配附子、人参等以回阳固脱。《中华名医特技集成》载用本品配干姜、甘草、黄柏治阳虚火衰、阴盛格阳、虚阳不敛之发热,有补火复阳配阴之效。

二、寒凝疼痛证

本品辛热散寒以止痛,甘热助阳以补虚善去痼冷沉寒。

1. 脾胃虚寒证   用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通脉以止痛。如《太平圣惠方》载单用肉桂研末酒煎服,治寒滞经脉九种心痛又载桂心散,用肉桂配高良姜、草豆蔻、人参等水煎服治冷气攻心腹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已寒丸则用本品配荜茇、干姜、高良姜治久寒积冷之心腹疼痛;附桂理中丸用肉桂配附子、干姜、人参等治脾肾阳虚之腹痛肢冷、呕吐泄泻等,皆取本品温阳通脉、散寒止痛之功。《中华名医特技集成》董氏温脐散用本品配丁香、木香、麝香等,研末敷脐,治小儿因肠炎泄泻严重而出现的肠麻痹,则说明本品外用亦有散阴寒、止腹痛之功。

2. 寒疝腹痛证   取本品辛热散寒而止痛。如《姚僧坦集验方》桂心汤用桂心配吴茱萸、生姜煎服,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方脉正宗》用本品配小茴香、木香、槟榔等治奔豚疝瘕腹痛。临证时,还可增配乌药、青皮等药用。

3. 痹证   《本草纲目》载肉桂“治寒痹”。因本品性热峻烈散寒止痛力强,故治风寒湿痹中以寒邪偏胜之痛痹(亦称寒痹)者尤宜。如《罗氏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用本品配附子、杜仲煎服,治真寒腰痛、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脉弦紧《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妇人良方》三痹汤均用本品配独活、秦艽、杜仲、防风等以治寒湿腰痛、风湿痹痛而见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者。《医学心悟》蠲痹汤则用本品助羌活、独活、当归等通治风寒湿痹周身疼痛者。据报道,用肉桂粉5g口服,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包括风湿性脊椎炎35例、类风湿性脊椎炎5例、腰肌劳损55例、原因不明者7例。结果治愈者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与西药组(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激素等102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2)115]。《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经验精华——杏林真传》载姜氏用自拟回阳通脉汤I[附片(开水先煎1小时)、肉桂、干姜、黄芪、白术、甘草等]水煎服,治硬皮病缓慢进展期,取得较好效果。

4. 胸痹心痛   胸阳不振,寒邪内侵之胸痹心痛,常与散寒止痛药物配伍,如《寿世保元》桂附丸,用本品配附子、干姜、川椒等。

、寒凝血瘀证

本品辛散温通,善于温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滞。与活血祛瘀药合用,有助于祛瘀、消肿、止痛,在临床中亦甚常用。《本草汇言》称之为“治沉寒痼冷之药”,《药性辨疑》谓之“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诚为寒凝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诸痛证之良药。

1. 阴疽流注等   治阳虚寒凝、血滞痰阻之阴疽流注、疮疡久溃不敛,用肉桂以温通经脉、鼓舞气血、散寒消肿或托毒敛疮。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用肉桂配熟地、鹿角胶、白芥子等治阴疽流注、痰核、鹤膝风属气血不足阴寒凝滞者;《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载脱疽温阳汤用本品配附子、生黄芪、当归、丹参等,治疗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寒型者;《疡医大全方》参苓散用肉桂配人参、茯苓、当归、黄芪等治颌下痈向外溃后、久不收口者,亦为治气血虚疮溃不敛之有效方。外用膏剂中加入本品,亦有助于生肌敛疮,如《药奁启秘》桂麝散,用肉桂配麝香、麻黄、细辛、生南星、冰片等共研为末,掺于膏药内,外贴治疮疡阴证未溃者;《外科正宗》回阳玉龙膏、《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均用肉桂配草乌、白芷、赤芍等制为膏剂外敷,治阴疽漫肿或疮疡久溃不敛。

2. 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   肉桂可用于冲任虚寒、经脉凝滞所致之痛经、闭经此亦取其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之功。如《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用桂心助小茴香、当归、川芎以温经散寒、通经止痛。

3. 产后瘀阻腹痛证   妇人产后,恶露不畅,瘀血阻滞而致腹痛不止用本品温通经脉以助祛瘀止痛。如《肘后备急方》单用本品研末,每次1g左右(1方寸匕),温酒送服。若人复方,效果更好,如《本草正》谓其“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是临床上常用的配伍。'

4. 癥瘕积聚   气滞血瘀所致癥瘕积聚,配活血行气药,有助于通行气血。如《济阴纲目》蓬莪术丸用桂心与莪术、赤芍、桃仁、枳壳等药同用,以治疗妇女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

5. 外伤瘀痛证   可借本品温通经脉之力以助祛瘀止痛。如《千金要方》用桂心配当归、蒲黄,研为细末,以酒送服,治跌打伤破,腹中有瘀血。

6. 血瘀正虚证   血瘀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而出现血瘀正虚,气血不足,血气不足又使瘀血难去。在治疗上单纯祛瘀则正气愈伤独用补虚则瘀血不除。临证时,于活血祛瘀药中加用肉桂以助祛瘀并以扶正,可收到更好疗效。如《证治准绳》代抵当汤用本品配伍大黄、当归尾、桃仁、穿山甲等治虚人瘀血证。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之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加入少量肉桂,能获鼓舞气血生长之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荣丸、《医学发明》十全大补汤等以肉桂配黄芪、人参、当归、熟地等以大补气血。

【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官桂用量加倍。

【使用注意】肉桂辛热耗阴动血,故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服。不宜与赤石脂、菊花、羊蹄草同用。

【按语】

一、关于肉桂名实的讨论

肉桂在《山海经》中称桂木,《尔雅》则称木桂,均未详其性能。《神农本草经》分载牡桂、菌桂,均言“生山谷”,性味同为辛温,但主治差别甚大,而记载牡桂的治证则较详细(详见本药【历史】项下)。《本草经集注》另立“桂”条并注日:“案《本经》唯有菌桂、牡桂,而无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世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药最多'可见,《本草经集注》视菌桂、牡桂、桂同出一物,“桂”只不过是其药材性状为“半卷多脂者”(此与现今之企边桂相符)。《新修本草》仿《本草经集注》亦分列菌桂、牡桂、桂三条,而于牡桂条下,引《本草经集注》载文之后记述“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又单名桂者是也。此桂花子与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肌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心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又于桂条下载“其牡桂嫩枝皮,名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牡桂,亦名木桂。”自此,有肉桂、桂心之名,而且亦可见肉桂与牡桂为同出一物种,只是老嫩之不同。至《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并将两者合为一条“桂即肉桂也”。由此可见,在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牡桂、桂、肉桂、桂心为同一物。至于《神农本草经》所载之菌桂,陶弘景言其形“正圆如竹”,在《新修本草》则载为菌桂,并日:“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其筒桂……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桂'至宋·《图经本草》有官桂之名,称官桂“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据此,则菌桂、桂即官桂,为幼龄肉桂树之树皮卷为圆筒状者。

二、关于肉桂性味、归经及毒性的讨论

本品味辛甘,与其滋味和功效特点相符合。《药性论》谓之味苦,与实际滋味不符。其温热性大,故言其性热,《本草经集注》谓之“大热”,是与一般热性药相对而言,强调本品温热之偏性大有其道理。在归经上,从经络而言,有归手足少阴、厥阴及太阳经的记载按脏腑归经而论,应主归肾、脾、心、肝经,这与经络归经从经络与脏腑的联系上是基本符合的,唯有归脾经方面未列经络归经。在毒性方面,认为其有毒者少,《本草经集注》在菌桂、牡桂条下均言无毒但在桂条下则言有毒。谓其无毒,是因其在常规用量下未见明显副作用而言。但本品研末内服较大量,则可有头晕眼花、咳嗽、尿少、干渴等毒性反应;又因其温热偏性较大,故视为有小毒,亦不无道理。

三、关于肉桂畏赤石脂的讨论

明代刘纯所著《医经小学》的十九畏歌诀中有“官桂善能治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的记载;《药对》亦载本品“忌石脂”。现代教科书亦多载肉桂畏赤石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究竟两者合用后,赤石脂是否降低肉桂的疗效?是值得讨论的。《本草经集注》有“赤石脂恶大黄”之记载,未言赤石脂恶肉桂(牡桂、菌桂)。但肉桂与赤石脂相配合治疗虚寒泻痢古籍中则屡见不鲜,如《圣济总录》桂附丸,用肉桂配赤石脂、附子、干姜共为末,炼蜜为丸服治濡泻水利久不止。《千金翼方》桂心汤治产后虚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用桂心配赤石脂、干姜、附子、当归等水煎服。但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肉桂与赤石脂混煎者,其吸收度明显降低,说明混煎液中肉桂的有效成分含量已减少先煎赤石脂去渣再加肉桂煎者,其吸收度明显高于混煎液将赤石脂单煎液先用NAOH试液调pH至中性后再滤过,再加肉桂煎煮者,所得煎液吸收度与肉桂单煎液接近。说明赤石脂对肉桂的某些有效成分有吸附作用,同时其酸性对肉桂成分的溶出也有影响。可见,肉桂配赤石脂在古代医籍中虽有记载但同煎时会影响煎液中肉桂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降低肉桂的疗效,故两者不宜同用。因此,肉桂畏赤石脂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四、关于肉桂入汤剂用法用量的讨论

肉桂因所含有效成分桂皮油系挥发油,易受热挥发丧失而减低疗效,故肉桂入汤剂宜后下或冲服,不宜久煎。又因肉桂药材质量之差异,其用法用量还有所区别。企边桂质量较好,宜刨成薄片冲服,用量可较小一般用1~2g即可。而广条桂质量较差,宜刨为薄片或打碎后下,用量宜较大,一般可用3~5g。此外,肉桂油在常温下也能部分挥发走失,因此,贮藏不善也会降低疗效。如久存者、刨片后无密闭保存者芳香之气大降,用量可适当增加。

此外作为烹调菜肴佐料的桂皮并非肉桂,而是梅科植物天竺桂及月桂而的树皮[中药通报,198510(9)48]。

五、关于肉桂用药禁忌的讨论

《名医别录》谓其“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药对》则言“忌石脂。”《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埚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本草通玄》谓其“忌见火。”《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本草求真》载“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综上所述,凡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六、肉桂与桂皮的区别

1. 植物来源两者均为樟科植物。肉桂为肉桂的干燥树皮桂皮为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干燥树皮。

2. 外观性状两者均为槽状或卷筒状。肉桂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猹者为佳。桂皮厚0.1~0.2cm。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平坦,有极细纵纹,划之无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灰色,内层红棕色,两层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3. 所含成分两者均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肉桂含1%~2%桂皮含约1%,后者且含有丁香油酚等。

4. 功能与主治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桂皮辛,温。归心、肝、脾、肾经。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用于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阴虚有火者忌服。桂皮药力明显次于肉桂。

综上所述,肉桂与桂皮同小异大。一般以肉桂入药为主桂皮以菜肴佐料为主。肉桂厚,桂皮薄;肉桂色浅、味浓,桂皮色深、味淡。桂皮做菜炖肉,肉桂可做加工咖啡、蛋糕用。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称为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含量最高的为反式肉桂醛、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其次为乙酸桂酯(肉桂醇乙酸酯)、α-依兰油烯、丁香酚、桂皮酸、桂二萜醇。肉桂还含有多糖、倍半萜及其糖苷、二萜及其糖苷、黄烷醇等成分。

二、 药理作用

肉桂水煎剂和肉桂水溶甲醇提取部分均可扩张外周血管、降压,表明肉桂有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能增加心脑重要器官血流量的作用。肉桂水或醚提取物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肉桂水煎剂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再生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和尿醛固酮量,增加尿量,显著增高纹状体及下丘脑的脑啡呔含量,能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内膜的髙血压性损害。在体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肉桂水煎剂、香豆素具有抗凝的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抗惊厥等作用。肉桂既能使体温低下的动物体温升高,也可使体温升高的动物体温降低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肉桂水煎剂、桂皮醛及桂皮酸均有解热作用。肉桂的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抗溃疡的作用。肉桂醚提取物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肉桂水煎液有浓度依赖性地兴奋空肠自发收缩活动的作用。桂皮油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功能,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消化功能,排出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肉桂水提取物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绵羊红细胞致敏小鼠的抗体产生量,能降低幼鼠脾重,能抑制补体免疫溶血反应(体外)。桂皮醛及桂皮酸钠可使家兔的白细胞增加。桂皮酸钠能减少60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犬的病死率。桂皮油可引起子宫充血。桂皮油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肉桂提取物中含有对内毒素有强抑制作用的物质。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出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肉桂有抑制下丘脑单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此外,肉桂尚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提髙免疫功能、平喘、杀虫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牛皮癣   用官桂、高良姜、细辛各1.5g斑蝥10个(研碎),置白酒150ml中浸渍7天,每天振摇1次,滤出清汁,加入甘油30ml。患处用温水洗软后涂搽上述药水,每日或隔日1次[中药通报,1957,(1)19]。

2.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0.5%肉桂油置于消毒容器中,用消毒纱布浸药液敷创面或塞入创口及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也可用喷雾器喷洒创面,每日3次。治疗11例,其中烧伤7例、骨髓炎3例、腹壁造瘘1例。7例烧伤者4例于用药后1周左右创面愈合3例明显好转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2例疗效显著,其中1例用药1个月后细菌培养转阴性1例腹壁造瘘者用药后5天创口愈合[山东医药,1980(11)28]。

3. 治疗小儿流涎   取肉桂10g研为细末,白醋调成糊饼状,每晚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两块纱布上,分别贴敷于双侧涌泉穴并用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治小儿口角流涎属脾阳虚者6例,均获效,一般连敷3~5次即可痊愈[中医杂志19838)78]。

4. 治疗神经性皮炎 用肉桂200g研为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根据病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用好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2小时后糊干即除去。若不愈,隔1周后再依法涂敷1次。治疗50例,均收到满意效果。一般轻者1次,重者2~3次即愈[辽宁中医杂志1984(4)封三]。

5. 治疗冻疮 I号山桂膏(肉桂3g樟脑2g研为极细粉,山莨菪碱400mg加凡士林9g调匀备用)和II号山桂膏(I号山桂膏100g土霉素25万U研为细粉,充分拌匀备用),共治疗1804人次,随访812人,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⑴49]。

6. 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取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为细末。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6~7个小孔备用。先在患部痛点上撒药粉少许然后放上姜片将艾绒作成艾炷在姜片上点燃灸之。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4)45]。

7. 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发作时伴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症见脘腹疼痛、喜按、泛吐清水、面色苍白、风团色白、舌淡苔白腻、脉弦缓、得暖则减者,为脾胃寒湿阻滞、脾失敷布、风邪引发,逆于肌表而成,以温药和中化湿,多能在短期内治愈。方用肉桂粉3g白术、枳壳各12g吴茱萸5g砂壳6g青皮、陈皮各9g水煎服[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经验精华——杏林真传.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51]

8. 治疗婴幼儿腹泻 用肉桂、茯苓、车前子、西洋参等制成温肠宁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54]。

9. 治疗原发性痛经 用肉桂、丁香、元胡、失笑散、樟脑等为主制成IIIIII号方,外敷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山西中医,1997(2)46]。

10. 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和新生儿头皮下血肿   用肉桂、冰片共研细末,装瓶备用。黑药膏1帖,将适量桂冰粉撒于膏药上,贴敷患处,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和新生儿头皮下血肿有效[吉林中医药,199429]。

11. 阑尾术后功能的恢复   用肉桂、吴茱萸共研细末,将适量凡士林加热,药末渐倒入调匀即可外敷脐部有效[北京中医,1990(5)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